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果能重来,我依然会选择高考

来源:二三娱乐

再过几天,又是一年高考季,但再也不是曾经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

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变迁,即使不高考,依然有其他路径拼搏,这也是近年来读书无用论兴起的原因。

纵使如此,如果能重来,我依然会选择高考。

(1)

有一天,小妹在家族群里发了一段老师的语音转文字的信息,大概意思是劝我家人送小妹继续读书,不要让她小小年纪就去打工。

此时小妹即将中专毕业,可以直接升本校大专。

我随口问了一句,之前不是让你报名继续读大专了吗?

妈妈说不读了,让我去学美容。小妹委屈的说。

那你想不想读?想读就去报名吧。我继续说。

我想读,老师也说了应该继续读书,现在找工作都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可妈妈说读了大学还是给人打工,跟你们一样没出息。还不如学美容,学完自己开店当老板,做三年也能当老师了。

这是什么逻辑?

打工跟有没有出息有关系吗?

全世界那么多人为别人打工,他们是不是就没出息?

自己开个店,累死累活,盈亏自负,就是有出息了?

我告诉她,读大专和学美容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你可以读完大专以后再去学美容或者工作几年甚至七老八十了再开店也没关系,但是你学了美容再回来读书基本不太可能,尤其离开学校几年后再回来读书会很吃力。

人要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你18岁是该读书的年龄就好好在学校呆着。

我读书的时候,家里变故,经济负担很重,以至于自己压力很大。

所以高一的时候,我跟家里提出休学,爸爸说不读书的话,你能做什么?

我答不上来,老老实实继续读书了。

高二的时候,我又一次提出休学,爸爸只说了一句话——你这是威胁我。

最后,我什么都没说,乖乖回学校上学。

也是这一年,得益于学校重新分配重点班,我从普通班考进了重点班,没有名列前茅,但也不排后几位。

小妹问我,姐姐,如果让你重来,你还会选择读书,是吗?

是的,我依然会选择读书,选择高考。

如果没有父亲的坚持,我现在的眼界只有夫家的一亩三分地;

如果没有继续读书,我不可能有行万里路的勇气去寻找真实的自己;

如果没有参加高考,我不会因为科班出身而去密切关注经济形势,让自己经济独立。

(2)

我们老家不重视教育,很多人读到初中毕业就出远门打工了,过个两三年再回老家结婚生子。

对于读书,不少人嗤之以鼻:读书有什么用!

大学毕业了也一样要打工,还不如早点工作,早点挣钱。

即使大众想法如此,也不是所有人都如此。

邻居是一个木匠,没有兄弟姐妹,父亲20多岁的时候去世,母亲一直没有改嫁,独自一人把他抚养成人。

后来这个木匠生结婚生子,养了5个孩子,其中3个上了大学。

不管在哪个地方,一对农村夫妻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下,还能供三个孩子到大学毕业,想想有多不容易。

而他们孩子毕业后,一人做了高校乐器老师,一人成了设计师,还有一人如你我一样混迹于职场。

你说这三个人赚大钱了吗?

也许有,也许没有,但至少他们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他们现在可以继续从事做老师、设计师等工作,也可以选择回农村种地或者去工厂打工。

但是,如果没有那场高考,没有大学三四年的经历,他们只能回农村种地,只能去工厂打工,却很难成为老师和设计师。

对于一份不要求学历的工作,读书和不读书,是不是大学毕业,所有人都有同等的机会,哪怕你一字不识或是学富五车。

但对于一份要求大专学历以上的工作,直接刷掉了大部分人。

再往上,本科、硕士、博士一层层要求,那就是金字塔式的人才刷选了。

虽然有不少企业备注特别优秀者可以放宽条件,示特殊情况处理。

可是,你是不是得掂量掂量自己是不是那个条件“特别优秀”的人?

(3)

怎样才算有出息?

七八十年代能考上大学是有出息,鲤鱼跳龙门;

九十年代当上公务员是有出息,吃公家饭,稳定且福利好;

2000年至今,整个社会变了风气,有钱成了衡量有没有出息的标准。

谁挣的钱多,都会被人高看一等。

谁家里有钱,说话的声音都能比别人大一些。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热衷于谈论读书,而是如何成为网红。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活法,但是读书以后你会发现自己会有更多的选择和活法。

漫漫人生路,高考不具唯一性,也不是万能之路。

纵使你家拆迁成了暴发户,坐拥几套房产;

纵使你父母家缠万贯,不愁衣食住行;

纵使你只是普通家庭的一个普通孩子……

但在该经历高考的年龄,你们不应错过,正如十几年前的我们没有错过一样。

有一天你会明白,所谓的有出息,只是简简单单、快快乐乐的生活而已!

2018年所有的高考生,金榜题名。

图片来源于网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