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近期云南省市场监管局“普洱茶放心消费”专项行动以来,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要求的举措围绕普洱茶生产、流通各环节,采取质量安全严格监管、经营销售溯源查处等方式,实施有效监管;全面推动普洱茶实现原料可溯、产地可查、标识明晰、品质保证、市场规范、消费放心的目标。
笔者不由想到去年元旦期间上映的电影《前任攻略3》,片中孟云与余飞两位好“基友”的对话:“外公一定是外公,爷爷不一定是爷爷!”这句经典台词一出,很多拉“黄包车”的老司机几乎秒懂,纷纷露出诡异的笑容。
为何会如此引喻?普洱茶好比那“外公”,而“老班章”“冰岛”就好比那“爷爷”。此类产地可以在一些茶商的宣传中随意植入虚假信息,不过本质还是普洱茶。也就是说“外孙”还是普洱茶,“孙子”却不一定是“老班章”“冰岛”。
笔者只想告诉大家,普洱茶终究还是茶友们喜欢的普洱,本质并不会因此而改变。说茶网微享会第29期,便从“普洱茶打假”“普洱茶作假”“普洱茶拼配”“普洱茶价格”四个方面给大家谈谈:普洱茶真的有“假茶”吗?
说茶网微享会第29期探讨主题:普洱茶真的有“假茶”吗?
本期主持:丘易寒(新媒体运营)
参会人员:编辑部所有成员
本期撰稿:谦不语(说茶网编辑)
一、普洱茶曾遭“职业打假”?
“职业打假”指利用商品过期或商品漏洞问题故意大量买入,然后通过“打假手段”要求商家支付赔偿财物的行为,是一种以赚钱为目的打假职业。1994年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退一赔一”的规定很快造就了一大批职业打假人。
传闻2015年底-2016年中旬,广州芳村普洱茶市场遭职业打假。打假的内容有两点:其一是起诉当时芳村部分出售的晒青毛茶是“三无产品”;其二是起诉芳村大量普洱“中期茶”(约上世纪80年代-2008年左右)为过期产品。
第一点还有迹可循,毕竟《广东省食用农产品标识管理规定》第二章第七条、第三章十五条里有明文规定:产品必须标识生产企业、生产日期和生产地址,否则不得销售。晒青毛茶毕竟属于半成品,还未压制成形,算不上真正的普洱茶,当时很多茶商因此着了道也无可厚非。
不过第二点就情理难容了,依据却来源于NYT779-2004《中华人名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普洱茶》,其中明确表示普洱茶产品应在包装上表明保质期至少在2年以上(含2年)。
普洱茶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越陈越香。而且当初相关政府部门也考虑到了普洱茶的特殊性,早在2008年便出台了GB/T22111-2008普洱茶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对普洱茶的保质期做了更改:在符合本标准储存下,普洱茶适宜长期保存。
上世纪80年代-2008年左右生产的普洱茶限于此规定,不得不在包装纸上注明“保质期36个月”,时至2016年,这些所谓的“过期产品”便被“职业打假人”盯上了。不得不说,这些“职业打假人”令不少不良企业闻风丧胆,不过因为普洱茶的特殊性,他们注定翻不起什么浪花,这件风波也慢慢沉寂下去。
“职业打假人”的存在是一把双刃剑,潜移默化督促中国消费者维权意识、改变着消费市场格局的同时,也有很多人举着“打假”的旗号从中敲诈勒索。不过随着我国产品质量的提升,消费领域的立法、执法的完善,所谓的“职业打假人”只会愈来愈没“前途”可言。
二、“普洱茶做假”与“普洱茶宣传做假”区别很大
“总有刁民想害朕!”普洱茶名传中外,随之而来的市场乱象以及动荡波折。继芳村遭“职业打假”之后,相继又被爆出大大小小的“假茶案件”,云南相关政府部门也不甘落后,先后数次召开了针对普洱茶“打假”相关会议,近期更是付诸行动,轰动普洱茶界。
近期,随着云南省市场监管局“普洱茶放心消费专项行动动员会”的展开,很多“9.9包邮老班章”“9.9包邮冰岛”试图滥竽充数的商家纷纷落马,这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也对整治、肃清普洱茶市场“乱象”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然而,本来就算不上景气的普洱茶市场却再次被此类“假冒伪劣”产品敲了一记闷棍,消费者针对普洱茶的消费也更为警惕,这就让很多正规普洱茶企苦不堪言,毕竟不是每家茶企都有“大益”“中茶”百年老字号的名誉与底蕴。
1.那所谓的“打假”,打的又是哪种“假茶”?
普洱茶作假主要是原料作假。原料作假也就是用非云南大叶种制作普洱茶,微享会上听艾宝(说茶网主编)谈了一些坊间传闻,早年间还有以非茶叶冒充普洱茶的案列,着实令人发指,不过随着普洱茶名声渐显,人们对普洱茶有了一定的认知,此类做假方法已经渐渐销声匿迹。
而现在市场上所谓的普洱茶“作假”,大多指的是“宣传作假”。例如:新茶做旧、小作坊充当大品牌、普通普洱茶冒充“山头茶”“古树茶”……诸如此类在普洱茶推广中植入一些与产品不相符的信息,其实大多都是“宣传作假”。
按照GB/T22111-2008普洱茶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标定义来看,一般只要原料属于国家地理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以普洱茶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都算作普洱茶。而近期的普洱茶“打假”,更多指的也是“宣传作假”。
2.为何普洱茶行业的“山寨货”屡禁不绝?
很多品牌自崛起之后,总有一些滥竽充数的“山寨货”充斥低端市场,各个行业都存在,而且屡禁不绝。前些年100元的“山寨机”、50元一套的耐克(NIKE)品牌运动装……简直不要太常见,那所谓的“9.9包邮老班章”“9.9包邮冰岛”也就见怪不怪了。
云南普洱茶抽检合格率能连续三年达99%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普洱茶的质量本身并没有问题,主要还是一些眼红“名上头”“出名品牌”的不良茶商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虚假宣传,试图以次充好,扰乱普洱茶市场秩序,不断消磨着消费者对普洱茶的信心。
三、古树茶“拼配”的占比是影响普洱茶价格的关键?“假茶”与“拼配茶”有关联吗?
1.“纯料”与“拼配”
本期微享会上,一位加入说茶网不久的小姐姐发言问道:“纯料说的难道不是单株吗?”她看着我们的眼神一脸好奇,而我们看她的眼神一脸怪异……看来小姐姐涉入茶行业不深,深受哪些模棱两可的普洱茶宣传广告“毒害”,连看法都如此“新新脱俗”。
“拼配茶”指将几种的茶叶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形成独特品饮口感、品质的茶。普洱茶的拼配主要有等级拼配、茶山拼配、茶种拼配、季节拼配、年份拼配、发酵度拼配等。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原勐海茶厂厂长、总工程师,海湾茶业创始人(老同志)邹炳良老先生曾把拼配目的总结为12个字:“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
“纯料”是相对“拼配”的一个概念,很多舆论操盘手为了一些利益关系,故意把“纯料”的概念误导,让一些业外的人误以为“纯料”便是单株。一般而言,纯料是指同一个山头同一树种所采摘的,同一个季节同一个规格的茶。
近年有人提出:“纯料是相对的,而拼配是绝对的。”其实这个看法不无道理。若要细分来看,不同树龄其实就算“拼配”;古树、大树、小树异株也算“拼配”;即便单株采摘,不是同一天采摘、向阳面或背阳面采摘,严格意义上来说都算“拼配”。
2.古树纯料拼配的占比是影响普洱茶价格的关键?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数据来源:说茶网2018春茶价格数据库,资料由普洱茶产区茶农及相关人士所提供)
看完这些数据,估计很多茶友怀疑自己买到的“名山头茶”是“假茶”?实则不一定。
古茶树是云南普洱茶最具魅力的特色之一,不过随着近年“古树茶”浪潮的持续攀升,频频被过度采摘的“古茶树”难以休养生息、日渐稀少,“古树茶”现在也成为了云南的稀缺资源。因此,如果把古树茶全部做成纯料,会形成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成本太高并不符合商人的利益;
二是普洱茶的品饮价值两极分化。一般茶商会在古树茶中拼配一些小树茶,从而综合两者口感,若把古树茶全部做成纯料,古树茶的品饮价值将远远超过小树茶;
三是古树“纯料”价格太贵。古树“纯料”的稀有性以及品饮价值便决定了其价值,正常收入的家庭一般不会选择消费,这便会造成“富豪喝好茶,平民喝劣茶”的市场格局。这很容易给普通民众带来“普洱茶不好喝”的印象,实在是不利于云南普洱茶文化的推广。
既然普洱茶避免不了“拼配”,那其实不必看轻“拼配茶”。
一般茶商们会留下少部分古树纯料满足高端消费市场,而大部分古树纯料还是会选择与同一山头的大树茶、小树茶拼配。类似“老班章”“冰岛老寨”“易武·薄荷塘”……此类名山头茶中,古树茶的占比一般会影响普洱茶的价格,古树茶占比越高,价格自然也会更为昂贵。
3.“假茶”与“拼配茶”有什么关联?
上文提到了“宣传作假”,“拼配”本身是合理的,正规意义上的拼配能综合茶品口感的的同时,还能不影响茶品的陈化空间。只是部分茶商完全虚假的宣传信息,让“拼配茶”与“假茶”有了一些瓜葛,“假茶”可能是“拼配茶”,但“拼配茶”不一定是“假茶”。
比如A地的苦茶难以入口,一些茶商为了综合口感,会加入一些B地甜茶,这款“拼配茶”在产品宣传中可以打上“A地”或“B地”的标签,只要不提“纯料”其实都没问题。要是打上诸如“老班章”等名山头的标签,那“玩笑”就开大了,自然是政府着重“打假”的对象。
四、价格可以衡量普洱茶的品质与“真假”吗?
很多消费者多少存在一些“价高=品质”“价低=假货”的消费心理,衣服必须是奢侈品牌、手机要买“苹果”的,矿泉水要喝外国进口……普洱茶自然也要喝最贵那种。虽然平心而论,价格高的普洱茶,口感韵味终究要强上许多,不过这并非是衡量普洱茶品质与真假标准。
现今普洱茶的品质评定,一般都会通过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各个方面来对普洱茶进行审评。再者,如今名山头价格被炒到“天价”,名山头小树茶价格都远远高于普通山头的古树茶,那是否两者的品饮价值也如价格一样?答案是否定的。
先不说“假茶”也有卖出高价的案列,就说前文提到的拼配茶,一些“名山头”与“普通山头”之间的拼配茶,商家会打上“名山头”的标签,这类拼配茶在原料上便决定了它的价格。虽然这类拼配茶的宣传有“避轻就重”的嫌疑,不过卖价一般很低,实在算不得“宣传作假”。
结语:普洱茶行业的“宣传作假”想彻底杜绝,还任重而道远。不过普洱茶作为云南茶叶市场的“当家花旦”,从古至今便集万千普洱茶人宠爱于一身。面对此类影响普洱茶品牌形象,损害普洱茶荣誉及利益的行为,请相信总有一些茶商始终坚持自己的品牌,作为普洱茶行业的领跑者始终指引着大家前行。
以上为说茶网编辑部第29期微享会的探讨成果,行文中有论证不足或有争议之处,烦请茶友们提出与指导。针对以上行文,说茶网微享会栏目组保有最终解释权。(本文系说茶网原创稿件,作者:谦不语,图片来源:说茶网图库及南茗佳人,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