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周末,除女儿在游乐场玩时。
游乐场是在大润发超市里,里面项目很多,有堆积木,旋转木马,爬索道等,很多年轻的父母带着学龄前的孩子在里面玩。
我陪女儿玩积木搭建小房子时,旁边一对母子让我忍不住多侧目了几次。
小孩子大概3岁多一点,正在用小圆柱、大方块,和三角形搭建一个简易的小房子,妈妈坐在旁边,眼睛一直盯着手机屏幕,听声音,应该是在看一连续剧。
妈妈一会笑,一会气,完全沉浸在剧情里面。
小孩奶声奶气地叫妈妈递给她一个红色的正方体,喊了三遍,妈妈眼睛离开屏幕,随手将脚边上的一个紫色的小圆柱丢给了女儿。连0.1秒都没有多停留,目光又回到了她的手机上。
小男孩大声地说,妈妈,不是这个,是你旁边的那个。
妈妈对着手机屏说,乖呀,都一样的,都一样的。
小男孩没有办法,有点不高兴地将就着继续搭。
一会儿,小男孩喊妈妈,妈妈,妈妈,我搭好了,你看,我为我们家搭的小房子漂亮吗?
妈妈头也不抬地说:漂亮,漂亮,宝贝搭得最漂亮啦。
我陪女儿在旁边玩了很久,这个妈妈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手机里。
可能妈妈一直没有参与进来,小男孩觉得没劲,吵着不玩了,要回家。
妈妈终于站起来,拉着孩子说,走,快点回去,唉,陪你玩了一天,累死我了。
可不嘛,盯着手机的小屏幕看了几个小时,一下都没有休息,肯定累。
放看望去,来陪孩子玩的家长,大多是放任孩子自己玩。大人自己在专心看手机。有几个孩子有父母一起陪着互动,笑得特别开始,引起其它孩子满脸羡慕。
很多家长以为,坐在孩子身边,就是在陪孩子了。
陪孩子,需要和孩子互动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
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优秀的宝贝是“陪”出来的 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很重要。
2
同学大秋,因为她儿子写作业拖拖拉拉,让她很恼火,哄过、骂过、打过,软的、硬的,什么办法都用了,就是没有改善。
我建议大秋,孩子写作业时,你陪着他,看看他问题在哪里。
她说,我陪了呀,我每天都陪。
上周五,去同学家时,刚好碰上她在陪孩子写作业。
我也好奇她儿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就在他书架上拿了一本,和大秋一道在书房陪她儿子写作业。
她儿子小均,正在写作业,坐得很端正,也很认真的样子,并不像她说的那样,容易让父母生气的样子。
可不一会儿,小均端正在坐在书桌前认真地抠着手指甲。他妈妈凌厉的眼神射过去,手上停下来了。认真写了几分钟,小均手指开始拨弄头发。同学将小均的手打下去了。
小均又认真写起了几分钟,突然站起来,说要喝水。喝水回来几分钟,又要上厕所。上厕所回来,说肚子有点饿了,要吃点零食。
一个小时下来,小均的表现确实不太好,专心写作业的时间应该不到20分钟。其它的时间,在做各种小动作,以及不断地被他妈妈盯着纠正。
为了不影响同学陪孩子,我刻意只看书,没有和大秋说话聊天。
但大秋,一边拿着手机在刷朋友圈,一边像警犬一样,高度紧张地盯着孩子一举一动。
大秋在刷朋友圈时,可能看到什么搞笑的信息,轻笑了两声,孩子也转过头来,问妈妈看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同学意识到影响到孩子分心了,呵斥一声,没看什么,赶紧写你的作业。小均恋恋不舍地转过头去,再回头看一下妈妈,看到妈妈换上严肃的表情之后,才低头回到自己的作业本上。
大秋认为,我都没有出去玩,没有去做家务,孩子写作业,我就陪在他身边,他都不好好学习,太对不起我了。
妈妈的陪伴,身在心不在,孩子有样学样,学习也是身不在焉。
我们装着在陪孩子,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所以觉得孩子理所当然要成绩好,要优秀到出类拔萃,如果没有做到,再将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
假装在陪孩子的父母,很有可能收获一个假装听话的孩子,对你进行隐性反抗。
3
曾在壹心理上看到这样解构“陪伴”二字:
“陪”是“陪”;“伴”是“伴”;真正的“陪伴”是既“陪”且“伴”。
“陪”就是在一起,指的是空间上的近距离和时间上的同步。“陪”是客观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从行为层面讲,“陪”基本上是一种主体对客体的单向行动。
“伴”则不同。“伴”是成为对方的伙伴。伴侣。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并不取决于主体的努力,而是客体的感受和认可。
把以上两句话通俗地表达出来,就是:当你“陪”着孩子的时候,孩子却并不见得认为你就是TA的“伴”;“陪”孩子由父母说了算,但能否成为孩子的“伴”,则只能由孩子说了算。
如此分解后,我们就不难发现,其实现实生活当中有“陪”而无“伴”的现象并不罕见。
孩子需要是父母的用心陪伴,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重视。
4
那我们如何给孩子优质的陪伴呢?
第一,我和孩子有个约会,安排出固定的时间陪孩子。这个时间和孩子双方商量,可以早晨起床的时间,晚餐后的时间、睡前的时间。
第二,和孩子约定一起做的事情。画画、读绘本,玩积木,做运动,陪写作业等等。挑选活动:尽可能列出父母与孩子喜欢一起做的事情,越多越好,由孩子挑选出其中他最喜欢的几项。
第三,陪伴的时候全心全意,专注,放下手机、平板等娱乐工具,将视线放在孩子身上,让孩子随时可以捕捉到你鼓励的眼神、温暖的微笑。
女儿很喜欢我陪她一起画画,特别是画大鱼。我们一起分工,我负责画大鱼的形状,她负责画鱼的眼睛、弯弯的鱼鳞。每次我们合作画好一条鱼,她总要欢快地与我击掌大笑。
虽然,每次就画十来分钟,但女儿总是百画不厌,很享受画画的过程。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当总统期间,最自豪的事是,从没有缺席过两个女儿的家长会,没有错过女儿成长的重要时刻。
我们,应该不至于比总统还忙,没有比管一个国家更重要的事。所以,请将专心陪伴孩子,当作最重要的事情来做。
愿我们都能给孩子最优质的陪伴,培养出最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