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纪念回不去的小村庄

来源:二三娱乐
纪念回不去的小村庄

我是农民的儿子,自小在村落里生长。邓小平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土地和人民!”我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生我养我的村庄!”

时常与人论起时代发展给我带来什么影响时,他们总会谈起交通、食品、穿着等方面的影响。而我总会谈起我的村庄,那个回不去的村庄!

记忆中,村庄最美的时段当属童年时期。那时的我们有一颗简单纯洁的心,看任何东西都是那么美。而现在的我们长大了,心也复杂了,再也找不到事物的纯真。更何况,现在的村庄的美正在一点点消失,浑然像一个暮之将至的妇女。这样前后一对比,遗憾、伤感油然而生。而我却不能做什么,因为这是时代的发展,没有人能够阻碍时代的发展。但面对这一些,我着实想做点什么来聊以自慰,所以学鲁迅先生为刘和珍君著文,我也来著文来纪念我那永远回不去的村庄!

纪念回不去的小村庄

村庄的格局是极其普通的,不像闽南地区的寨落那样雄伟,也不像山区人家那样松散,更没有苏杭那种江南小镇的浪漫情调。村庄一共两排,一字排开,村庄的人也不多,满打满算也没有四十户。和所有平原地区一样,村庄里每户人家前后都会有一口池塘。那时想吃鱼时,是不用去街上买的。家家户户的池塘都喂养着四大家鱼,说是喂养,其实也没谁会去刻意的照顾它们。想吃鱼时,便拿出自家的撒网,抡起一扔,鱼就有了。凡是有哪家在撒鱼,我们几个小孩定会跑去用石块扔到水里,把鱼往撒网的方向赶。起网的那一刻是我们最激动的,网着鱼了我们会大喊大叫,没网着用又会拿起石块,准备下一轮的“鱼雷”轰炸。我们通常不会去钓鱼,因为农民是没有时间坐下来钓鱼的,钓鱼的也是我们这些小屁孩。即使就算到了临近春节时,人们有了时间也不会去钓鱼,而且会选择简单粗暴的方法——干塘,即把池塘里的水抽干,然后下水去捞鱼。相比撒网,我们对干塘更感兴趣。我们可以看着河底的鱼红的,青的,白的,大的小的,一条一条的在淤泥中乱窜。池塘年年干,年年有鱼吃。农民知道不能赶尽杀绝,因为日子长着呢!

纪念回不去的小村庄

每次看完撒网或者干塘后,我们都会聚在家门口与池塘的一块空地上玩耍。每家每户都会有那块空地,面积很大。人们称之为道场,也就是书面语中的晒场。通常只会在农作物收割后,那块空地才会起到作用。平时都是空余的,所以我们就好好的把它利用了起来,成了我们玩耍的乐园。晒场虽说是泥土的,可是经过多年的打磨后表面非常光滑,打赤脚踩在上面是非常舒服的。我们有时候也在上面打滚,被大人们看见后他们定会说“你们把我的道场都磨平了。”然后笑着离去。

除了我们小孩在上面玩,大人也会在空闲的时候聚在某一家的道场上闲谈。几乎全村的人都会来,那时是没有玩电脑手机一说的。若是天黑,冷了,人们也不会散去。在谁的道场上玩,主人就会在道场中央燃起一大堆火,人们围着火坐着继续扯天谈地。我们小孩总会利用那堆火来烧红薯,鸡蛋。那时的我们除了吃,就是玩。每次要等到那堆火燃到看不见火星了,众人才会散去。第二日又会这样,乐趣总是持续着。

纪念回不去的小村庄

我们小孩是不满足在道场上玩耍的。我们时不时会三五成群的去村后冒险。因为每家后面不像前面那样宽敞平坦,长满了杂树,也有大树。在池塘边也会长满小灌木,里面经常会躲着蛇。所以我们一个人没胆量是不敢去后面玩耍的。当然去后面冒险是少数的,真正喜欢去后面是因为我们可以获得宝藏。

家家后面都会堆着许多稻草,用来给牛吃和用来做燃料。那稻草很软,所以成了鸡鸭做窝的好地方。家户人家散养的鸡鸭会在稻草里下蛋,可是它们的主人是不知道的。只有我们这群熊孩子才知道。我们总是会记得哪里会有鸡蛋鸭蛋。记得有一次,我的表弟在他邻居家的稻草堆里发现了一个鸭窝,每次都会在里面发现鸭蛋。他把这个秘密告诉我后,每次放学后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去那里捡鸭蛋。可是好景不长,我们的行踪被鸭的主人发现了。从那以后,我们就在也没捡到过鸭蛋了,但是在别的稻草堆里我们还是会找到。

纪念回不去的小村庄

那时的我们不会疲惫,不会满足。我们会将家附近能玩的地方都玩个够,然后会去探索新的领域。于是离家不远的小河就成了我们的第二战场。

我的家乡位于江汉平原,长江流经我家乡所在的城市。我们的村庄周围有着许多横纵交错的小河。现在回想起来,颇感遗憾的是我出生在江边,却没有学会游泳。小时候掉进河里喝过河水,所以有些怕,就把游泳耽搁了。可是怕归怕,我不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当去河边玩耍时,我会丢掉一切恐惧。河里的虾出奇的多,一根木棍,一条织毛衣的毛线,一个青蛙,就组成了我们战斗的工具。工具简单,可是效果却大。短短几分钟就可以钓上几斤龙虾。每个人都钓,哥哥带着弟弟,姐姐带着妹妹。一排排的站在河边好不热闹。我们会打个枪换个地方,哪里有河,哪里就会有我们的身影!钓来的虾我们通常不会去卖,会把他拿回家给母亲,为家里添一碗可口的菜!

缕缕炊烟飘散,土灶烧的饭菜香好远就能闻到。这时候母亲就会端着饭碗,站在门口提起嗓子叫着自己野孩子的名字,然后我们就会从各个角落向家跑去。母亲的呼唤响彻在我的童年,在这一声声呼唤中我们也渐渐长大,也就在那时,这些村庄的美好停驻,永远停留在童年!

这段时光离现在仅仅不过十几年光景,我仍旧把它写不全。努力回想着,也只能模糊记个大概。还有许多难忘的,美好的都在成长中丢失。至于那个村庄,在时代的发展下早已面目全非,鱼塘早已经被填充成了耕地、树也砍了、家养的鸡已成了罕物,更别提鸡蛋了。道场也变成了混凝土,比先前好看了可是没有一点儿韵味。那些村民老的老,外出的外出,一年之中都在忙碌。那时一起钓虾的伙伴,现在他们的孩子都可以钓虾了,可是河早已经干涸,堆满了农药瓶。

小时候我们总会问父母他们儿时的生活。他们讲述时我们听的津津有味,我们很向往。我怕哪一天,我的后代在玩累了现代科技后问起我的儿时生活时,我无言以对,所以用笔将我还能记住的记下,以便用来应对。除此,也用来纪念!

纪念回不去的小村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