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的时候,女儿小丫在读小记者高级班。周末,小记者站站长办了一场公益教育讲座。然而,来的人并不多,场上稀稀拉拉坐了十来位家长。
站长是位四十来岁的女士,长发披肩,身形颀长。她对每一位到场的人颔首微笑,我从她的眼神中没有看到失落。
课间,优雅的站长提了三个问。
“打过孩子的家长举手?"
在座的家长们举手了,除了我。
"骂过孩子的家长举手?"
家长们举手了,除了我。
"觉得孩子有很多坏习惯的家长举手?"
家长们举手了,同时把目光瞟向了我。我脸红了。我仍然没有举手。
我的确从来没有打骂过孩子。我也从来不觉得孩子做得不好。可是我还是脸红了,我感觉从他们的目光中映出了一个撒谎的自己。
"别人家的孩子啊!"有位家长嘀咕了一声。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孩子,目光所及却是别人家的孩子。孩子的世界本是一样的,家长眼中孩子的世界却是不一样的。
想起了小丫二年级时候的一件往事。
晚上睡前,小丫突然仰着头认真的问我:“妈!我是不是中等生?”
"中等生?!!"我特别诧异,惊奇于她的用词。
小丫头有些落寞:“班上的同学说的,她说我是中等生,她是优等生……”
“不!”我打断了她,“学习不分阶层,只要认真努力的孩子都是好学生。在我眼里,你就是个好学生。”
小丫性格好动调皮,一二年级学业情况的确不太乐观,为此还被请过两次家长。我们不太在意,学习上从未施加压力,我们只想着让她幸福快乐成长。没想到小丫头第一次受挫竟然是因为这个。怎么可能被定性呢?我必须要让她明白,在我心里对她的定义就是好学生。
“可是,我想做优等生!”小丫眼中透着坚定,还有丝执拗。
这小丫头,自尊心受创了。
“行,你想成为什么就朝这个方向去努力。你永远是老妈眼里的优等生。”
想要孩子成为什么,你就要先给她定义成什么。相信孩子,她才会带给你惊喜。果不其然,小丫头从三年级开始,一路飞奔。
信任的力量无穷大。引导胜过打骂。宝妈们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