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沐林人词鉴赏原创 忆旧游 如若

来源:二三娱乐

忆旧游 如若

       大唐浅雨拜,忆旧潮汐,天水流清。漫步明堂里,遍巡来去事,化作烟青。却无处可寻起,金凤更迷睛。自有后人评,随缘了断,一世英明。

       突晴,看无字,曌不尽浮华,今又重兴。唤回同归意,欲穿千年古,长发飘零。道空亦复如若,真有妙花英。夜漏语迟迟,生生不灭绝此情。

20160730 2:22

   河南洛阳明堂旧址位于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也就是天堂明堂景区。

洛阳皇宫,天堂明堂,隋时称紫微城。贞观元年,唐太宗号洛阳宫。显庆二年十二月十三日,高宗正式称洛阳为东都,把洛阳宫城当作自己的“东宅。”

武则天称制以后,光宅元年(684年),定为太初宫。翌年九月五日,洛阳被定为神都。

大唐浅雨拜,忆旧潮汐,天水流清。”在洛阳下起的毛毛细雨中烟雨忆故游,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重新规划建设的大唐明堂遗址上的建筑宏大,看上去气势恢弘,但是却深感少了些古物风韵。

前前后后一趟走下来,“漫步明堂里,遍巡来去事,化作烟青。”

想要寻找的旧事都已化为了烟青,满眼只见崭新的一切。

看上去的确是金碧辉煌,然而想要的东西“却无处可寻起,金凤更迷睛。”

嗟吁间,眼前闪出了武后武则天的智慧形象。“自有后人评,随缘了断”,真的是“一世英明”!

下片里的有一个字需要细看,绝大多数人对这个字都不会念,这就是“”。

其实这个“”字并不是武则天所造。

按《资治通鉴》记载,永昌元年十一月(689年,这会儿武则天六十五岁了),凤阁侍郎河东宗秦客在武则天称帝前一年多为她改“天”“地”等十二字以献,丁亥,行之。

太后自名“”,改诏曰制。

朝臣宗秦客,山西蒲州人,和武则天是亲戚,从小就和武家有来往,他知道武则天原来的名字叫“武照。”为给武则天当皇帝制造舆论,驳倒反对派的言论,宗秦客造了这个“”字,来到后宫,献给了武则天。

他给武则天讲了这个字除了日月当空普照天下的意思外,更重要的是还有一层表示阴阳统一的含义。这很符合她女人当皇帝的心境,又和她的名字“照”字同音。

武则天正是需要帮助和支持的时候,一听宗秦客所说的意思心中十分高兴,马上就采纳了宗秦客的意见,把自己的名字由“武照”改为“武曌。”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六十七岁的武则天登基称帝,“诏行所造新字,以曌为名。”可见,自从武则天当上皇帝之后,便堂而皇之用“曌”作名字了,所以史书上有“则天皇后武氏,讳曌”的记载。

“曌”者,日月并列,空为最大。“日月当空,普照天下”实为空大于日月二者。

突晴,看无字”,雨骤停,天转晴。心知武则天以无字碑为墓碑,显示出了武则天的绝伦智慧。当年消亡了的明堂,“曌不尽浮华,今又重兴。”

浮华不尽,今又重兴。在这词句里,“”字用的点位是那么的恰如其分。

其实一切到最后终将空去,当下眼见的浮华虚幻,又何其不是这样呢?

在这宛如当年场景再现的明堂现场,让人感到有一股力量在真真切切地“唤回同归意,欲穿千年古,长发飘零。”

这长发既可示当年当朝的武皇,也可以意象成词家与读者穿越古今,直回唐朝。

只不过在这里讲长发已飘零,终是悲情。

铺垫至此,词更进一步深入地对空和有的关系进行了挖掘和阐明。

道空亦复如若,真有妙花英。”其实在佛家的学说理论世界观中,空有是不二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这“道空”与“真有”,在明堂不是已经真真切切地展现出来了吗?

武则天当年修建的明堂早已化为了烟青,现今修建的如此高大辉煌的明堂,恰似妙花,欣欣向荣。可说到底,其本质与本性,不也依旧是空么!

这色空义理,在明堂的确是显现得足够深邃。

古代滴水计时的漏声不断传来夜深的信息,可这心中要叙说的话语还没能尽述,真是个“夜漏语迟迟”啊,然而这些个追古的情怀依旧“生生不灭”。

词里说了,要“绝此情”。

可是真的能绝得了吗?词的标题给了我们说明,那就是:《如若》。

诗词文字是有生命的,需要自由畅快的呼吸。

细读之,在渐进的叙事过程中,词将所感悟到的情感或递进、或直抒全部表达出来,在把玩、调遣文字带来的欢愉中享受生命,记录时代,表达得是丝丝入扣,自成格局。

(阿玛书于20170418)

忆旧游  如若

        大唐浅雨拜,忆旧潮汐,天水流清。漫步明堂里,遍巡来去事,化作烟青。却无处可寻起,金凤更迷睛。自有后人评,随缘了断,一世英明。

        突晴,看无字,曌不尽浮华,今又重兴。唤回同归意,欲穿千年古,长发飘零。道空亦复如若,真有妙花英。夜漏语迟迟,生生不灭绝此情。

查询 沐林人词鉴赏原创 关注

或者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并关注

即可自动收阅原创沐林人词

共享美好时光

如若相遇  唯有感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