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病中的父亲

来源:二三娱乐

今天是重阳节,昨天老父由孙子孙媳送往市立医院,这已是他今年第三次被送进市立医院了。“垂暮之年,病入膏肓”是我每次见到父亲时感到的无奈和不舍。前几天晚上因朋友从西安带回来送我们的水晶小柿子,味道细腻甜美,我和老公吃好晚饭抽空去给老父亲送一些,父亲满口牙只剩下一颗。五年前做了喷门腺癌的大手术,只能以稀饭面条为食。我们姐妹几个每次去总要带点父亲能吃的爱吃的东西。

从去年开始父亲的健康每况愈下,各种老毛病交缠在一起,心脏肿大、老慢支哮喘、肾脏衰竭……他就像一棵渐渐枯萎的老树,不见绿叶,而那些长满病虫的枝条缠绕在他身上,使得躯干更加不堪重负了。很多时候他躺在床上不肯起来,有时不肯按时吃药。每次我们去,母亲总是抱怨给我们听父亲的种种不听话。我们也只能劝慰两位老人,嫂子说:“每次听你们三个女儿任何一个要来,你爸精神就好多了,也肯起床了。”如果好几天没接到我们的电话,他就会在我妈面前嘀咕,我清楚,父亲知道自己已撑不了多久,能多讲几句多见一面就很开心。

老父今年虚岁八十一,从去年开始,母亲就在子女面前嘀咕:“你爸最好明年不能走,看来明年只能多住院,帮他修修补补了……”,家乡的风俗说老人八十一岁去世,对小辈有不好的影响。如果老人真的这年走,那么要去一百家人家讨饭,冲掉晦气。我有时对我妈说:“生死由命,老爸真的要走,我们也拉不住啊!”当然我内心不相信这种说法,作为子女,我们唯一能做的,及时给他治疗,减轻他的病痛,延长他的寿命。

老爸属牛,木讷老实,缺乏主见,一辈子苦干。身材瘦高的父亲被矮小的母亲压制了一辈子,母亲的勤劳能干使她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可动摇。从我记事起,父亲总是在遭到母亲的呵斥,现在我有时开玩笑劝慰母亲:“你改造了老爸六十年了,他的有些毛病不良习惯还是改不掉了,战争了六十年,该歇歇了。让老爸也宽松几年吧。”

每次走到父亲床边,他从被窝里探出头来,诉说身体的病痛,我也常常安慰他,说他也算是福气的老人,幸亏母亲身体健康,日夜伺候;子女孝顺,家庭和睦;四代同堂,重孙一男一女,带来欢乐。这时老父总是点着头:“是的,我是算福气了,幸亏老太婆服侍,你们都有良心,零食也吃不完……”也常常感叹:“我心里清楚,也幸亏你这小女儿,不然我这老命早就没了……”父亲虽不善表达,我知道他内心的感受,那年从地方医院的转到市里医院的决策,抢回了老父的命。这么多年每次老父身体出现状况,我总是及时联系医生朋友,定好床位,送父亲入院。

最近几次去看老父,只见他的浮肿更加厉害了,灰黄的脸肿得如大包,左脸小右脸大,右眼也肿得睁不开,腿上手上肿的地方像土馒头,干瘪的地方像枯树皮,瘦得只剩皮包骨了。我和老公见此情景,劝说母亲还是送他进医院,母亲也常嘀咕:“你爸这病要长年呆医院,可能好一点,但总不是办法啊,一直住院也没那么多钱的,陪的人也累啊。”我也理解母亲的心情,劝说钱的事有四个子女,就不用担心。“久病床前无孝子,”我们兄妹几个只有老父住院时去陪伴几天,平时忙于各自生活,只能抽空去看看。这么多年,全仗着着母亲的照料。在母亲和哥嫂心中,父亲要是真的走了,也是情理之中,家人都已尽心了。而我内心深处知道父亲是依赖于我的,他无法主动提出要去医院,每次我提及,他总说:“你们对得住我了,不要再花钱看了,我总归快了,要看不见你们了……”说着,浑浊的眼里含着眼泪,听到这些,我内心黯然,搅起阵阵心酸,总不知如何安慰他。这次送柿子过去,隔了一天,晚上母亲打电话给我:“那天你们走后,你爸就说你们说要他去住院,他想医院里去哇……”我劝慰母亲,住院的钱你不要考虑了,我明天一早就联系医生。这样,昨天早上医生就安排好了病床,孙子孙媳妇送爷爷去了市立医院。我知道一个病魔缠身的老人除了想减轻病痛,还有就是对生的渴望。

今年暑假,我们全家出发去加拿大看大儿子,要去一个月。出国前我们一家去看望父母,大姐告诉我,父亲这几天都没好好吃,讲话都不怎么讲,有时眼也无力睁开,这样下去,怕这个夏天也撑不过的!”我说这个样子肯定要送医院的,我出门在外也放心不下的!家里商量以后,父亲被送往医院,住到了肾脏病科!除了各种器官毛病,主要他的肾脏指标已达到了五百多了,但研究再三,他的身体也无法做透析了。老父住了半个月医院,胃口渐渐能吃了,人也有精神了,几乎每天都会和我视频聊几句!住在医院里,对病中的老人来说,就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从去年开始,老父已不怎么下床,但是只要我们姐妹说请父母来我们家玩,他总是拖着病体要来,他喜欢儿孙绕膝的热闹,使他可暂时淡忘病痛的折磨。而我内心深处总希望自己在父母有生之年,尽可能地给他们带来安慰和快乐。父母苦了一辈子,操心了一辈子,步入晚年,他们只是希望我们子女生活都平平安安的。他们的幸福来自于身体的健康和子女的孝顺,我也常常想方设法带他们去吃各种美食,当很多年轻人还没去吃自助餐时,七十多岁的父母去吃自助餐、韩国料理、必胜客、苏式茶点……我带他们出门游玩,南京、北京、同里,乌镇……去北京那年,我带了十多位家人,除了父母,舅舅舅妈、姨妈,侄子、外甥,大的七八十岁,小到五六岁。老人们第一次乘飞机,都高兴得合不拢嘴。老父北京回来,兴致很高地讲给村上的老人听:“见到了毛主席,在水晶棺材里像睡着一样,还去爬了长城……还乘了飞机,呵呵,死了口眼也闭得上了”,我体会到了老父的自豪和骄傲,体会到女儿的孝心让他感受到的尊严和满足,也体会得到这一代老人对“毛主席”神一样的崇拜,能见到毛主席,这辈子算没白活了……

去年春天我趁父亲还能走动,了却了一桩心愿,带他们去乌镇住一晚,酒店就定在镇中心的“枕水人家”,父亲虽然只能走走坐坐,但他的心情是愉悦的。晚上我陪他坐在酒店走廊的美人靠上,他兴趣勃勃地和我讲起年轻时的“光辉史”,开望虞河、太浦河时,怎么挖泥挑担的,吃的是定量分配,住的是政府安排的民宿,还和住宿的当地人成了朋友,朋友家对他的好评……在挂着红灯笼的河边,在古镇美好的夜色中,父亲那颗苍老的心因回忆而有力搏动着……而他每次不忘谈起那件令他一辈子骄傲的事:"那时家里穷,肚子也吃不饱。生了你以后,有几家人要抱你去养,你妈心动了,我不同意,再苦也要自己养,我不相信养不活,……小时候村上葛松劲娘说这个小娘鱼手指细长,要做先生的,现在你真做了先生啊……”我知道老父为他当年的决策沾沾自喜,尽管我没什么出息,只是一名小学老师,但依然给他带了荣耀,他的愿望就是这么低小。当然子女们的孝心让他有了更多的宽慰和幸福感!

我知道。父亲的路真的不长了,每次当他陷入绝望时我尽力给他安慰,尽管父亲是个平庸的老人,也没给我的童年留下难忘的父爱,而现在他老了,我们就是他的拐杖,支撑着他走下去。记得有一年去东山,在一座元代的寺庙里见到这幅对联:“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天下无完人,万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穷人无孝子。”是的,孝心不论大小,孝心不分穷富,孝心不可等待,这是我的人生感悟。当我五年级春游时用仅有的一元零花钱给父母买两个酥油饼时,当我二十多岁去北京时路经德州,利用停靠时间买德州扒鸡给父母尝尝时,当我每吃到美食时就想到给父母打包点回去时……我想这份女儿的心已刻在我的血液里,刻在我的生命中……

父母在,我还是他们的小女儿,我还是有家可回,我还是他们的精神支撑。病入膏肓的老父,女儿依然想为你撑起一盏心灯,照亮你前行的道路,直到生命的尽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