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年轻就该多吃苦?呵呵

来源:二三娱乐

许多鸡汤这样煲,年轻就要多吃苦,低到尘埃里,才能坚韧不拔,才能升职加薪,一言以蔽之,吃苦磨难导向成功。生活在底层的青年人一看,对啊,我现在在吃苦,积累起来可不是成功么。

这句话实际上有逻辑上的谬误,微笑脸。吃苦是成功的非充分非必要条件,办公室最忙最辛苦的是保安吧?是保洁阿姨吧?在厂妹厂弟们可预见的未来里,你又看到了吃苦带来了什么?

另一个问题,年轻就该多吃苦么?

费罗伊德对受虐狂有如下解释:假如人生活在一种无力改变的痛苦中,就会转而爱上这种痛苦。把它视为一种快乐,以便使自己好过一些。

现实是,我们在吃苦,我们挤公交、挤地铁、攒房租攒水电,加班无休,最可恶的是还要看朋友圈天南地北的晒出游,够苦吧,够心酸吧。然而我们吃苦≠我们应该吃苦。生活的磨难也并不尽然都是垫脚石啊,可能是“天花板”呢,笑。

欢乐颂里面奇点说邱莹莹,“她还年轻,这么早让她看到人生的天花板,以后的日子还有什么盼头”。你看吧,一个阶层对另一个阶层赤裸裸的怜悯。

《欢乐颂》底层青年代表邱莹莹

人是一种会自己骗自己的动物,我们吃了很多无益的苦,虚掷了不少年华,所以有人就想说,这种经历是崇高的。这当然有一些好作用,但很不幸的是它还有一些坏作用,有些人就据此认为,人必须吃一些无益的苦、虚掷一些年华,用这种方法来达到崇高,这种想法不仅有害,而且是有病。

这是王小波说的,大约是从上山下乡中得出的感悟吧。

逻辑学家指出,从正确的前提能够推倒出正确的结论,从错误的前提就什么都能推倒出来。把无价值的牺牲看做崇高,也就是接受了一个错误的前提。

事实上,吃苦在当下,很多时候就是资源匮乏的结果。为什么王思聪不需要走国内高考的独木桥?不需要从基层干起?上门甚至站街推销?因为有资源,因为有人脉,因为有更广阔的平台啊。你早起晚睡,学习作业,背单词、考研、考证,吃苦而奋斗的过程,就是摆脱资源匮乏的过程,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所以啊,无论媒体还是个人,宣传年轻人要多吃苦,无非是为了掩饰社会资源不足、人力成本与资本杠杆完全无非匹敌等尖锐问题。而一些企业,就是要利用好廉价劳动力。事实上,发现努力工作的年轻人正在吃苦,应该想办法“做点什么”,学习,积累,投资,民法老师还笑言,完成了原始积累就去搞房地产呢。

做点什么,才能克服恐惧焦躁不安,才能直面现在的苦,而不是传播“吃苦是福”和坚定理想的,趴在自己的“舒适区”坚持吃苦,就像雷军说的“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无论年轻、年老,没有人该经历磨难,若你生在苦难中,那奋斗的目标就是为了爬出苦难。正如你走着走着掉到井里了,爬出去,是为了求生,不是为了意义。

不是该不该,是你必须要生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