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书笔记之《跌荡一百年》

来源:二三娱乐

《跌荡一百年》吴晓波

此乃华夏三千年从未有之变局,也是中国深度参与世界的一百年。

初识吴晓波是读了《大败局》和《激荡三十年》之后,当时也只是闲来无事,却没想到一个跨界的人能写出如此精彩的书。学历史能有什么用呢?埋首于故纸堆中还是毕业即转业?吴晓波本人则给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的答案。

历史中有什么?历史又是什么?历史是故事,历史有未来。

先看的《激荡三十年》,感慨于改革开放时人们迸发出来的勇气和想象力,到底隐藏于人性中的追求无法抑制,而长时间的压抑一旦得到释放,将会爆发出何种的精彩。站在三十年后看来,中国进步的如此迅速,一切都不一样,而就我看来,还将更不一样。

而后又读了《浩荡二千年》,中国人是不善于经商么?为什么长达两千年的时光商人与商业的地位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社会的底层徘徊?但看完之后,我倒是觉得,商业自从商朝开始就一直顽强的活着,凡是禁绝商业活动的时代,必将是黑暗和艰辛的。而历朝历代压制商业活动的努力即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成功在史书中对于商人的记载寥寥,而失败在于压抑不住的人性,因为总有人想要追求更幸福的生活。都说中国人“安土重迁”,而在《清代旅蒙商述略》中,我看到的则是浩荡的商队,为了金钱的拼搏和狡诈。

说回这部书《跌荡一百年》,中国自从秦朝开始,每个几百年就会有一次轮回,而日薄西山的清朝似乎从太平天国的出现,就已经走上了历史的轮回。殊不知,封闭的空间不再是中国的保护,因为洋鬼子来了。在古代,每一次外族的入侵都给中国以新鲜血液,而每一次外族的入侵都以融入华夏民族为终结。那这一次还会如此么?欧洲人来了,美国人来了,日本人也来了,中国这一次的融合能力似乎失灵了?那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一次的入侵是不同文明的碰撞,而这一次代表更先进文明的则不是中国,中国人一夜间迷茫痛苦,有识之士开始学习奋起。社会动荡,是商业的盛世也是商业文明的机会。

可惜,可叹。中国终究没有迎来商业文明。这几千年来,中国有商业而无商业文明,商业的附庸地位让它天然的弱小,而中国选择的苏联模式则脱胎于沙俄,其政体中带有的专制基因让习惯了大一统的中国社会更像是又踏入了宿命的轮回。从晚清开始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商业一直没有独立于政治而存在,相反,却无时无刻不依附于政治,所以只能随其兴而兴,随其灭而灭。依附于左宗棠的胡雪岩败了,打败他的盛宣怀随着晚清政府的消亡也风光丧失,而拥抱新时代的张謇则也走的太过而失败了,至于国民政府的宋家和孔家只不过是升级版的胡宣而已,留在大陆的荣家,哎,不说也罢。新中国建立之后,商业活动几乎被国家垄断,则更不能说有何独立性。

国家对商业的垄断在很多书籍里都有论述,吴晓波的三部曲中更是对其有详细的描述。而我却更感兴趣于张謇的兴衰起落。

晚清状元,却转身投入商业,获得巨大成功,在南通几乎实现了乌托邦,就在其最辉煌的顶峰其商业王国转瞬跌入谷底,惜也?张謇看来是留着最道德血液的商人了,难道就应得这样的下场么?是的,这全是他咎由自取,因为商人永远的目的都要以获利为第一,这是商业的残酷,却也是商业给人类最好的礼物,一个所有商人都考虑盈利的社会,一个人人都能照顾好自己的社会,应该是最好的社会。

听完了这部书,心情有点沉重,因为很多问题在现在这个社会只不过是披个马甲就又登上历史的舞台。

PS:这本书的后四分之一讲的是新中国的经济历史,真难为这本书居然写的这么详细而没有被删除,其中顾准的经历让人很是唏嘘。我也一直坚信无论这个社会是什么样,总会有一些异见者,而这些异见者正是这个社会的脊梁,也正是他们,让冷厉的时代有了一丝暖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