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浪漫的童年
我的教育理念,当我敲击下这几个字的时候,真的有点汗颜了,一个自己生活都鸡飞狗跳的中年妇女谈什么教育理念呢?我的观点可能很粗浅、片面和不实用,但我就是想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所谓寻找存在感。
应试教育在我国、我省、我市极其普遍,升学竞争特别激烈,成绩上一两分的差距就可以甩开百余人,因此附分值越来越细化,考察越来越标准,主观题客观化、自我发挥的自由越来越小……我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浪漫的人,受不了时间被排满,没有自己思考和清静的自由,因而感觉孩子很累,很纠结,我很想让她轻松一点,但又被怕我的思想耽误孩子,实在很难抉择。何况整个社会如此,并不是家长、老师和学生能够左右的,我们只是在被社会裹挟着前进……
面对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被裹挟的我们到底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康,内心充实,能适应社会,又有一技之长自食其力的人,拥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良性人生?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真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哲学教育学者傅佩荣先生也曾讲小学是浪漫期学习,为人的一生提供足够的营养,中学是精密期学习,为人的一生提供知识基础,大学是展望期学习,为人的发展提供实践锻炼。
不同阶段,学生的教育目标和知识结构是有区别的,小学阶段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的浪漫情怀和想象能力,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保持一份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并为之愿意进行艰苦的学习,从而获得永葆好奇之心,永远坚持自我独立思想,永远追求完美的动力。只有如此,才能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拥有乐观和浪漫主义情怀,来抵御生活方方面面的挫败感。因此,童年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认识到世界的美好和浪漫,给孩子播种希望和善的种子,在今后的人生中让浪漫开花结果,让生活充满阳光。
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而是有情感的生灵,正确引导孩子感受生活,进行无处不在的学习,而不是只会看书本、记公式、背答案的强迫学习,透支学习能力,人生会压抑无光、毫无乐趣可言的。浪漫而有趣的、值得回味的童年是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财富,我们这些经历和见证孩子成长的家长、老师、同学和教育机构应该怎么做才能尽力成全这个美好浪漫的童年呢?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美好浪漫的童年,乐学喜学,而不是被枯燥的学习充塞的晦暗童年?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真正的爱;父母家长怎么做;老师的爱无可替代;友情和集体活动不能缺席。
真正的爱。与孩子成长密切相关的是父母、家长,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孩子是家庭关系的反映,有爱的家庭孩子是恣意安全幸福的,坚定是由内向外散发的,做事积极热情,有动力,有自信。只有童年浪漫,美好充盈,爱得盛大,人生才能走得坚定,才会有能量去对抗生活道路上遇到的困难、挫折和艰苦。
家长,尤其是做为父母,作为孩子的直接监护人应该怎么做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爱、真正的爱呢?
家长用心陪伴孩子成长,这是任何物质投入都无法代替的。物质丰富,人容易从物质中获取心理满足和情绪宣泄,用物质来填充精神的空虚,因为有人以爱的名义给予孩子丰厚的物质,以此来减少或降低陪伴孩子的时间,这绝对是偷懒、逃避和不负责任的做法。物质永远不能替代父母用心的陪伴,失去陪伴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自私、占有、虚荣、无聊等负面情绪,也容易使孩子陷入寻找爱、为得到爱而不断投入物质和金钱的恶性循环。用心陪伴是金钱换不来的宝贵财富,没有陪伴,没有获得真爱的孩子,可能很有钱,很多物质,但心理问题也会很多,甚至抑郁而自杀。
人的精神,人的爱,是不能物质化的,真爱无比重要。
真爱,要多鼓励和表扬孩子,要具体的表扬,提高孩子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能力。真爱,可以有惩罚,孩子做得不对,要受到批评或者冷处理,但同样也是可以被原谅和接纳的,谁又不是在犯错误中成长的呢?不能揪着孩子的错误不放,要让孩子在错误中反省和成长。
父母家长怎么做。首先夫妻要彼此相爱,彼此尊重,和谐相处。父母相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相爱的人会包容,少争端,理智解决问题,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分享快乐,会表达爱。这样的夫妻关系不是人人都能达到,做不到的不是少数,那就做成熟的夫妻,和平相处,不带情绪,对家人对孩子都温和平静有耐心,共同管理孩子,参与家庭事务。这是真正的爱,真正的善,人可以发脾气,可以不高兴,但不可以拿家人当出气筒,不可以借此夫妻吵架,打骂孩子……孩子是无辜的。为了孩子,夫妻要相敬如宾,共同教育,有原则地谦让和包容。
其次处理好孩子负面情绪,常与孩子谈心,与孩子一起活动,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允许孩子自由表达观点和对事物的喜好。人都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在成长的道路上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而这些烦恼能被倾听而消减,从而给给心灵减负。聊天和沟通可以帮助孩子卸下包袱、痛苦和压力,快乐轻松,继续前行。在与孩子交流中正确引导和处理孩子感觉棘手、不会应对的问题,为孩子出谋划策、提出建议,使孩子逐渐形成自我处理问题和困难的能力;也可以为孩子加油打气,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很多时候孩子诉说只是一种心理的释放,无谓对错,家长做的就是让孩子的情绪能量流动起来,心理健康活泼起来。
最后,孩子是独立的人,应该成就自我的人生,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真正的爱,不求回报,尽量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加以培养,使兴趣和成才良性循环。最真的爱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最真的爱要坚持原则,温柔以待,消解不良情绪,健康成长,最真的爱是是非分明,孩子可以出错,但要知错能改。教育孩子急不得快不得,静待花开,做不急不躁的家长,尊重孩子的个性,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清华高材生,孩子不应该成为父母实现自我理想的替代品,父母没有实现的理想不能让孩子代替父母实现,父母不能不问孩子的兴趣爱好而盲目投入巨大的精力和物质来培养孩子,也不能因为投入就有了训斥孩子的理由和资本,不能以道德的名义绑架孩子,使孩子充满内疚和承受压力,不能表达自我喜好等等都是不可取的。
夫妻给孩子最好的爱和教育就是彼此相爱和包容。一个家的核心是夫妻关系,夫妻和谐相处,又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彼此尊重和文明交互,也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一家人呈等边三角形,平等互爱,彼此尊重,情绪正常流动,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老师的爱无可替代。人这一生除了父母亲人之外对其能产生巨大影响的就是老师,老师一句良言,一个目光,一种信任能给学生无穷的力量和信心,甚至改变和左右学生的人生选择,这绝不是一句虚妄的话。
学生在原生家庭形成的人格未必完美,最大可能使学生人格做出积极改变的就是老师,老师的肯定、赞美、微笑、关心和爱护都可能使学生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骄傲和满足,使学生充满力量去改变和努力,健全人格和心智。童心纯洁,总会被美的事物吸引,向美靠近,会因为一个老师而爱上一门功课,努力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肯定和微笑,学生会很努力,很认真去做事,为了不被老师批评和责罚,也会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老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只为初心,只为学生,真心付出,必然赢得真心回报,阳光看得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师的作用并不是当下可以看出来的,而是要经过很长时间,甚至半生、一辈子。老师的爱啊,是一种更加深切的爱。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一个有着巨大付出的职业,是神圣和博爱的职业,当老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当今社会当老师,当一位合格的好老师更加困难。由于物质的极大丰富,而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的一度缺失,社会对老师,以及老师队伍本身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无论世事怎么变,有良知的、负责人的好老师总是大多数,社会还是要尊师重教,神圣化教书育人的园丁。老师也是人,会出现正常人的情绪波动,也需要人文关怀和社会的理解。只有社会对老师尊重了,老师自我才能神圣起来,才能安心教育,充分施展爱的教育,不计付出和牺牲来呵护这份荣耀。心理疏导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老师需要,孩子需要,只有干净、轻松、透明和阳光,老师才能更好地辐射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引导。
友情和集体活动不能缺席。友情和集体活动是人走入社会、适应社会不可缺乏的人际交往。人生活在集体中,生活在人与人的交往和联系中,人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人总是生活在群体中,因此必须关注人与周围的联系,和谐相处,良性循环,才能更好地应对人生的各种困难。
孩子需要友情,需要有谈得来的朋友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快乐、胜利的喜悦,失败的痛苦,需要朋友交流对人对事的看法,使情感能量流动,使情绪有归处,人才不会觉得孤单,觉得有支持和理解。人必须要有归属感,被同龄人接纳,与周围人相处融洽,有朋友诉说内心的郁闷,才能卸掉成长的烦恼和悲伤,生活才更加坦然和轻松。
人是独立的人,要有独立的思想,但人也需要集体生活,需要在集体中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感受集体的力量和温暖。能奉献和帮助他人,同时也被帮助和接纳,增进团结和集体主义思想,增强对集体力量的认知和感受,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友情和集体生活是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经历和状态,对人格发展健全起非常作用。
某种意义上童年状态决定人的一生,对人生有着无可替代和不可逆转的作用。毫无乐趣的童年必将导致无趣消极的人生,而轻松快乐的童年必将成就一个积极乐观,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人生。尽管人生未必都精彩,但有趣和幸福更加重要。让孩子拥有浪漫的童年,为人父母、为人师者、为人同窗以及社会力量都应该共同努力呵护一颗童心,保有一份童真和善良,让我们的人生都因此而光明灿烂起来,能抗击人生中的坎坷和阴霾,拥有不断站起来的力量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