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一章
[原文]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道的国度,如海洋一样兼收并蓄,位于所有一切现象的背后,是所有一切现象的根源,同是也是一切现象的归宿,更是一切现象深层的本质和真理。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道是慈柔的、宁静的、包容的,这种慈柔、宁静和包容具有永恒的品质,远胜过一时的刚强、激烈和争斗。道的国度,以慈柔、宁静、包容作为其根本和基础。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因此在道的国度里,对于所有道的成员,道,皆隐而不显,显现出来的皆是道的成员——道所化现的每一个个体。
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每一个个体欲回归于道,就需要回归于慈柔、宁静和包容......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不管是道化现为个体,还是个体回归于道,皆在道之中,皆是道的运动。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在道的国度里,合于道者,不过就是将自我融于大道之中,然后活出道的品格,活出道的慈柔、宁静和包容,而追求自由独立的每一个个体,也不过是在各种个体体验中去体验道的另一种神奇.......
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所以,不管是追求与道合一的生活,还是追求个体自我的生活,其实都并没有离开道的怀抱,每个生命各随其心愿而做选择,皆普遍平等没有高下之分。只是追求与道合一的修道者,更应该懂得慈柔、宁静、包容的道理,并体现在自己的言行之中........
感恩老子
感恩《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