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重阳节的民族文化含义。
2.学会感恩,学会感激老人。
3.用行动来表达对老人的情感。
4.培养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教学时间:
20xx年xx月xx日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PPT图片让大家认识重阳节
二、了解重阳节的来历
通过图片简介,加深学生对重阳节的了解和认识。
三、介绍重阳节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为民除掉瘟魔。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终于找到了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四、介绍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人们富有丰富的活动,如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五、关于重阳节的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醉话荫》李清照
六、活动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重阳节的来历,还知道了重阳节的相关习俗,既增长了见识,又培养了我们对老人的尊敬之情。在这里,老师要送给你们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是告诉我们,既要孝顺自己的父母、长辈,也要关心身边的老人、老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尊敬老年人,做个尊老的好孩子。相信你们能做到的是吗?最后祝愿天下的老人,重阳节快乐!
九九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 篇2
一、班会主题:
敬老爱老我先行
二、班会目标:
1、了解重阳节的风俗及民族文化含义。
2、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感激老人,并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老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三、班会重点:
1、了解重阳节的风俗及民族文化含义。
2、学会感恩,并用实际行动尊老敬老爱老。
四、班会过程:
(一)诗词导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同学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吗?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节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重阳节相关的知识。
(二)由神话故事加深对重阳节的认识和了解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费长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磨破了无数双鞋,翻过了无数座山,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费长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这一天费长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他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几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恒景告别仙长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没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一书中曾有记载。
(三)介绍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四)朗读有关重阳节的诗句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五)我可以为爷爷奶奶做什么?
(六)布置作业:为爷爷奶奶做件事。
五、班会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重阳节的来历,还知道了重阳节的相关习俗,既增长了见识,又培养了我们对老人的尊敬之情。在这里,老师要送给你们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是告诉我们,既要孝顺自己的父母、长辈,也要关心身边的老人、长辈。希望每个同学能尊敬老年人,做个尊老的好孩子。相信你们能做到的是吗?最后祝愿天下的老人,重阳节快乐!
九九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要知道重阳节是爷爷奶奶的节日。
2.让宝宝从小就有关心爷爷奶奶的意识,为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我喜欢爷爷奶奶,也愿意表达对他们的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首先,说说重阳节
1.了解重阳节的由来。
老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农历九月初九是谁的节日吗?
内容提要: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也叫“老人节”,是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节日。
2.了解重阳节的习俗。
一、演讲老师提问:
九月九日是爷爷奶奶的节日。我们能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
我想对我的爷爷奶奶说些甜言蜜语。
二、学习儿歌《九月九日》
九月九日,重阳节到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笑,我请他们吃甜糕。我妈妈/爸爸夸我的好宝宝。
三、爷爷奶奶我们爱你为爷爷奶奶做一件小事,比如:宝宝长大了,你自己去的时候不需要爷爷奶奶抱了。打爷爷奶奶的背等。
九九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在老师指导下描摹“人、太”。
2.朗读课文能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记住课文内容,并尝试背诵。
3.读儿歌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引导学生从小学会孝敬老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学习生字“节”
在我国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板书:节)拼读
2.了解各种节日名称。
(出示节日名称),第一行是重大节日,可以放假来庆祝。第二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日。
3.揭示课题。
人们在不同的节日中可以做不同的事情来庆祝,今天我们就重点来了解其中的一个节日——重阳节。
(板书课题,拼读“重”,辨析“轻重”)
4.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教学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出示课文,指名读。
3. 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开火车读。
三.学习课文,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记: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是在哪一天?
(你们听清了吗——学生齐读:九月九,是重阳。)
2.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
师:农历九月九刚好在中秋节之后,当时的景色怎样?(出示:景色)
3.积累描写“秋色”的词句。
(1)指名交流,描写秋天的句子。(文中句子变红)
(2)补充积累秋天的词语。
师:秋天的景色真美啊!真是:秋高气爽云淡风清(引导学生读好这两个词语)
(3)学习:“景色”两个字
4.再读课文,了解人们在重阳节会干什么。
(1)自读课文。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干些什么呢?
(2)交流,引读有关语句。
(3)引导质疑。
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4)听故事,释疑。
看连环画,听知识老人讲重阳节的来历。
5.引读第3句。
6.师引读全文,自己读好课文,试着背诵。
7.引导想象,练习说话。
自古以来,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登上高处,一边观赏秋天的美景,一边许下心中美好的愿望。如果你也登上高处,你会为你的家人和朋友许下什么美好的愿望?
8.看图说话,引导学生从小学会孝敬长辈。
刚才,许多小朋友都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许下了美好的愿望。其实,如今重阳节又叫敬老节,老人节。想一想,这一天,我们还可以为老人做些什么呢?
看图,小组讨论,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的意思。
9.小结:我们不仅可以在重阳节这一天为老人做事,平时也应该为他们做事。
四.写字指导,描摹“人、太”
1.观察前两个字与后一个字比,有什么不够的地方。
2.学生描摹“人、太”,教师巡视。
九九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让孩子明白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假日之一,有其奇特的教学与习俗习惯。
2、明白"重阳节"的来源。
3、让孩子明白"敬老爱老"是祖国的光荣传统,要敬爱长辈。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5、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教学预备:
1、音乐"常回家看看"
2、剪辑中央电台夕阳红栏目里,百岁长辈美好生活的绝妙片断。
3、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过程:
一、请孩子听歌曲"常回家瞅瞅":
交流:
1、你们刚听到的是什么歌曲?
2、歌曲中表现的是啥内容?
(小孩与大人一块儿探望长辈,回家团聚的场景)
3、导出长辈节:我们孩子有自个儿的节假日,长辈亦有自个儿的节日,推荐(农历9月九日)即是长辈节。
4、你们明白长辈节是怎样来的吗?
二、推荐重阳节的来历:
1、长辈节也称重阳节,相传在中国古时候有一个叫恒景的名士,9月九日那一天,全家一块儿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那时听说這樣可避邪。所以,重阳节登高之后就渐渐构成一种习俗。打那之后,在九九重阳这一日有很多诗人都做诗来纪念。
2、播放古诗《9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幼儿学习这首诗。
三、自制礼物送给家中的长辈。
教学反思:
我园历来重视家园共育,加强德育工作。为了使这一良好的'传统继续传承下去,萌发孩子主动关爱爷爷、奶奶们的愿望,增进和爷爷奶奶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我们此次加强了节日氛围的营造。
九九重阳节主题班会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行动困难,有爱护老人的愿望。
2、感受老人对小辈的关爱,树立尊敬老人的观念。
3、尝试用较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乐意大胆地进行交流。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一些老人用的物品(拐杖、老花镜等)、幻灯片。
教学过程:
1、观看幻灯片
“他们是谁?”“在做什么?”
“脸上有什么变化?”“动作呢?”
2、出示物品:“这些东西是谁用的呢?”
3、请幼儿模仿老人的动作:慢慢地走,手拄拐杖。
对比小朋友的动作
小结: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我们应该帮助他们
4、讨论:平时爷爷奶奶做什么?
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如:做饭、打扫卫生等。
老师做动作,幼儿猜一猜。
“除了这些事情,他们还做什么?”(接送幼儿)
“爷爷奶奶辛苦吗?”“我们应该怎么做?”
5、对爷爷奶奶说一句心里话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中,我们注重孩子的体验与感悟,在活动中孩子不仅能了解一些节日的习俗,体验节日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整个活动的过程感受着浓浓的祖孙亲情。应该说达到了较好的引导与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