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孩子。
虽然我已经三十多岁了,虽然我有个顽劣的外甥,但我依然怕孩子。我怕和陌生的孩子相处。
第一次有这种害怕的感觉,是在从学校回家的绿皮火车上。
19个小时的车程,一个哭闹不休的小孩子,和一个只会用打骂的方式制止孩子哭泣的母亲。他们和我面对面,坐在靠窗的位置。
我拿出我的毛绒挂饰,拿出好吃的零食,哄那孩子不要哭。但是那位妈妈一声:“不许拿!”那孩子就又扯开了喉咙:“哇——”我只好尴尬的收起我自认为会有效果的法宝。
孩子哭到半夜里,妈妈连打带骂折腾到半夜里。硬座上的人们疲乏困倦到半夜里。但谁都没说什么,就任由这节车厢在这种噪音中,度过了这么一个困乏的夜晚,迎来第二天的晨光。
第二次,是个八岁的小男孩。义务支教的我怕他。
我在他错字连篇的作业中写了句评语:“凡字这么写,记住哦,下次不能忘了。”
结果惹怒了他,摔了作业本,摔了笔,哭着跑出教室跑到了外面的马路上。我一路追逐一路喊,花了好大力气才把他拉回来。
老师们解释说,这孩子就这样,脾气超大,不理他一会就好,越理他他越闹。但我真怕他出事。
好在他的父母不一会就赶到了,也算是通情达理,一个劲的道歉后说孩子的这个毛病他们也在想办法纠正。
我真的怕他。在短短的几天相处过程中,他和我其实关系很不错,但总是在我还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就突然发怒暴走了。我理解不了他。
我害怕孩子
再有一次,是在电影院里,那个调皮的小男孩的脚就放在我头顶的位置,动来动去,搅着我一绺头发,猛然间一下揪痛传来,疼得我呲牙咧嘴。
我掉过头对孩子的父母说,麻烦你们照看一下孩子,我头发被他踩住了。孩子的妈妈笑笑说:“对不起啊,他还小,我说他。”但根本就没起到什么效果,几次三番后,我的头发还是不能顺利的从他的小脚上拉出来。我只好一点一点理顺头发,找了个空闲的座位转移开来。
还有一次,一个有着一双大眼睛的、大概七八岁的美丽女孩,当着我和朋友的面,对着她妈妈大声说:“这个阿姨好丑!丑八怪!”那位妈妈看着我们,哈哈哈爽朗一笑,说:“孩子就这样,总是说实话。”然后带着孩子从已然石化的我和朋友面前走开了。
我很愿意相信——孩子调皮一点好,证明他/她聪明机灵,小脑瓜有想法不呆板。但我就是怕他们。一则我毕竟没有过做母亲的经验,我不了解某个阶段的孩子该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才算正常;我也不懂怎么和一个孩子相处才是正确的方式。二则孩子的父母往往就在孩子身边,我想或许他们有很好的解决方式。
比如有次火车上,七岁的男孩一定要买那盒草莓,最终妈妈为他买下,拆开外面的保鲜膜,拿出那几颗明显已经坏掉的草莓让他看,问他刚才说的对不对,现在数数还剩几颗;算下价钱,再和和超市里的比较一下,到底划算还是不划算;现在离下车差不多半个小时,你为什么不能坚持这半个小时,到了站就可以买到更新鲜的了。小男孩不好意思的低下头,讪讪的笑了一下,表示自己没听从妈妈的建议,显然是不太划算的。
而那个容易发火的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劝说下,主动过来要和我抱抱,扭在我身上半天不下来,一定要等到我说我不怪他、我很爱他才罢休。
我害怕孩子
但是,往往有些时候,家长们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那位在后排随意踢脚的男孩的父母,再比如那个随意评论别人的女孩的妈妈。他们的纵容,更强化了孩子的认知和胆量,让孩子们更加自以为是、肆无忌惮。这导致我每每看到主动靠过来的孩子,都不敢去表示友好。我要先观察孩子的父母,看看父母是否和善乐于交流,不然我不愿意和这个孩子交流,万一他熊起来,我怎么解释和处理?
我从来不说“现在你们不管他,以后会有人管他”这类话,因为教育孩子,明明就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而作为别的谁的我,也自然也没有责任和义务,随意去染指别人家的孩子的教育。
心理学导师说,孩子是纯洁的,他们都是好的。那么,那些熊孩子们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导师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如果孩子有问题,请父母反观自身。但是怕就怕那些父母,认为孩子确实是好的、是纯洁无瑕的;反而是你们这些挑剔的人,不能容忍孩子的天性。所以,我特别怕和孩子相处。
前些天那个女大学生脚踢熊孩的事件,传播的沸沸扬扬。有人说女生干的漂亮,有人站母亲。有人问我,如果是你的孩子,你怎么办?我想根据我的脾气性格,肯定不轻饶那个吓唬我孩子的人。但反过来,如果你是那个女生,你怎们做?我想我应该不会和孩子正面冲突。如果实在没办法解决,我应该会找服务员帮我调座位;或者快速结束用餐,离开这里。毕竟小孩不是路边大排档里喝醉了酒的小青年,他除了吵闹外,不具备使人惧怕的破坏力量。
面对成年人,我们会有更多沟通和解决方式,毕竟我们力量均衡,海拔也相差不远;但对于弱小于我们的孩子,却真的特别为难。所以,我很怕小孩。
所以,我在考虑我未来该怎么做个合格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