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芒种|端午忙种暑将来

来源:二三娱乐

文/竹影飘摇

芒种|端午忙种暑将来

2019年6月6日  星期四    晴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芒种》诗∶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

诗云∶芒种开始,气温将明显升高,进入真正的暑季;江南开始缠缠绵绵的梅雨季节;星罗棋布的稻田里禾苗茁壮,急等着除草施肥;四野小麦金黄,如铺如盖,高声呼唤着颗粒归仓。

在东北,玉米、高粱已经定苗,开始了蓬蓬勃勃的少年时期。

芒种是夏天的第三个节气,今年芒种过后便是端午节,越发地将这暑气烘托得热热闹闹。热闹归热闹,如今的农村,芒种却并不是真的忙种了。

我小时候的端午节前后,正是薅地、铲地、趟地最忙时。地要薅三遍,第一遍间苗,第二遍松土除草,第三遍可薅可铲,主要是掰掉玉米和高粱芽子,学名为分蘖。每一次薅和铲之后都紧跟着趟地,把除掉的杂草压住,巩固水土。弓形的木犁杖,后来换了更结实的铁犁杖,驴或者马拉着,后面有人举着鞭子扶犁。我家曾经养过一匹大红马,是趟地的好手,行走不紧不慢,拐弯掉头蹄下像长了眼睛,从不踩踏秧苗。

端午节的头天晚上,母亲催我们早些睡下,第二天好赶在太阳出来之前采回艾蒿。艾蒿静静地站在林子边或者地头,披着露水,青翠、鲜亮,青涩香味儿里饱含湿润气息。采回一大把,用红绳分别拴起,挂在窗上、门上、房梁上。摘一把艾蒿叶,洒在清凌凌的洗脸水里,母亲说,端午节这天用艾蒿水洗脸,一夏天白白净净,不招蚊子咬。

老家叫端午节为五月节,农历五月初五嘛,现在也这么叫。早饭很早,多是吃前几天包好的粽子,吃完趁天气凉快好下田薅地。五月节不单吃粽子,还要吃鸡蛋,炸粘糕,炒两个像样的菜。那时候家家都不富裕,可过节有过节的样子,一点儿也不马虎。快中午了,母亲比往日早回家俩小时,准备节日午餐。我们欣欣然地继续薅地,一点儿不觉得累。

午饭因为隆重,吃得时间长一些,父亲喝一点儿白酒,我们喝一种叫做山楂汽酒的饮料,它的颜色很好看,淡淡的粉红色,酸酸甜甜,但喝多了也上头。午睡自然睡得香,下午就不去离家远的地里干活了,就近,拔一拔豆子地里的草,给地瓜秧领领蔓,豇豆角该搭架了。总之,少不得和田里的各种青苗接触,满眼都是绿色,奢侈得都有些看俗了。

我从十岁开始下田薅地,蹲在两条地垄中间,抡起小锄头,左右开弓,两条垄薅到头马上折回来,逞能似的从不说累。

前两日和妹妹聊天,从前的农忙时节如今换了气象。庄稼单籽播种,不用间苗;地里洒除草剂,不用除草;春天播种时,夏天的催苗肥同时洒下了,不用再施肥。没有上述那些步骤,趟地也省了。

南方的麦收,据说也是收割机进场,从前一家人忙碌十几天的活,如今几个小时就结束了。

今年的芒种与端午结伴而来,气势上很是招摇。

虽是农业机械化,种田科学化,但该做的事一样在做着。小麦忙着收,黍谷忙着种,高粱玉米忙着拔节……形式上的变化也有喜人之处,比如,种田不再那么辛苦。粽子包得灵巧,艾蒿插上门楣,七彩丝线拴着小葫芦……端午节,以别样的风情迎接暑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