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被朱棣剥了人皮的建文忠臣

来源:二三娱乐

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对政治异己分子的镇压可谓是穷凶极恶、不遗余力,残酷的刑罚就是其中的一种,它贯彻了中国社会几千年。譬如凌迟就是一个典型,据说,一个合格的刽子手在对罪犯进行施刑时要割上3000来刀,割到3000来刀的最后一刀时,该罪犯应该“气息尚存”,否则这个刽子手就要下岗。

在建文转向永乐的那个特殊岁月里,朱棣对建文忠臣的大屠杀着实是如噩梦般可怖,什么“诛十族”、肢解、洗刷、油煎、火烧、“瓜蔓抄”等等酷刑导致了一幕幕的人间悲剧。细思极恐。

有一个人,他因反对朱棣的篡权而最终落得个被活剥人皮的命运,这个人叫胡闰。

胡闰是江西九江人,朱元璋西征陈友谅,路过吴芮祠时,曾看见该祠堂里墙壁上有人题写了一首诗,十分好奇,细细读来,大声叫好,连忙派人四处打听这吴芮祠上的诗是谁写的。后来终于得知,那是九江地区的一个文人叫胡闰题写的,朱元璋立即将胡闰召到将军帐前,与他好好攀谈一番。这事很快就过去了。到了洪武四年时,大明已经基本安定下来,但科举尚未完全正规化和程式化,于是朱元璋向各地官员发出诏谕,要求地方上推荐人才,作为官僚队伍的候补梯队,胡闰被人举荐到大明朝中,接受皇帝的召见。朱元璋一见到胡闰时,就感觉似曾相识,随即问道:“这个书生是不是当年我在吴芮祠里看到的在墙壁上题诗的那个?”底下有人肯定地回答:“是。”朱元璋很高兴,就叫他捣都督府去任都事之职。因为胡闰工作认真,品行端正,后来逐渐升官到都督府的经历(类似于军委的司局长)。

建文四年,胡闰被调到大理寺去上班,出任大理寺少卿。他曾与齐泰、黄子澄一起为“建文新政”和建文削藩出谋划策,是一位很受建文帝信任的、有影响的君子学者型高官。《明史·胡闰传》

朱棣起兵谋反后,胡闰的官职尽管还是大理寺少卿,但他很大一部分精力是用在军事谋划方面。胡闰品学兼优,为人忠厚正直,不过军事方面天赋似乎不咋样,史书说他“与齐、黄辈昼夜画军事”,但结果呢,众所周知,他们“三人军事小组”确实不咋地,否则忙乎了三年,最终忙来了这么一个结果:朱棣夺取皇位,建文帝失国而去。

但作为君子,胡闰的气节还是十分值得赞赏的。朱棣掌控南京后,先是叫方孝孺为他起草登基诏书,遭到拒绝后,他又令人将建文朝大理寺少卿胡闰和御史高翔带到大殿上来。早先胡闰和高翔听人说,建文帝已经自焚而死,而作为臣子理应为自己的君主服丧,所以他俩就与方孝孺一样都是披麻戴孝被朱棣手下带到奉天殿的,而且放声大哭,“哭声响彻殿陛”。

朱棣命令先将胡闰带上来,当看见一身丧服的胡闰,他心中顿时不快,自己马上要登基了,这是普天之下最大的喜事,也是最大的政治,你胡闰穿了丧服来见新君主,岂不是“诅咒”新主吗?朱棣尽管恼火,但他要有人为他起草登基诏书,最好是这些建文帝的铁杆支持者动笔,那影响就大了,至今为止建文朝那些好多还没来投降的大臣就会有“另有想法”,这样自己造反的“非法”就会逐渐地被人们视为“合法”,所以尽管被方孝孺一口拒绝,但朱棣还是耐着性子,争取胡闰这个曾经与“齐、黄”一起谋划军事的建文重臣,因此当初见胡闰时还是稍稍收起了点他的匪气与野性,“好声好语”地跟胡闰说:“赶紧把这衣服给换了”。

哪知胡闰也是一个刚烈的文臣铁汉,当即回应朱棣:“死就死,没什么了不起的,但为先主服丧之服万万不可换。”

朱棣恐吓道:“不换?你就不怕我灭你的九族?”

胡闰还是没有屈服,对着朱棣破口大骂。朱棣已经被逼疯了,他命令大力士将胡闰的牙齿有打掉了,看嘴还硬不硬。走狗大力士一起动手,按住胡闰,用一种叫“金瓜”的凶器将胡闰的牙齿全部给搞没了,胡闰满口鲜血,但还是骂声不绝。朱棣更是暴跳如雷,下令用铁链子叫胡闰给活活勒死,再用贝壳盛水,将木灰放在里面,然后以之浸脱、剥落胡闰的人皮,填上草料。一切完工后,叫人将胡闰挂在武功坊,大概是让痛恨胡闰及建文奸党的燕军将士练练拳击吧。《明史·胡闰传》

胡闰的一个儿子叫胡传庆,与胡闰同一天被朱棣杀害,小儿子胡传福当时只有6岁,被朱棣扔到云南戍边。胡家被抄,实际共有270人蒙难。胡闰有个女人叫郡奴,当时才4岁,被她妈妈王氏抱着,在王氏被斩时,这个4岁小女孩突然间从妈妈怀里跳到了地上,被一个士兵提着送到了某个将领家里做了奴婢。稍稍大了一点,她得知了自己的家世,时刻记住人世间的大义,作为一个女孩她从不让自己的头发长到一寸长,长了就剪掉,每天用灰炭涂脏自己的脸,弄得像个“赖子”似得,长达20多年。那个将领家里的人从来不把她当人看待,视若牲畜,受尽了凌辱和苦难。直到洪熙年间这个叫郡奴的女孩快30岁了,终于赶上朝廷实行宽松政策,“赦诸死事者苗裔”,她得以被释放,随同乞丐一路乞讨回到了老家。胡家全给朱棣毁了,郡奴一无生计,乡亲们都同情地说:“此忠臣之女也!”人们争相给她生活用品。郡奴终身未嫁,后来老死在家乡,终年56岁。乡人给了她谥号:“忠胤贞姑”。《明史·胡闰传》

朱棣不仅灭了胡闰的宗族,还抄没了他的好友乡亲。过了好多年,胡闰的家乡还是一片凄惨的景象:“文皇(朱棣)既抄没其一族,男女二百一十七人。所居之地,在府城西隅硕铺坊,一路无人烟。雨夜闻哀号声,时见光怪。尝有一猿,独哀鸣彻晓,东西皆污地,黄茅白苇,稍夜,人不敢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