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前
1、全面的了解系统的过去,包括以前的架构/技术背景、业务需求
2、分析以前架构的问题,例如:可维护性低、在哪个方面已经不满足现有需求等等
3、查看至少80%的核心代码,最好有一定时间的真实在以前代码基础上编码的经历
有了上面几点后还需要搞一个有效地重构计划,保证重构有条不紊的进行,才不会出现重构没有动力或者无法推动,或者与其他的业务需求冲突。
重构重点
几个比较丑陋的代码:
- 臃肿的类: 类之所以会臃肿,是因为开发者缺乏对最基本的编码原则,即“单一职责原则”(SRP)的理解。这些类往往会变得很臃肿,是由于不同的且在功能上缺少关联的方法都放在了相同的类里面。
-
长方法: 方法之所以会变得很长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许多没有关联性的、功能复杂的模块的代码都放在相同的方法内。这主要是开发者缺乏SRP的概念。 - 多种条件都放在同一个方法内,这在长方法内经常会发生的。这是由于缺乏McCabe代码复杂度和SRP的概念的比较。
- 大量的传参: 我经常遇到这几种情况,一些方法跟另一些方法进行交互,或者调用另一些方法的时候传入大量的参数。这就会出现如果更改了其中一个参数,就得在多个方法内进行更改。
- 常量值无处不在: 经常会发现开发者(尤其是新手)会使用一些具有明确含义的常量值(主要是魔鬼数字),但没有给它们赋予合适的常量变量。这会降低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 模糊的方法名: 许多时候,以下取的方法名会影响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 模糊的不具有任何意义的方法名
- 技术性的,却没有提及相关领域的名称
6个处理上面代码异味的重构方法(手法)
重构的方法
代码结构
良好的结构组织,MVC,面向接口;
风格统一,代码复查,pr->review;
批量、多线程、并行异步
异步请求,任务分离,按业务拆分线程池;
集中管理,自动配置(spring-task@async);
缓存、异构化
Local + 集中缓存,异步刷新、永不过期(mq、task);
数据异构化,别的系统都挂了,自己的系统依然坚挺;
监控治理
合理监控,量化报表;
报警及时,复盘总结;
重构是一个过程,需要稳步小跑,不能停留,任何一个优秀的系统都是进过无数次重构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