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级画七夕节内容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P12-1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考察探究的方式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在穿戴、吃、住、行方面有哪些风俗
能力目标:
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亲近多姿多彩的民俗,体验绵延珍贵的节日情怀。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各方面的风俗。
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我国传统节日在穿戴、吃、住、行方面有哪些风俗
教学难点
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亲近多姿多彩的民俗,体验绵延珍贵的节日情怀。
教学策略
考查探究法、操作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亲近多姿多彩的民俗,体验绵延珍贵的节日情怀,传承充满魅力的中华传统文化.....
任务单:
1.通过考察探究的方式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和风俗,搜集相关的民俗故事、民谣、诗词、图片和实物等。
2.时值中秋佳节,请和家人-起度过这美好的'节日,一起聊聊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一起赏月,一起品尝月饼、吟诵诗词.....
二、我们来交流
1.说一说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同花儿朵朵,具有各自独特的魅力。大家尝试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然后说说各种传统节日的来历。传统节日有: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等。小贴士:民俗采风的方法很多,看书、上网、看电视、听广播、采访等,无论哪种方式,都要用心、用脑,必要时还需用笔及时记录并整理。
2.讲一讲民谣真有趣,让我们一轮-轮接下去......朗朗上口的民谣,道出了民风民俗,让我们分别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来分组讲讲传统节日的风俗吧!大家可用实物、图片或视频助讲。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第一组:我们讲讲“穿戴”方面的风俗。春节时,大家都要穿新衣服,还喜欢挑大红色,一是要在新年辞旧迎新,二是表示喜庆。
端午节,我们喜欢挂香囊、戴五彩绳,据说这些还可以驱虫、辟邪保平安呢!
全班同学信息共享: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在穿着上的风俗?第二组:我们讲讲“吃”方面的风俗元宵节吃汤圆(或元宵)。中秋节吃月饼。传统软糯可口,风味多样,有团圆,美食,品种丰富,也寓团圆和睦之意。
全班同学信息共享: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在“吃”上的风俗?
第三组:我们讲讲“住”方面的风俗。
春节时,屋里屋外贴上福字,不仅吉祥喜庆,更是祝福无限:福泰安康、福星高照、福满人间.....“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悬挂艾草和菖蒲能驱逐蚊蝇,清洁空气,起到辟邪、防病的作用。
全班同学信息共享: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在“住”上的风俗?第四组:我们讲讲“行”方面的风俗。
跟我学学拱手礼: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双手互握合于胸前。男子应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女子则正好相反。春节走亲访友拜年时会用到拱手礼。
重阳节,和朋友相邀,登高、赏菊,惬意至极;去敬老院帮助老人更是传承敬老美德!
全班同学信息共享: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在“行”?上的风俗?
三、我们来实践金风送爽、桂子飘香,中秋佳节如约而至!让我们一起过个中秋节吧!
1.说一说人们在赏月时都会品尝哪些美味?有什么寓意?中秋节,吃月饼,团团圆圆;吃菱角,聪明伶俐……
2.读一读嫦娥奔月、吴刚折桂、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玉兔捣药
请同学们读一读关于中秋节的经典传说故事,并推选几名代表上台讲一讲。3.赏一赏让我们一起来对月吟诗诵词,体会中秋佳节给人们带来的美好祝愿、美好情感吧!实践不停步写一写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的民风民俗,让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体验、不断地感悟。请把你知道的民风民俗的故事讲给低年级的小朋友们听,并把你讲的故事记录下来吧。
我讲的故事:?五、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主题活动三
我们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有: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等。
1~2年级画七夕节内容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教材分析
重点
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难点
增强学生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
教具
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谈话引入:明确目标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走进我们的传统节日吧!
2、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3、齐读课题、释题
4、学生回答(喜欢)
5、(学生跟着书空)
6、齐读课题并说说什么叫传统节日?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默读课文,思考:
(1)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标出文中有几句话。
2、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2)交流不认识的生字。
(3)指导识字:
翘舌音:传、舟、赏
后鼻韵:统、巷、堂、郎、饼、赏
乞:它与哪个字相似,它可以组哪些词?指导“乞巧”的读法
3、课件出示我会认得生字词。
4、学生默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然后标出文中有几句话?
5、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字词,汇报。
6、学生开火车认读、齐读。打乱字词认读。
送生字进课文,感受课文。
小组探究
1、师范读课文。
2、熟读课文。
3、用横线画出文中共写了几个节日?
4、这些节日当中,你喜欢哪一个节日?说说喜欢的理由。
5、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6、学生听,注意字音。
7、学生跟老师对读课文,看谁读得更流利;分小组对读课文;男女生对读课文。
8、学生用横线画出文中写的节日。
(1)生回答,师板书;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你知道这些节日分别是什么时候?(生说师板书)
(3)出示练习题,我会连线。
元宵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七夕节
迷你句子网)
4、选自己喜欢的节日说一说。
5、小组讨论在传统节日里,要注意哪些安全?如:春节不能随便放鞭炮,要有大人陪同才可以。
指导书写“贴,街”两个生字生字。
1、读第一、二句话。
2、小组合作:观察“贴、街”两个生字
3、重点指导:贴、街
4、学生书写生字,注意提醒写生写字的'执笔姿势和坐姿。
1、指名读指名读第一、二句话。
2、小组合作:观察生字,看看这两个生字在书写时存在问题,怎样才能把字写的美观、端正。
3、学生汇报:
(1)街字是左中右结构,街:“行”字中音加两个“土”,注意不要写成四横一竖,下面的“土”最后一笔改为提。
(2)贴字的偏旁最后一笔是点。
4、学生认读生字词,学生书写生字。师巡视
课堂
小结
1、回顾文中写了几个传统节日?
2、你知道那些古诗是写传统节日的呢?
3、学生回答。
4、学生说一说,再背诵古诗。
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正月初一正月十五4月5日五月初五七月初七八月十五九月初九
1~2年级画七夕节内容 篇3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对自然天象的崇拜,后逐渐演变为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忠贞不渝爱情观的节日。对于小学生而言,通过举办七夕活动,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尊重,增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
一、活动主题
“穿越千年,共赴鹊桥之约——小学七夕传统文化体验日”
二、活动时间
农历七月初七
三、活动地点
学校操场及教室
四、活动对象
全校小学生及教师
五、活动内容
1.开幕式:七夕故事分享
时间:9:00-9:30
内容:邀请校领导或语文老师简短致辞,介绍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激发学生对七夕的兴趣。
2.手工制作:乞巧手工艺品
时间:9:30-11:00
内容:分组进行,每组在老师指导下制作乞巧手工艺品,如编织中国结、制作纸鹤、绘制牛郎织女图等,让学生亲手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3.诗词朗诵会
时间:11:00-11:30
内容:选拔学生代表朗诵与七夕相关的古诗词,如《鹊桥仙》、《迢迢牵牛星》等,感受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七夕情怀。
4.午餐与休息
时间:11:30-13:00
5.传统文化游戏:穿针引线大赛
时间:13:00-14:00
内容:模拟古代乞巧习俗,举办穿针引线比赛,看谁能最快最准确地完成穿针任务,寓意心灵手巧。
6.角色扮演:牛郎织女情景剧
时间:14:00-15:00
内容:学生自愿报名,分组扮演牛郎、织女、老牛、喜鹊等角色,通过表演加深对七夕故事的理解,同时锻炼表演能力。
7.闭幕式与表彰
时间:15:00-15:30
内容:总结活动亮点,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或团队进行表彰,颁发“最佳手工艺品奖”、“最佳朗诵奖”、“穿针引线小能手”等奖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活动。
六、活动准备
1.物资准备:手工艺品制作材料、诗词朗诵背景音乐、角色扮演服装道具等。
2.人员分工:明确各班级、各小组的任务与职责,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安全教育:活动前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1~2年级画七夕节内容 篇4
一、指导思想
为了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营造端午节文化氛围,我校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
二、活动设计
(一)找一找
对象:
要求:从阅览室或网上找一找关于端午节这一节气的相关知识;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屈原的`诗词;赛龙舟和包粽子的习俗。
(二)说一说
通过班会课、班队课,组织学生说说相关的知识。
1、对象:
要求:说说端午节的由来;说说包粽子的习俗。
2、对象:
要求:说说端午节的由来;说说包粽子的习俗;说说屈原的故事。
3、对象
要求:说说端午节的由来;说说包粽子的习俗;说说屈原的故事;说说屈原的诗词。
(三)画一画
对象:
要求:以“走近端午”为主题制作一份小报,能反映端午的习俗,自己的心声、生活的体验。
(四)写一写
通过黑板报、班级橱窗等阵地,进行环境布置设计。
对象:
要求:以“端午情怀”为主题出好一期黑板报。
(五)学一学
对象:
要求:以“我向奶奶学一技”为主题,学习粽子的名种包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尝试用各种豆物作为佐料包粽子,并品偿不同地方、不同的风格、不同特色的粽子。
1~2年级画七夕节内容 篇5
七夕节,作为中国古代的情人节,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好的情感寄托。为了让学生们在欢乐中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增进对七夕节的理解与感受,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情感表达能力,特策划本次“穿越千年,共织情缘”小学七夕主题活动。
一、活动主题
“穿越千年,共织情缘”——在传统与现代间编织爱的故事。
二、活动时间
筹备阶段:活动前一周,进行活动宣传、材料准备及场地布置。
实施阶段:七夕节当天下午,时长约为2-3小时。
三、活动对象
全校小学生及教师,可邀请家长作为志愿者参与部分环节。
四、活动内容
1.开场仪式:穿越时空的邀约
通过视频或PPT展示七夕节的起源、传说及历史变迁,营造穿越古今的氛围。
校长或老师致开幕词,简述活动意义,激发学生兴趣。
2.七夕故事剧场
分班级或小组排练牛郎织女的`故事短剧,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加入现代元素。
进行表演展示,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等,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表现力。
3.手工DIY:编织情缘
设置多个手工区域,如编织区(使用彩带或毛线编织手链、项链)、剪纸区(剪出牛郎织女、鹊桥等图案)、绘画区(绘制七夕主题画作)等。
学生自由选择参与,完成作品后可互赠给同学或老师,传递情谊。
4.诗词歌会:吟诵经典
挑选适合小学生朗诵的七夕诗词,进行集体学习。
组织诗词朗诵比赛,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参与,展现诗词之美。
5.星空下的许愿
傍晚时分,如条件允许,组织学生到操场或开阔地带进行星空观测。
引导学生寻找牛郎星和织女星,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
发放许愿卡,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愿望或祝福,挂在特设的许愿树上,寓意心愿成真。
6.亲子互动:共绘七夕梦
邀请家长参与,与孩子共同完成一幅七夕主题的画作或手工艺品。
通过亲子合作,增进家庭关系,共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活动准备
提前准备活动所需材料,如彩带、毛线、剪刀、彩纸、画笔、许愿卡等。
布置活动场地,营造浪漫、温馨的节日氛围。
邀请家长志愿者参与活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设计活动海报和宣传册,提前进行活动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