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听上去热门有趣,看上去高端大气,经济学只怕是被调侃最多的一级学科了。
马云大大说“我自己对经济学家尊敬,我们企业家不能听经济学家预测的未来,我们企业家最能够感到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变化,如果你这个时候还去听经济学家的预测,你的灾难就大了。”(这不是朋友圈转发的马云语录,是他2014年在北京浙商会上的演讲,全文新闻有报道)
原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说:“如果你觉得听懂了我的话,那你一定误解了我的意思。”
一群记者围着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非要他解释改革失败的原因,无奈之下,他对记者说了一个笑话:“有一个总统有100个情妇,其中有一个得了艾滋病,不幸的是,他找不出是哪一个;另一位总统拥有100个保镖,其中有一个是恐怖分子,但同样不幸的是,他也不知道是哪一个。”戈尔巴乔夫顿了顿,向记者自嘲地说:“而我的难题就是,我有100名经济学家,其中一个是正确的,但同样不幸的是,我也分不清楚是哪一个。”(此为坊间流传)
更不要提各种段子了
“经济学家预测出了过去5次衰退中的9次。”
一位经济学家回到他的母校,并对眼下的考试题目很感兴趣。于是他请曾经教过他的老师拿出考题。使他大吃一惊的是,现在的考题与他十年前答的题一模一样。他问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老师回答说:“问题虽然没变,但答案变了。”
“经济统计数据就象比基尼,暴露出的那部分固然重要,但没暴露出的那部分才更是要命。”
作为经济学专业出身,目前在做相关的财务工作,却一直爱不起来的标准学渣,我也经常黑经济学取乐,但仅限于取乐。拓展一下,经济学就如同光荣而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可以指导一切事物,上到国家大事,下到个人生活。
经济学的研究核心是,如何最有效率的分配稀缺资源?这种思维方式绝对是一个人or政府or组织最不可或缺的。
大学听的第一场讲座,是学院组织的经济学入门,主讲人是著名的孙洛平教授。他在讲座开端的例子我牢牢记到现在,并且在好几次去高中做志愿者老师介绍经济学和商学的时候引用。
一个鱼塘怎样组织别人来钓鱼?
立警示板,“公有鱼塘,不得钓鱼”思维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
立牌“钓鱼罚款”,派专人看着或建栅栏” 已经有了法制意识;
立牌,上书“生化试验用鱼,食用者后果自负”才是真正经济学的解决方法。
最小的成本投入(人工、栅栏都不需要),最大的效益回报(震慑作用最强)
廉租房是我另外一个很佩服的案例。
政府提供的廉租房和市场提供的商品房有相似的居住条件,价格却是天上地下,必然有人打主意。怎样才让真正贫穷,应该享受廉租房的人群申请到,而不是被关系户拿到(即使他们不住可以马上转手按市场价格出租,中间的差价是一笔好赚头。一般做法是开社区证明,工作人员实地走访,专人监督。且不说时间、人力、物力成本,怎样保证监督的人没有和关系户沆瀣一气,如果还是派人监督,那么这个监督链条将会无限拉长。在中国这样权力在黑暗里运行,寻租空间极大的社会,任何人为监督都起不到什么效果。
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提出的方案是:廉租房使用公共厕所,每一间房内没有独立卫生间。当然,他也被很多人喷,“难道穷人就没有居住尊严吗”。但是实际上,这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只有大大降低廉租房的居住舒适度,比如一层一个公共厕所,不能接入电视、网络,层高低,位置差,这些措施降低了廉租房的市场价格,让关系户无利可图,才能让真正需要的群体申请到,居住上。廉租房再考虑贫困群体的尊严,条件再好,落不到他们手上有毛用?
类似的还有和珅赈灾的故事。和珅视察灾区粥厂施粥,在地上捡起一把沙子扔进锅内,随行官员问他此举何意,和珅解释,真正的灾民饥肠辘辘是不会在乎粥里有沙子的,来蹭吃蹭喝的就不会来了,这样才能让最困难的人活下来。
类似廉租房、赈灾这样的问题,总是会跳出一群圣母小清新和半吊子的公共知识分子大放厥词,谈尊严谈平等谈人文关怀,就是不谈怎么真正解决问题。
经济学,或者说经济学思维,才是专门解决问题的。
聊完国计民生,聊聊生活小事吧。
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也称替代性成本。
工作的关系,我对真金白银的会计成本很敏感,却对机会成本很漠视。机会成本体现不到账面上,但是非常昂贵。 最简单的例子,大学毕业继续读研支出的成本不仅仅是学费,更多的是读研时间如果用来工作所取得的收入。是出国还是留在国内,是留在一线城市还是去三四线城市,这一个小时是看书还是约会,投入-产出比的考虑都应该包括机会成本。普罗大众不懂经济学,但是悟出了相同的道理:不能只看眼前,目光要长远。
Sunk cost(沉没成本):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理性的决策者应完全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说,“假如你花7美元买了一张电影票,你怀疑这个电影是否值7美元。看了半个小时后,你最担心的事被证实了:影片糟透了。你应该离开影院吗?在做这个决定时,你应当忽视那7美元。它是沉没成本,无论你离开影院与否,钱都不会再收回。”对待沉没成本的态度应该是完全无视它的存在。
生活里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在感性认知上,“我已经付出了成本,不如再坚持一下,也许能回收呢”。尽管理性一再告诉你根本就回收不了,你还是无法狠得下心来壮士断腕。
这样的事情随处可见。困在和渣男(捞女)关系里的人,谁劝都不行,无非是心疼已经投入的金钱、感情、时间,幻想可以结婚收回;后悔已经逝去的时光,若不是当时年少无知,现在早已人生赢家;丢失的财物足够好几天闷闷不乐,怀疑人生……
成本已经沉没,就算日日以泪洗面也不会回来,反而会在影响下做出错误判断和决策,影响现在和未来的投资。无论是股票还是人生,都要懂得及时“止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