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刚过,对于这场互联网购物盛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
有的消费者觉得赚到了、有的消费者觉得亏了、也有的消费者还在焦急等待快递小哥;
有的商家一天卖了一年的货、也有的商家在亏本赚吆喝;
有的平台突破了千亿级别的交易、也有的平台不温不火,最后以“我们不在乎双十一,在乎接下来的每一天”收场;
...
最近,我和一些天猫卖家进行了沟通,发现同样的一场购物大趴体,大家回顾起来,眼中却不尽相同。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提出过“时间视角”的概念,用于表示人们对于过去、现在、将来的态度。
实际上,对于参与双十一的创业者而言,也逃不出这5类心态。
一、积极过去心态
这类创业者,对于双十一有着特殊的记忆——他们很积极,但是还没有走出双十一的影子。无论午休聊天还是下班闲扯,依然三句话不离双十一,兴奋、刺激。
二、消极过去心态
这类创业者,最近也言必称双十一,但是他们更关注没有成交的订单、偶尔不愉快的客服、还没有发出去的货。很多双十一的遗憾,让他们快乐不起来。
三、享乐主义心态
这类创业者,已经不再谈论双十一了。此时他们正在根据订单打包、积极地做售后、回复“收货之后如何使用”“为什么物流信息还没有更新”的问题,懒得遗憾,先把手头事情做好。
四、宿命论心态
他们也不谈双十一了,但是他们开始谈“小卖家必死”了。的确,现在的淘宝,流量获取成本高,双十一赢家大多数是有品牌、有预算的大卖家。
所以,这类创业者显然已经“认命”,觉得无论如何只能顺着平台的潜规则,苦苦支持下去。
五、未来心态
这类创业者,已经把重点精力放在明年了,他们在思考——马上2017年了,年前如何促销?年后如何应对跳槽高峰?接下来(提前半年)如何筹备2017双十一?
这5类心态,与性格有关,与销量无关;没有对错,各有缺憾。
对于双十一,创业者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勾俊伟建议:最好把以上“一、三、五”相结合。
首先,对双十一抱有期待和信心,尤其是对于流量的获取,既然搜索流量和平台流量已经被大卖家霸占,那么你可以去尝试站外引流、以及引导复购;
其次,把手头双十一的工作收收尾,排查未完成订单、跟踪货物物流轨迹、同时引导买家关注你的自媒体;
再次,把精力放在明年的电商工作去,一方面保持与淘宝小二的沟通,2017双十一政策提前了解;另一方面消费者反馈不佳的产品尝试更新或下架。
ok,今天就聊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