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周梅森简介
我们更希望能坐穿冷板凳,身居光环外的原创作家也能在众人瞩目中体现到他作品的价值。
NO.2 为何八年方一剑?
作为《人民的名义》的原著作者兼编剧,该剧的收视成绩着实令年过花甲的周梅森大为振奋——这部被外界评为“大尺度”的反腐大戏,平均收视率暂居年度电视剧排行榜第二,豆瓣评分接近9分。
社会学家认为:我们的选择方式还受到很多因素(如性别、种族和民族、收入)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可以明显地通过分析人们喜爱某些电影、歌曲和电视剧的程度来加以说明。总体的衡量等级,例如前十排行榜和畅销排行榜,体现的是绝大多数人群的喜好,但却可能掩盖各群体之间的显著差异。
但《人民的名义》却在短时间内被广大观众喜欢,而这些观众群,跨越了年龄、地位、身份的禁锢,这在近几年的国产剧里实属罕见。
注重说明的是,《人民的名义》还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不管是经常抱着手机打游击,两耳不闻政务事的校园内的学生,还是刚入职场的为生存的第一需要奔波行走的新鲜力量,都忠实的追随《人民的名义》。
据湖南台收视率的官方统计:《人民的名义》追剧的观众里面,年轻人占了60%。
这是一个巨大的惊喜,这是继《还珠格格》娱乐剧之后之后的又一万人空巷的上乘之作。
《人民的名义》不仅是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视觉盛宴,更是触及心灵的一剂清泉,一方良药。因为,这凝聚了编剧周梅森历经八年的心血,八年中,为了体验生活,周梅森专门到检察机关及收押腐败犯罪高官的监狱深入生活,获得了第一手的写作素材。
与以往的反腐题材写作方式不同,周梅森这次写《人民的名义》更多地从人性上、细节上深刻地挖掘。比如他把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几个新闻编成故事揉合在剧中小官巨贪的赵德汉一个人身上,让大家围观他扑在贪来的钱上号啕大哭的丑态。
《人民的名义》演到赵德汉在别墅内面对钱山痛哭流涕:这钱我是一分都没有花呀!这样的画面能印在一些人的脑海里,就像《儒林外史》 里严监生因为多点了根灯芯而不肯咽气的画面印在了几代人的脑海里一样。在有些人有逾规行为时,这些脑海里的画面能够提醒下那些即将迷失的灵魂。
为了《人民的名义》,周梅森把过去没写完的手稿重新拿出来,加入了一些当下的最新内容。小说延续了周梅森作品格局宏大、抽丝剥茧、悬念丛生的风格,整个故事一波三折、高潮迭起。
《人民的名义》发表之前,周梅森也写过很多反腐小说。当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专职副主任范子文找到周梅森,让他写一部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和当下形势的反腐题材电视剧,在反复权衡后,周梅森接下了这部反腐大戏的创作工作。如今,电视剧的热播让周梅森充满信心,“有一点我是相信的,健康的力量最终总要战胜黑暗。”
所以,中间没有发表作品的这八年,是周梅森潜心揣摩,精心积累的八年,厚积必有勃发,梅香定从寒来,周梅森八年沉寂之后,随同《人民的名义》集中爆发。
NO.3 作家的使命与价值
周梅森说,一个民族在崛起的过程中,文学总不在场,总是站在圈子外面,描绘自己那一点小小的感受,这是不可思议的,这样文学会与人民越来越远。
性格及文风使然,周梅森不愿意做这样的作家,他尽己所能记录一个伟大国家艰难的崛起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复杂错综的问题。
新时代,新形势,反腐任务的艰巨,人性道德的泯灭,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都需要作家把记录时代发展的责任和义务承担起来。
周梅森愿意承担,《人民的名义》就是我最新的承担结果。
江苏省徐州市人民政府挂职当副秘书长,这是周梅森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段经历,也是他作为一名作家扑捉官场风云的重要途径。
《人民的名义》因它以敏锐和毫不掩饰地笔触、镜头直击反腐第一线。它反映的不仅仅是政治批判、社会批判,更多的是对于人性的反思。它向人们勾画了一张庞大复杂的权钱之间利益交换的关系网,关系网下汉大派、秘书帮、裙带关进行着复杂博弈和激烈绞杀,更让人惊悚和愕然。
周梅森圆满完成了他作为一个新时代作家的使命,他已经61岁,但他笔触的犀利,昂扬的创作热情,着实令这个时代集体为之感动。
至于周梅森的数千万身家,莫眼红,不争议,这是他应得的价值的体现。
关注凹现场,精彩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