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月份写的一篇文章,我做了一点修改。算是对几个月前这篇文章的一次总结吧,希望对读者有帮助。
理解
原则中Ray Dalio自我成长的模型这个模型就是在你设置好自己的目标之后让自己按计划去执行,通过反馈在重复,不断提高自己。
你仔细观察这个模型你就会发现其实当你监督你自己安排的事情和结果的时候,你就是不断的在锻炼自己的元认知能力,Ray在设计模型的时候顺带着也把元认知能力的锻炼也放进去了。真睿智。
提问
再回到成甲,他光解释明白了是不行的,成甲还要把他用到生活中。他很会提问题,他问,
可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很少能有意识地将复利效应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呢?
我看到这里觉得牛人跟普通人就是有很大的区别,看完同一件事,牛人就是会问自己问题来进一步提升自己,而普通人总是“哇,好有道理!”然后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意识到了践行的重要性之后他也给出了实践的具体方法。
实践
当我们了解了复利的本质后,就会发现有两个因素会极大地影响到复利的效果——利率和执行次数。
首先,我们要在生活中发现“A导致B,B加强A”这样的事情;
其次,我们要尽可能地提高这件事情的利率;
最后,我们要加强这件事情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这样做之后,我们才有可能进入到复利模型带来的加速成长阶段。
举个例子,做公众号这件事也是符合复利模型的。
我们每写一篇公众号文章,传播给读者阅读,一部分人分享出去,就带来更多的阅读量。
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分享”这个行为,而这个行为产生的本质是公众号文章的质量足够好。
所以我们真正要做的事就是把文章的质量做好。
这个模型的利率就是有多少人受到高质量文章的影响愿意去分享传播这个公众号;执行次数便是公众号文章的推送次数。
但复利效应,在前期的时候是很不明显的。
所以刚开始,很可能你花很多精力写的文章和别人随随便便写出来的文章,阅读量没有太大区别。
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坚持一段时间后,可能就放弃了。
而一直发布高质量文章的人坚持下去后,迟早会等到临界点,比如某个大V的转发推荐,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还想到了如何利用复利来提高英语水平,我知道英语最重要的是你能通过上下文来理解作者要说什么。我们能理解他们说什么最重要,那么当我在读文章或者书的时候,如果整句话因为一个单词导致我不太理解,那么我就需要被这个单词,如果全部单词都会还是不懂,那么我就要查词组,看看有没有生活用语是词典上找不到的,然后把这些都记下来。不断反复,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当我执行次数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我现在读英文书籍和文章的理解能力已经大大提高了,这就是复利的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