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熙熙攘攘的公交车上,看见窗外川流不息的人群,不觉一惊:三五成群,四六结伴,原来我们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群居动物。这让我一个内敛的人,耳目一新,着实让人振奋。
回想起一件小事:还是学生那会儿,和小静玩得好,可不知道怎么回事,大家有一段时间渐渐断了联系。后来经过几番打探,得知,一次学习中,她向我请教问题,我却没有告诉她解题方法,所以才被远离了。从某种角度角度来看,确实当时有点自私,不顾及朋友的感受,不就是一道题的解题方法,你帮助了他人,自己也会快乐。可惜,当时我还不明白什么是气度和格局,直到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多年以后才略有领悟:因为我的一贯特立独行,不寻求合作,认为自己都能解决问题,也让我孤独地走了不少弯路。
曾经一度误以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那只是片面的,物质匮乏的环境中,只有自给自足,才能生存,现在时代不一样啦,随着共享单车的问世,彻底打破了传统商业模式。不仅让更多的人共同使用单车,还解决了一部分交通拥堵、环境问题,同时也让自行车行业迎来又一个春天。我们大家要一起努力,有力一处使,团结就是力量。现在不光提倡共享,社群组织也不断地涌现,让志同道合的人们走在一起,一起头脑风暴,一起进步学习,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
如果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只想独自解决问题,那么他的生命也将枯萎。零几年的时候,流行开网店,个体户纷纷跳入这个新兴的产物,我也不例外,但也仅仅局限为了盘活自家书籍为出发点,在孔夫子二手旧书网开了一家书店,算幸运的,勉强维持,但当我想在淘宝网开一家服装店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凡是亲力亲为,忽略了团队的重要性。后来,因为亏损,服装店下架,书店也不了了之。话说回来,为什么说平台的重要性,同样是创业,身边的小袁就利用一家平台,不仅现在拥有自己的团队,也赚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如果你还不足以创立平台的时候,可以参与适合自己的平台,实现梦想。如果你能把过去封闭的组织形式、业务范围和思维模式打破,打破得越快,越有力,就越有机会成为创新的引领者,这和冲破孤独的蚕蛹,才能变成蝴蝶的道理是一样的。
认识孤独,有意识地改变
当你生活中缺少快乐的时候;工作中没有伙伴的时候;需要帮助,却找不到合适人选的时候,是孤独的。孤独是一种自我封闭,不去与人接触的状态。这种状态对从事艺术创作的不适用而外,我们大多数人需要群居生活。只有有了交流,有了新的思想,才会赢得改变人生轨迹的转机。
接纳别人,敞开心扉
要想别人了解你,需要我们首先从了解别人,尊重别人开始,甚至投其所好地谈论话题,当别人认可你的时候,自然也想了解你这个人。“礼尚往来”,一回生二回熟。建立人际网络还有一个方法:学会倾听,当一名倾听者。你可以从对方的谈话中了解对方,倾听的过程适当提问,让谈话继续下去。说话一方会感觉到你的真诚,当然也就愿意和你成为朋友。
与时俱进,多关注热点新闻
热点即谈资,你可以先观察别人喜欢谈论什么,然后结合自己关注的新闻,看有没有共同点。什么时候都要保持对信息程度的敏锐度,深人一点点,就能引起共鸣,畅所欲言。产生了思想的火花,同时发展的平台也搭建好了。
掌握适合自己的格局,才可以决定自己的结局。从固有封闭到创新开放,用时间提炼,用行动改变,不再害怕孤独,可以直面孤独,直到走出孤独的时候,我可以大声说:再见吧,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