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哲学简史」句段摘录

来源:二三娱乐

0002.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

0004. 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国人并不是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

0006. 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

0007. 有些道家的人“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这都是以为,欲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必须脱离社会,甚至脱离“生”。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最后的解脱。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出世的哲学”。另有一种哲学,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实物。这种哲学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不愿讲超道德价值。这种哲学,即普通所谓“入世的哲学”。从入世的哲学观点看,出世的哲学是太理想主义的、无实用的、消极的。从出世的哲学观点看,入世的哲学太现实主义了、太肤浅了。它也许是积极的,但是就像走错了路的人的快跑:越跑得快,越错得很。

0015. 在思想的时候,人们常常受到生活环境的限制。在特定的环境,他就以特定的方式感受生活,因而他的哲学也就有特定的强调指出和省略之处,这些就构成这个哲学的特色。

0026. 中国哲学所用的语言……不很明晰,因为它并不表示任何演绎推理中的概念。哲学家不过是把他所见的告诉我们。正因为如此,他所说的也就文约义丰。正因为如此,他的话才富于暗示,不必明确。

0046.知命也就是成人世界本来存在的必然性,这样,对于外在的成败也就无所萦怀。如果我们做到这一点,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就永不失败。因为,如果我们尽应尽的义务,那么,通过我们尽义务的这种行动,此项义务也就在道德上算是尽到了,这与我们行动的外在成败并不相干。这样的结果,我们将永不患得患失,因为永远快乐。

0097. (道家)……如果说骄傲是前进到了极限的标志,谦虚则相反,是极限远远没有达到的标志。

0104. 一切法律、到的、制度、政府的没余地,都是立同禁异。那些尽力立同的人,动机也许是完全指的钦佩的。让阿门发现有些东西对他们有好处,就迫不及待,要别人也有这些东西。可是他们的好心好意,却只有把事情弄得更惨。

0106. 别人感到哀伤的范围,就是他们受苦的范围。他们受苦,是“遁天之刑”。感情造成的精神痛苦,有时候正与肉刑一样地剧烈。但是,人利用理解的作用,可以削弱感情。……正如斯诺宾莎所说:“心灵理解到万物的必然性,理解的范围有多大,它就在多大的范围内有更大的力量控制后果,而不为它们受苦。”

0109. 人籁与由风吹成的“地籁”不同,它的“言”由人说出的时候,就代表人类的思想。它们表示肯定与否定,表示每个个人从他自己特殊的有限的观点所形成的意见。既然有限,这些意见都必然是片面的。可是大多数人,不知道它们自己的意见都是根据有限的观点,总是以它们自己的意见为是,以别人的意见为非。

0110. (庄子「齐物论」摘句解释)“是”(此)和“彼”,在其是非的对立中,像一个循环无尽的圆。但是从道的观点看事物的人,好像是站在圆心上。他理解在圆周上运动着的一切,但是他自己则不参加这些运动。这不是由于他无所作为,听天由命,而是因为他已经超越有限,从一个更高的观点看事物。

0121. (墨家)人类一切行为的规则是“利之中取大,海之中取小”。

0142. (儒家·荀子)如果人们所欲与所恶不是同一物,比方说,有人喜欢征服人,有人喜欢被征服,那么这两种人之间当然没有麻烦,可以十分和谐地一起生活。或是人人所欲之物极其充足,像可以自由呼吸的空气一样,当然也不会有麻烦。又或者人们可以鼓励生活,各不相干没问题也会简单得多。可是世界并不是如此理想。人们必须一起生活,为了在一起生活而无争,各人在满足自己的欲望方面必须接受一定的限制。礼的功能就是确定这种限制。有礼,才有道德。尊礼而行就是道德,违礼而行就是不道德。

0247. (佛家)有些人刻意成佛,却往往不能顺着这个自然过程,原因在于他们缺乏自信。……所以修行的道路,就是要充分相信自己,其他一切放下,不必于日用平常行事外,别有用功,别有修行。这就是不用功的用功,也就是禅师门所说的不修之修。

0305. 中国人民族主义意识的发展,历来是重在文化上,不重在政治上。中国人作为古老文明的继承者,在地理上与其他任何同等的文明古国相距遥远,他们很难理解,与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人,怎么会是有文化的人。因此,不论什么时候,他们一接触到不用的文化,总是倾向于蔑视它、拒绝它。他们不是把它们当做不同的东西,而径直认为它们是低劣的、错误的东西。

0312. 一个人遇到不熟悉的新观念,就一定转向熟悉的观念寻求例证、比较和互相印证,这是最自然不过的。当他转向熟悉的观念,由于已经用逻辑分析法武装起来,他就一定要分析这些观念,这也是最自然不过的。

0319. 哲学,特别是形上学,它的用处不是增加实际的知识,而是提高精神的境界。

0322. 圣人……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换句话说,他是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别人是在无名状态做他们所做的事。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0322.随着未来科学的进步,我相信,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认识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又出世的。

0324. 一个完整的形上学系统,应当始于正的方法,而终于负的方法。如果它不终于负的方法的话,它就不能达到哲学的最后顶点。但是如果它不始于正的方法,它就缺少作为哲学的实质的清晰思想。

0325.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