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刚过不到一个月,春日的暖阳仿佛一下子就毒辣了起来,在室外没呆多久,就开始皮肤红肿,起小的斑点,瘙痒难忍……
无论是谁长时间待在炎热天气下都会觉得晒,但对多数人来说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是如果因光线的照射,皮肤出现异常,这就可能是光过敏症。初夏时节,肌肤还没能适应强光的照射,最容易发生过敏反映。
光线过敏症
多形性日光疹是指由紫外线(UV)照射出现粟粒大的丘疹,发红发痒。皮肤暴露于日光后的当天夜里或第二天白天出现症状,持续几天到一周以上。发病人群多为为10~30岁左右的女性。 日光性荨麻疹是指由可见光照射所迅速引起的皮肤红痒。严重者会形成局部风团状红肿,但是在阴凉处待上20~30分钟后症状即消退。
暴露在日光下的皮肤蛋白质发生变化,引起过敏反应。多形性日光疹是像病毒性发疹和湿疹一样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出现症状的延迟性过敏反应。而日光性寻麻疹是会迅速出现过敏反应的即时性过敏反应。
多形性日光疹几天后会自然消失,想要尽快好可以涂抹类固醇。日光荨麻疹,可以在早上服用抑制发痒的抗组胺剂。在出门前1小时服用一天的量,在出门接触阳光时药效正好发挥。不过,不管是哪种都要去皮肤科接受医生检查。
预防方法有涂抹防晒霜、穿长袖衣物隔断光线等。
容易晒黑的人不容易过敏
皮肤暴露在轻度日照中会稍微变黑的人,反而不容易引起过敏。实际上,盛夏之时皮肤已适应阳光,反而不会出现过敏症状。
另外,想提醒大家注意药物诱发的光过敏反应。有些人使用含有酮洛芬成分的消炎膏药后,皮肤暴露在阳光下会变红肿,严重的话会产生水泡。这是因为体内吸收的药物成分在紫外线下会发生变化,导致过敏反应。噻嗪类降压药等比较容易诱发光过敏反应。如这类开始服用该药物时光照比较强烈,可将这种情况告知医生换别的种类的药物。
3种主要的光过敏症的特征
多形性日光疹
【在何时,如何出现】早春晴天露出胳膊的时候,或者受强紫外线照射的时候等等。当晚或次日出现粟米粒状的湿疹,尤其是没有涂抹防晒霜的部位容易出现。
【原因】紫外线使体内的蛋白质发生变化,由过敏原引起延迟性过敏反应。症状消失需要时间,一般持续数日到一周左右。
【对策、治疗方法】一般不作处理2~3天可自然恢复,严重的情况可涂抹类固醇类药物帮助恢复。出门前涂抹防晒霜进行预防。
日光性荨麻疹
【在何时,如何出现】经日光照射后皮肤迅速发生条痕或风团状红肿。进入屋内30分钟左右症状自然消失。即使涂抹了防晒霜也仍然会出现。
【原因】症状多由可见光引起,也有由紫外线引起的情况。暴露在光线下的皮肤遇到过敏原,立即产生过敏反应。
【对策、治疗方法】早上出门之前一小时左右,服用一天量的抗组胺药物。也有使皮肤受大量的波长长的紫外线(UVA)照射,让反应难以发生的治疗方法。
药物诱发的光过敏反应
以使用含酮洛芬成分的消炎膏药诱发的过敏反应为例
【在何时,怎样出现】从服用药物开始,感觉脸、脖子、胸口肩膀的裸露部分容易被晒伤。或者贴消炎膏药(消炎胶布)的部位红肿甚至出现水疱。
【原因】使用容易导致光线过敏的药物噻嗪类抗压药或酮洛芬类消炎膏药。药物成分进入体内遇紫外线发生变化,引起延迟性过敏反应。
【对策、治疗方法】如果原因只是药物,那么更换用药的种类即可。在日晒天气避免使用膏药。症状消失后的一段时间也尽量避开阳光为好。
自我诊断
如果有些担心“我是不是有光过敏症”,那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小测试来进行判断。 如下图所示,在手臂上划分出“衣物遮盖”、“涂抹防晒霜”、“裸露”三个区域,在日照强烈的晴天,将胳膊暴露在阳光下20~30分钟。
如果没有涂抹防晒霜的裸露区域发疹,那么光线过敏的可能性就很大。用手机拍下照片记录发疹状况,然后去皮肤科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