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与心态】
如果说么健身后的一些“变化”像是彩虹——风雨过后,悄然无息的跃然于空。那么健身后身体和心态的“收获”则犹如美酒——不细心陈酿怎能四溢飘香。
前面几章啰嗦了那么多,时而谈到初衷,时而讲起选择,时而又道出成长,时而又诉说挫折,还有不断的反思和反省,以及量变到质变。
或许有类似经历的同仁,会有点感同身受,但想必更多的看官老爷已经极度疲倦、昏昏欲睡了。
俗话说:凡事皆有果,善恶终有报。
些许的成绩不足以挂齿,而结果的得失可略作参照。毕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随将个人健身后的一点点“身”和“心”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勉。
收获【1】:健康的身体
其实单从形体上来看,有一定的变化,但明显就谈不上了。有一句话说得好:有些人的天花板或许是某些大神的刚起步。可能我就是归类于那一部分“有些人”。
或许是由于从小不爱运动导致的,以至于青春期过后,虽然倍加努力的去迎接每一次的锻炼机会或是友谊赛,但毕竟底子薄了,没有在该长身体的黄金年龄里,好好的把身体锻炼出来。
所以就算是如今,已经通过整整三年的主动健身后,依然觉得自己的形体和水平还不尽人意,属于刚刚过及格线的程度,当然相比一些不锻炼的“吃瓜群众”,还是略显自信的。
我的三年健身之旅如同当前的中国政府给自己定的基调,虽然改革开放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各个领域兴兴向荣,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但现阶段仍处于“发展中国家”。
既然处于发展中的状态,那就意味着一些领域里还存在短板,还需要制定相对应的目标去实施、复盘、总结、整改和再复盘循环下去,一直到脱离“发展中”这个定义。
所以,健身给我带来的第一收获当属健康的体魄,至少从一个数据可以明显看出,从接触健身的第二年开始,除了16年的打篮球崴脚之外(说起来都是泪),已经连续两年多了没有生过类似感冒发烧的小病了。
其实,我不是很赞同有些人支持的“小病不断,大病不犯”这种没有科学道理的说法。毕竟一个人的身体好坏,有无异样是能够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得到的。
但因为我严重的低估了饮食和作息习惯,从而导致了一段时间后,明显的在工作和生活中身体的一些异样情况。
所以,俗话说“我的地盘我做主”,你的身体状况你自己其实是最清楚的,有没有小病小闹的,有没有超出指标或是不达标的,它都会折射出一定的身体前兆。
虽然,在当今的科学领域里,仍无法给予人类判定长寿的人是否应该坚持健身运动,还是要像乌龟一样“以不动应万变”。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讲:锻炼身体所带来的好处,可不止获得健康体魄那么简单。
收获【2】学会自律
其实,对比起形体的略微提升,那么心态的变化就是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了。
曾经在原来单位搞青工座谈会的时候,在提到性格方面,我说我是“属于内向偏外向”的人。当时很多人在哄堂大笑之余,又觉得道出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声。
如今,我仍然认为性格方面没有太大变化,这也印证了前两天公司新来的纪委P书记一次开会说的:人的性格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可以得到控制的。
确实,如果让我对三年的健身之旅做一次收获总结,那么排名第一的收获当属“学会自律”,其次才是“健康体魄”、“提高自信”、“改善睡眠”、“释放压力”等其他额外的收获。
自律一词看似简单,但要真正的把它做好,绝非易事。在我的健身之旅中,我对自律的一句话总结就是:
在面对各种诱惑面前,能够控制自己的原始欲望,并时刻铭记自我的初心,不断的重复各种枯燥无味的修行。
希望如家里的君子兰一样,常怀君子自律之心比如健身计划的执行,是必须控制好训练日当天的时间规划,以及每一次的训练时间和训练量;比如在饮食方面,就是必须控制住自己的馋嘴巴,
在总体热量平衡的前提下,适当的控制吃喝;比如在睡眠休息上,就是必须控制好每一天的关灯睡觉时间和早晨起床时间。
正是不断的自律后,不仅能够按时完成每一天、每一周还是每一年的健身计划,在体魄提升的同时,心态也日益得到了“健身强化”,这个在未健身之前是始料未及的。
自律是一种“可怕”的习惯和心态,不单单是影响着我的生活,对工作上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1)首先,能够较好的控制自身的情绪波动,并不断的有着正向引导的反馈。
健身本身就是一种修行,而自律是任何一种修行都必须具备的特质。
不论是在曾经的单位里,还是现如今,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负面信息、牢骚情绪和消极交流,有时甚至出现“走火”的现象。
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如果没能控制好自身心态,我想今天也不至于在这里有功夫写着书稿。
这就如同在某知名网络游戏中,长期受到玩家热捧的一位游戏角色的口头禅:控制自己,掌控敌人。
我用双手成就“我”的梦想(2)其次,练就了“没有过不去的坎”的释然心态。
过去的三年里,每当我遇到工作上的困难,或是因为某些事情压力大的时候,我总是默默的在心里反复着一句话:当你在工作上感到压力和困难的时候,也恰恰是你在慢慢成长的时候。
正是这种所谓的自我调剂方法,亦或是“阿Q精神”胜利法,伴随着我挺过了一个又一个难熬的困境。
周星驰的“阿Q精神”并且,健身的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释放和缓解压力的办法,这不单单从生物分析研究出来的具有科学依据的说法,同时每一次成功的完成一项既定的计划后,那份成就感不是可以用言语来形容的。
运动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做安多芬的物质,即通俗所说的“快乐因子”,
它是一种类似于吗啡的激素,会让人在跑步、运动中产生愉悦感,减轻痛苦。这也是心情郁闷时,跑步、健身可以减压、排解负面情绪的原因。
(3)再次,自律的自己或多或少可以影响身边的人。
近几年公司的转型发展,主要是从生产组织型向技术管理型转变,用领导经常开玩笑讲:如今的管理者,是既要有扛着枪冲锋杀敌在前的能力,又要有手握地图运筹帷幄掌控全局的本领。
这对个人的素质要求亦非常之高,庆幸的是,自参加工作以来,不论身在那个部门,都或多或少的遇到了这样的领导和同事,并常以此向他们学习,查漏补缺、取长补短。
这也是为什么我总是喜欢在谈论其他人的优缺点时,喜欢两种做法:
一是当面指出,从不背后议论,因为面对面时更真诚,也不会因转述的歪曲,出现流言蜚语;二是喜欢听批评和建议的声音,因为我始终相信“忠言逆耳、良药苦口”的道理。
良药忠言讲实事,红脸出汗显真情榜样的力量总是强大的。曾经的一位领导对我讲过:每一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但单位的文化其实就是一把手文化,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其实就是老板的文化。
顺着她的话讲,其实衍生出来的意思就是:矿山文化就是矿长文化,厂文化就是厂长文化,车间文化就是车间主任文化,以此类推。
在这一点上,虽然过去的工作有那么一点成绩,管辖下的部门也有自成一套的流程办法,但还离“文化”甚远。只是想来,不论走到哪里,但凡所经历的单位后,会正向的影响身边的人。
当然,时隔多年过去,如果人们在谈起某件事情时,能够想起当初是由鄙人或提出、或参与、或制定、或负责、或配合、或完成的,那便是极好的事情。
诚然,心态的变化不单单只有这些,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人真是一个非常奇妙的生物,越来越发现“蝴蝶效应”的神奇之处。
有时候一点点的改变可以带来无数的“辐射效应”,而同样一点点的沉沦可能带来“千里堤坝,溃于蚁穴”的“破窗效应”。
这种类似“马太效应”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健身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兴趣爱好,但它所带来的“成吨”的正面效应,是我等很多健身爱好者未曾料到的。
其实,健身所带来的好处远远不止这两点,还有很多的额外收获:
身体的各项机能得到激发,精神状态明显好于从前,“好运气”有时候都会常伴左右;
风雨无阻的打卡锻炼,练就了在每一次困难面前:不轻易的说放弃,压力越大兴奋度越高的心态;
待人接物的眼光从“大家来找茬”变成了“各有所长”,更愿意去发现大家的优点,并鼓励相互取长补短;
养成了合理的安排训练计划和锻炼时间的习惯,让工作和生活的效率直线提升,逐渐的跟“慵懒散浮拖”说再见;
面对新的陌生领域,会放下身段去思考、琢磨、实践和复盘,慢慢领悟到了一点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
每当遇到“不明事理”的人,经常喜欢“持着怀疑一切”的态度,并总是“慷慨”的将他认同的“绝对真理”无私的劝告我时,慢慢的我学会了“与其浪费口舌,还不如一笑而过”的“空杯心态”;
……
太多太多有些“鸡毛蒜皮”的福利何足挂齿,而还有些则是刚刚的“冒出苗头”,犹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未完待续
《我的健身之旅》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