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早在一两个月前,我就开始关注《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了,冯导、范冰冰、刘震云,加上颇有意味的片名,让人忍不住期待,是怎样的故事,又会激荡出怎样的火花。
抛开冯导最近和万达的论战不谈,我们简单的来聊聊这部电影本身。
早早的,我就读完了刘震云的原著小说,故事的结构挺简单,是一位名叫李雪莲的农村妇女,因为想和丈夫生二胎,政策上不允许,怕丈夫丢了工作。于是两人假离婚,没曾想丈夫是个负心汉,离婚后又另结新欢,结果,假离婚变成了真离婚。
李雪莲气不过,便一怒之下与丈夫对簿公堂,想要证明之前的离婚是假的。可从法律程序上来讲,已经盖章有效的离婚本,是真真实实的,无从证明任何伪造的成分。
归根究底,雪莲的气全来自于她的丈夫,既然公堂上说不清楚,那就私底下交代个明白。可前夫却当着众人的面羞辱她,说她结婚时早已不是处女,是现代版的潘金莲。
从假离婚到潘金莲,对一个女人来说,李雪莲的冤屈变得更大了。
小到法院庭长,大到帝都的首长,雪莲一路向北的告了过去。可是没有一人,能为她伸冤。
可因为雪莲的案子,惊动了高层,涉及案件的各级官员,都被撤了职。即便如此,她的委屈还是无从排解。
02
冯导的喜剧片,总是会在不经意的笑料中给你加一点点苦涩。就好比有人说,我给你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李雪莲的案子,看似荒唐,可背后却道出了一个女人的心酸。
为什么说我从未看过这样的电影呢?
首先,从电影的画幅来讲,是圆的。
对,周边都是黑色,只有中间的一圈圆形,颇有管中窥豹之感。
可奇怪的是,你看着看着,会忘记画面是圆形的这回事。尤其拍到穿过隧道,即将到达北京的时候,画面由圆转方。方圆,象征着中国的规矩。李雪莲说的是理,也是在求一个规矩。
其次,从简单的故事情节里,透视出的是一群官场众生相。
图片来自网络故事的前半段,是李雪莲在求人,可到了后半段,却成了官员求她。为何呢,之前是李雪莲想有人为自己伸冤,可慢慢的,却成了一场闹剧,官员怕掉了乌纱帽,只能放下架子,亲自来劝说。
人人都只打着自己心里的那点小算盘,庭长想升官,法院院长、县长、市长,都是想保住位置,看似想要和李雪莲再续前缘的老同学,也只是想借此在官员那里给儿子捞点好处。即便是劝说,也只是害怕李雪莲挡住了自己前行的去路,他们根本无心去调解李雪莲那些剪不清理还乱的家事。
电影只有一个女主角,可男主角却众生百像,这便是李雪莲的可悲之处。看起来每个男人都围着她在转,却没人真心实意对她好。
看着公安为了阻止李雪莲上京告状,动用了整个县城的警力,没日没夜的坚守。她不过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妇人啊,不是穷凶恶徒。多么讽刺。
还有,如水墨画卷般的色调,配上圆形的画幅,每一帧都似家里窗前的一副挂画,唯美。
冯导的特立独行,也透着用心。而用心的作品,观众自然会口口相传,宣传的前戏太足,反倒会成了笑料。
图片来自网络03
最后,抛开电影,李雪莲的故事本身,也引申出很多问题的思考。
比如,官员说话的技巧,点到即止,蕴含深意。
领导说话,一般都言简意赅,“因小失大”、“万无一失”、“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句句都是滴水不漏,看似啥都没说,感觉又说了很多。这说话的艺术,值得大家好好学学。
比如,一个人应不应该为了一件事,耗尽自己十余年的精力,而且看似吃力不讨好?
李雪莲是一个妇道人家,离了婚,会被人指指点点说闲话。莫名背上“潘金莲”这个锅,更是致命。她的执着,看似荒唐,实则只是为了争一口气。
可这口气的代价太大了,十多年的光阴,她可以把自己的牛骨头店开的红红火火,成为事业有成的女人。事实上,等到后来她的前夫去世,她才终于愿意将官司放下,开始重新经营自己的小店。
有时候换一种活法,人生的光景会大不相同。可李雪莲心里的委屈,却无处伸张,只能烂在肚子里。
不过这世上的事,件件都藏着委屈,谁又能说的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