一本书、一座城
青山叠嶂
绿水掩映
那撑船的姑娘吆
眼里噙着多情的泪
我愿踏上那艘渡船
听姑娘轻轻吟唱
带她去那遥远的地方
把她心中的阿哥找寻
我去过湖南的凤凰古城,沈从文先生是凤凰古城人,他其实是汉族,但是祖母是苗族人,所以,他对苗寨非常有感情。《边城》这部中篇小说的背景其实就是凤凰古城。
看着行云流水般的描写,没来过湘西的人都会被打动,别说看过那些景致的人了,简直就是身临其境的感觉,透过优美的文字你仿佛可以闻到花香,听见大山的余音袅袅。“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常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躲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看书,看电影,我总是喜欢预测下主人公的命运,尽管早就知道沈从文大文豪,尽管听说过《边城》这本书,但是还真是第一次阅读,三个小时的时间里读了两遍。看见出场的爷爷,我便知道爷爷是一定会死的,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年纪吧。看见大老二老出场,便料定翠翠会与二老产生感情,这个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二老的眉清目秀,也许是说船总稍稍对二老的偏爱,反正是感觉吧。一部作品只有一个男主人公,那么确定男主人公就是二老。但是我没有预测出来大老会死。
一本书,一座城,一段情—《边城》之读书笔记 一本书,一座城,一段情—《边城》之读书笔记小说其实读起来很轻松,一个是因为景致描写比较多,人物心理活动比较丰富,恰恰就是这些,让我感觉有些“着急”,为了这里涉及到的人物的“含蓄,为了他们人人都不敢言“爱”,这看着像是一种美德,却也让许多好事变得如此糟糕。
还是通过人物的总结来表述下对本书的感受吧。
内心充满纠结的祖父
这部小说中的人物都是特别好的人。爷爷是第一大好人,在小山城里有一条小溪,是川湘来往的孔道,水常有涨落,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本人的意义,他唯一的朋友是一只渡船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是那个女孩子翠翠。
爷爷具有最传统的美德,他渡船从不收客人的钱物,有些客人不好意思,临下船的时候把钱扔在船上,他都让翠翠还给人家,有些硬给的,他便拿来买些茶水供给渡船的客人饮用。爷爷每次去镇上,有许多铺上的商人送他粽子与其他东西,作为对这个忠于职守的划船人的一点儿敬意。他独生女儿,因为看上了一个当兵的,私奔不成,那个又要爱情又珍惜名誉的军人为此服毒自杀,而母亲在生下翠翠后,也随那个人去了。爷爷是那么要面子的一个人,可见此事给他多么大的打击,这种痛是钻心的。爷爷极少跟翠翠提起她的母亲和父亲,其实翠翠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像极了母亲,她的父母都是当地唱歌的好手,他们当年唱的歌都是最流行的,当然他们也唱出了翠翠。
爷爷带大了翠翠,疼爱她宠着她,尽管他们很贫穷,但在当时也算是“富养”着翠翠,从没让孩子受过委屈。他在内心里最担心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怕翠翠走母亲的老路,所以在船总顺顺的大儿子大老天宝来提亲的时候,他是非常开心的,大老豪放豁达,不拘小节,像极了他的父亲。在翠翠没有表态的时候,他其实已经明白了些什么,而当他知道了顺顺的小儿子二老也看上了翠翠的时候,内心是不安的,当他隐约感觉到翠翠喜欢上二老的时候,他的担心也应验了。我喜欢看翠翠与爷爷在一起的娇嗔,翠翠吹着竹管,爷爷唱着歌,那绝对是小溪上的一道风景,是的,他们很穷,甚至还穿着打补丁的衣裤,但是那种幸福又是多么的美好。
爷爷带着翠翠去镇上看划船,爷爷说:“我人老了,记性也坏透了,翠,现在你人长大了,一个人一定敢上城看船,不怕鱼吃掉你了。”爷爷一方面暗示着翠翠长大了,可以嫁人了,一方面又表达了心中的无奈和不舍,那爷孙俩儿的相依为命,那种又希望翠翠找到幸福又不忍心离开她的那种情怀,在这个含蓄的爷爷身上被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我想着在暖暖的阳光下,没有渡船的人,在小溪边,爷爷坐在被太阳晒得热热的石板上,翠翠把头轻轻靠在爷爷膝盖上,大黄狗闭上眼睛紧靠着翠翠……既幸福又心酸,热泪盈眶。
“翠翠,大老看上你了来提亲,在渡河边上唱了一夜的情歌,你答应他吗?”
“翠翠,二老也看好你了,你跟爷爷说,到底喜欢哪一个?”
“船总,翠翠也看好二老了,你看你什么意见?”
“二老,翠翠也喜欢你,放心去找她吧。”
当然,这些话是我想替爷爷说的,因为含蓄的爷爷把这些话都藏在了心底,特别是当大老因为负气而出走然后不慎落水去世,船总和二老把这归罪于翠翠的时候,爷爷再去顺顺家打听二老事的时候,顺顺在打牌,爷爷那种讪哒哒的表情,那种似乎乞求他们赐予翠翠幸福的期盼,被顺顺冷漠的拒绝后的那种绝望,导致了在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带着遗憾离开了翠翠。
“爷爷,为什么不上来,我要你。”
“翠,我就来我就来。”
心中却自言自语“翠翠,爷爷不在了,你将怎么样?”(泪奔……)
一本书,一座城,一段情—《边城》之读书笔记憨直的大老天保
船总在当地是有名望的人,他的两个儿子自然也很受关注,老子英雄儿好汉,他们都是泅水和划船的好选手。大老见过翠翠,喜欢了这个健康美丽的女子,大老找到媒人说:“你为我去探听那老的,我欢喜翠翠,想要翠翠,是真话。”他也是本书中唯一一个表达很直接的人,可惜,翠翠并没有看上大老。
翠翠在端午节看划船等爷爷的时候,被领到顺顺家等,遇见了大老,大老对翠翠一见钟情,他是真心喜欢翠翠的,即使在知道了弟弟也喜欢翠翠时,虽然心里不是滋味,但是还是答应了弟弟到小溪边唱歌的主意,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弟弟唱的好,他也感觉到了翠翠喜欢弟弟,所以以这样的方式让弟弟可以“取胜”得到翠翠的爱情。而他自己却在失望之下驾船外出闯滩而意外溺水身亡。
大老的不幸也使得本来美好的小溪边的故事开始了它的悲剧色彩。
一本书,一座城,一段情—《边城》之读书笔记最为痴心的二老傩(nuo二声)送
二老气质近于白脸黑发的母亲,不爱说话,眼眉却秀拔出群,为人聪明又富于感情。遇见翠翠那年,他15岁,翠翠13岁,翠翠在河边等着爷爷来接她,可是爷爷因为贪酒醉了,于是二老派人把翠翠送回了家,那是他们第一次偶遇,翠翠甚至不知道二老是谁,但是二老已经喜欢上了这个皮肤有些黑很美丽的小姑娘。
船总家的两个儿子娶亲那是镇上的头等大事,上门说亲的不少,可偏偏这一对难兄难弟同时爱上了撑渡船的外孙女。当二老知道大老向爷爷提亲后,对大老说:“大老,你信不信这女子心上早已有了一个人?” 于是二老想出了个主意,就是两兄弟月夜里同到碧溪岨(ju)去唱歌,谁得到回答,谁便继续用那张唱歌的嘴唇,服侍那划渡船的外孙女。他唱了一整夜,唱得大老离家去闯滩遇难,为此而深深自责,他外出去寻大老,去了很久很久,也算是为了大老去赎罪似得。
“翠翠,我喜欢你,我要你。”
“爷爷,我喜欢翠翠,你回去告诉她,我要娶她。”
二老也是含蓄的,也是被动的,所以,这话是我说的,我真想替他们把内心激荡的感情表达出来,但是没有,二老没有这么说,于是误会越结越深。哥哥去世后,二老把责任怪罪于爷爷的犹豫不决,但其实他的出走更多的是过不了自己心里的这个坎儿,他认为哥哥的死跟自己也是有关系的。他是善良的人,宁肯放弃自己的幸福,他做不到当作没事儿人一样娶了翠翠过日子,他做不到啊。二老是个在小城上颇有想法的年轻人,他曾经问爷爷:“我们这里人杰地灵,为什么不出大人物呢?”可见他的内心是特别有想法的。这也让我坚信,即使他后来去了桃花源,也一定有个美好的前程,非等闲之辈。
一本书,一座城,一段情—《边城》之读书笔记单纯懵懂的小翠翠
翠翠的模样:皮肤黑黑的,眼睛像水晶。她天真活泼,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翠翠的歌声极柔和,快乐中微带忧郁,有一丝儿凄凉,她的世界只有爷爷、渡船还有大黄狗。爷爷说:“船总家的二老,他认识你,你不认识他。” 其实,翠翠早就记住了二老,情窦初开的翠翠把心中情愫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着,不对任何人提起,甚至是她至亲的爷爷。她爱唱歌,也羡慕有钱人家的小姐,她长大了。日子如翠翠家门前的溪水一样静静地向前流淌着,少女的羞涩使翠翠在面对二老时更多的是出奇的冷漠。
他们都把自己的感情深埋着,只是简单的四个字“我喜欢你。”却始终没有说出口,这感情让人如此压抑,爷爷的瞻前顾后和顾虑重重,也为这感情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让小说悲剧色彩愈演愈烈。
三个美丽的端午节,快乐的翠翠憧憬着美好的生活,贪睡的她并不知道二老为她唱了一夜的歌,“爷爷,你说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着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这画面太美,美的少女心在爱情里融化。那象征着翠翠爱情的虎耳草大的叶子可以作伞。
直到那场大雨来临,直到泊在崖下的渡船不见了,直到白塔都倒了,直到爷爷死了,直到她知道那个她心中的阿哥远走他乡,她才忽然明白了一切,弄懂了父母的爱情,也弄懂了所有的事情。翠翠仍然生活在小溪边,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唱歌把灵魂轻轻浮起的那个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一本书,一座城,一段情—《边城》之读书笔记……
我设计了一个结尾:
翠翠一直等待着二老的归来,一年又一年,翠翠18岁了,她继续当着摆渡人,也经历了许多大风大浪,出落的越发美丽动人,提亲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翠翠都没有动心,她的心只属于那个15岁时候喜欢过的二老。
有一天夜晚,狂风大雨,翠翠隐约听到了要渡船的声音,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摇着船去接上客人,没想到客人晕倒在船上,翠翠细心照料着这位看起来很和善很儒雅的中年人,中年人每天给翠翠讲一些她从未听说过的故事,她被深深地吸引着,待那位客人身体稍微复原准备启程的时候,翠翠决定跟着他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翠翠参加了革命,在部队的大熔炉里,她勇敢,坚强。她心里一直装着二老,一直没有结婚。解放初期,由于熟悉湘西地形,组织上派遣翠翠回湘西探查当地土匪情况,同时指派一名同样熟悉湘西的男同志与其假扮夫妻,当他们见面的时候,和翠翠假扮夫妻的竟然是二老。
原来二老离开小镇后,外出做生意,他正直善良,为人厚道颇受人尊重,也逐渐接触到了共产党参加了革命。两人重逢后,悲喜交加,相拥而泣,圆满完成侦查任务,假夫妻成真夫妻,相伴一生。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更羡慕这种纯真美好的爱情,尽管小说以悲剧结尾,但是带给我们的感动是真实的,是令人神往的。又或许不是悲剧,二老真的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