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如如不动者,不动的是哪个?说时迟那时快,才思量便知尚欠功夫。以念为念者,念念无间。以念为知者,当念无念。非坐十年冷板凳,苦心孤诣参究者,不能到此地步。非大死者不能大生。
余半生几番欲死欲生,欲癫欲狂,及待心如死灰,又若寒潭,乃始有所悟焉。然后信不弃绝尘世者不可言道,亦知向死而生,诚不诬也。故不求见知于世,以世人少有余之经历者,言亦徒然耳。故余之为文,犹若日记,且自消遣,无关教化。况自得于内者不假外求,心得解脱者无尚世荣,悟象外之旨者甘于寂寞。昔哲如此,余今亦然,遂孤往而直前矣。
影响世界,能昏灵府,随念驱驰,乃成生死。静极定生,乃发灵慧,当念清澄,万缘莫系。乃知乱起乱灭者妄也,不生不灭者真也。于是与世无争,与人无求,任幻泡之生灭,悟真常之不迁。所谓楞严大定,其唯此乎?不出不入,不取不舍,勘透虚妄,真心独现。玄冥之道,非言可致,一念透脱,自得解脱。
若不勘破世情,则不可透脱。世情者,生死也。俗念不绝,尘不可出。出尘者,入无生死之境也。此境即在当念之中,唯不动心方得入。未有冲举之志,俗辈即不可入,以心为物累。故学道首在立志,不断俗情,道不可学。故当立大志。立大志先发大悲之心。不知生死之苦即不能发大悲之心,不发大悲之心者即不能立大志,即不免为俗情牵引。故曰死心向道,克期取证。唯虑不得道,不虑他事。有如此之心天必不负,乃能入道。以心念凝定故,则得一,则虚妄生死不得侵,即得自在。故道者清虚也,欲乐与大道不可兼得也。
今生不苦志修道,则生生轮转苦海。道唯在定。不定则无道。定在守一,二则不定。当念之中即无生死,而世人妄见生死,心不定耳。故不尚辩论唯尚定。定则即出生死。故不可一刻不定。念念在定,即长生久视之道。舍此他求,苦海何得而出?切切。三心二意者,永世不得入道。轻贱道法者,万劫不得入道。唯至诚之心,不顾生死方可入道。
生老病死,聚散离合,穷通贵贱,听天由命,不谋不虑,不为筹划,所虑者唯道耳。无此决心,何必学道?学必无成。志气卓绝,一切皆成,道可顿悟,以心无旁骛之故也。凝然不动,生死不干,守志终身,斯道乃成。为柴米油盐而愁,为妻子儿女而忧,此辈俗人,去道远矣。独步清凉世界,本无生死;静观虚空宇宙,不出吾心。当念解脱者,当念即无心矣。无心孰知解脱?不知即解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