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加坡教育| 走过路过都来看下"新式"培养模

来源:二三娱乐

新加坡教育被世界认可

那么你知道为啥被认可嘛?

走过路过

一起来看一下新加坡式培养模式

出国留学新加坡—设立特选中小学校

1979年,面对传统华校的转型,新加坡政府设立了9所“特别辅助计 划”中学即“特选中学”,分别是圣公会中学、公教中学、华侨中学、中正中学(总校)、德明政府中学、海星中学、南洋女子中学、立化中学以及圣尼格拉女子学校。这项计划规定,只有小学离校时考试成绩最好的8%的考生(约占及格考生的10%),才可以选择进入这些中学修读英文和华文都属于第一语文的特别课程(SpecialCourse)。

制定这项计划的主要目的保留全国最优秀的华文中学,以使学生能在一个有华校传统的学习环境里学好华文和英文,成为保留华校优良传统的双语人才。截至2011年,新加坡的特选学校已发展到11所特选中学和15所特选小学的规模,在新加坡双语、双文化精英教育领域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出国留学新加坡—开办官方特色课程

1.华文语文特选课程

为了栽培精通双语的人才,新加坡教育部于1990年在他们的两所著名的初级学院——华侨中学(高中部)和淡马锡初级学院开设了“华文语文特选课程”,对本课程的学习为期两年,剑桥普通教育证书(“O”水准)会考成绩达到高级华文B3(或高级华文B4与中华文学B3)或华文A2两个标准中的一个即可加入

在课程内容方面,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必须修读H2华文与文学科目。自2008年开始,所有语特学生必须多选修一科与华文相关的科目,如H1华文理解与写作、H1中国通识、H2中国通识、H3华文与文学等。语特课程的目标非常明确,即培养具有语言天分的学生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他们对中华语言文学的认识与了解,栽培学生使之成为精通双语的人才,为国家做出贡献。20多年来,语特在培育双语人才方面确实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2.双文化课程

随着学生语言背景的改变及中国的迅速崛起,新加坡急需培养一大批有能力和中国及西方国家进行交流的双语双文化人才。正如前内阁资政李光耀所言:“要与中国接轨必须超越华文领域;若要跟随中国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具备‘双文化’能力,了解文化并培养世界观。”由于特选学校具备双语双文化教育的优势,所以新加坡教育部自2005年起,相继在德明政府中学、华侨中学、南洋女子中学、立化中学等4所特选中学开办了双文化课程.要使他们既能和中国沟通,也能和西方交流这样的人才可以使新加坡在国际化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双文化课程从中三到初院二年级,为期四年。在中三、中四阶段,学生除了可选读高级华文外,也可以选修中华历史和哲学;到了初院一、二年级阶段,学生可以选修华文、中华文学以及中国通识。

出国留学新加坡—鼓励校级旗舰计划

除却上述官方开办的特色课程以外,新加坡教育部也鼓励其他各类学校自行设置双语双文化教育的相关课程。其中,新加坡福建会馆属下五所小学开设的“双文化华文优选课程”。课程内容除教育部规定的核心及深广课程外,还有专门为此项课程量身定做的四项内容:中华文化、儿童文学赏析与创作、语言训练和中英双语对比分析。此外还有国内外的浸濡活动、美育课程以及以华语的其他非核心科目,如小组作业、美术、音乐和体育等。

开设如此精心设计的特色课程,旨在达致3个目标:培养一群精通双语、掌握华文听说读写4大技能,同时也了解华族历史文化的小学生;提升本地小学生的华文文化水平;在小学开设双文化课程,以使将来能与中学及高中的双文化课程接轨,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008年,在新加坡教育部的支持下,所有特选中学和特选小学也都纷纷开设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旗舰课程。一些校级旗舰计划的实施,都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新加坡的双语双文化精英教育的发展。

此外,没有入选特别辅助计划的特选中小学和初级学院、自主自治学校等也都积极推行了他们的双语双文化教育有关的旗舰课程。其中,对华文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高级华文为会考科目;不选华文为会考科目但对中华文化有兴趣的学生则可选修非考试的深广单元。深广单元的主题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思想、文化、政治、经济与新中关系等领域。经过30多年的努力,新加坡目前已形成以特选学校为主体平台进而也辐射到其他类型的学校的以官方的特色课程为主要途径进而扩散至校级课程的双语双文化精英培养模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