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不是贵·科幻圈(以下简称贵juan)虔诚的卫道士,但也好歹看过几本国内外的著作,有一些自己的真实体验。趁着代表作《三体》获奖,贵圈集体高潮的热乎劲,阐发一下围绕它展开的一些看法。
关于崇高
崇高是一种特殊的审美体验。
当你面对的对象拥有巨大的体积,庞大的数量等属性时,你的想象力会把你的感受扩大,产生一种超越比较的,绝对的无限。此时,你有几率触发(数学)崇高。例:独立群山之巅,我产生了崇高的体验。
Caspar_David_Friedrich_-_Wanderer_above_the_sea_of_fog当你遇到远远超越你自身力量的外在自然力量,如海啸、火山喷发、暴风雨等。在不产生任何实际威胁的情况下,你有几率触发(力学)崇高体验。例:屋外面在刮台风,吓死宝宝了,好崇高啊。
崇高体验有一段生成与转化的历史。最早的崇高来自古典时代,是一种修辞学的崇高;18世纪转化为自然崇高(海底两万里);然后是现代的工业都市崇高(蒸汽朋克);以及最后,我们这个时代的技术崇高(超光速、量子、基因)。
不必惊讶于崇高发展史与科幻发展史的重合,因为科幻文学本来就是建立在崇高体验之上。所以批判科幻文学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对它的崇高体验的批判。
关于虚假崇高
虚假崇高因为修辞语言而虚假
虚假崇高的科幻文学使用了重复的、炫耀的、宏大的、空洞的语言。
例:顾里上身一件CHANEL黑色经典款小礼服,外披FENDI秋冬皮草大衣,金色的流苏在飞扬如星的雪舞里,向着她离开的方向挥别。顾里紧紧抓住Lady Dior菱格包,一步跨进意大利名师设计的大理石宫殿中。——《我乱编的》
又例:黑暗森林... ...blah blah... ...降维打击... ...blah blah... ...人类要毁灭啦... ...宇宙...无限...文明...空间...时间... ...
重复使用宏大的语言实际上自证背后空无一物。
再例:太古代21亿年,元古代的震旦纪18亿3000万年;然后是古生代:寒武纪7000万年,奥陶纪6000万年,志留纪4000万年,泥盆纪5000万年,石炭纪650万年,二叠纪5500万年;然后中生代开始了:三叠纪3500万年。侏罗纪5800万年,白至纪7000万年;然后是新生代:第三纪6450万年,第四纪250万年。然后人类出现,与以前漫长的岁月相比仅是弹指一挥间,王朝与时代像焰火般变幻,古猿扔向空中的骨头棒还没落回地面就变成了宇宙飞船。最后.这35亿年风雨兼程的行进在一个小小的人类个体面前停下了,她只是在地球上生活过的一千亿人中的一个,她手中握着一个红色的开关。
有一千万种描写星球时间变化的方式,而你选择了贯口报菜名。如果是《银河系漫游指南》式的讽刺,幽默效果会非常好,而你选择了制造崇高。百度百科上搜来的地质年代背后,除了可悲的知识炫耀,只留有一个空洞的“文明命运掌握在个人手中”。
虚高科幻因为技术崇高的异化而虚假
不针对贵圈,这一条是所有科幻文学的通病。原本由至上的自然力量引发的崇高体验,现在由至上的技术力量引发。这意味着:
1.原先以“仰望星空”为代表的自然崇高的消退与异化。自然成为被征服的现在对象,使你无法体会到自然崇高,即使体会到了,它也与“前技术崇高”时代的自然崇高体验完全不同。
2.技术是人类智慧的延伸,技术崇高就是人类崇高,最强烈的自恋。
3.崇高体验中蕴含了敬畏与恐惧。敬畏与恐惧被技术淡化但没有被消灭,他俩藏进了技术崇高更深层的地方,时不时翻涌上来。这就是为什么20世纪话语中,散布了许多技术恐惧的冲动。
虚高科幻因为刻奇而虚假
使用刻奇作为批判理论要绝对谨慎,但我敢打包票贵圈是个大刻奇圈。请用以下行为判断刻奇程度。
1.看了三遍《三体》,对某一段没什么体验,上网看了别人的评价和讨论,回头再看一遍这一段,各种情绪体验如潮水涌出。
2.认为黑暗森林是科技预言,再发射探测器你球就要完了!或者认为《三体》是中国科幻的希望!或者认为科幻小说具有全人类科普价值!或者其它在科幻小说上附加它承受不起的意义的行为。(以证明自己体验的合法性)
3.当你听到《三体》文笔不好、不够硬科幻、歧视女性等负面评价,你会去网络上搜集查看其他人的反驳。
4.因《三体》未入围而对星云奖感到厌恶,但当《三体》以不怎么光彩的方式入围后,厌恶的情绪消失了。
5.看完《三体》开始思考或者和别人讨论宇宙、生命、时间、空间,即使自己没有接受过形而上学训练。
6.崇拜刘慈欣,认为他是当下最伟大的作家或科幻作家。
贵圈几乎人人满足以上若干条。
虚高科幻因为阻塞崇高体验而虚假
我一向情感丰富,给我看张银河系图,放上自新大陆,我能崇高一下午。但是自从我玩了一个叫《质量效应》的游戏,我发现银河星空图对我失效了。在游戏中,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你扮演一位人类星舰的船长谢泼德,在无尽的任务与升级之中,一边和外星辣妹谈情说爱,一边揭穿惊天谜团,拯救全银河。等制作组名单浮现,我刚回过神,“什么?我刚刚救了你河?”游戏里是有银河星图,刚上手时还是着实崇高了我一把,但是当我发现你的飞船可以超光速探索有限数量(不超过30个)的星系,崇高感就丧失了。为了完成任务,你得一个个星系来回飞行,一个个星球扫描宝物,对未知与无限的敬畏与恐惧被无聊替代。
通关以后,看多少NASA高分辨率照片都找不回曾经的崇高。
崇高的科幻和讽刺的魔幻
幻想小说总是要分成科幻和魔幻来分析(这里有一个翻译问题,very confusing)。我反对分类,在科幻和魔幻之间却不得不分类,这个分类并非没有模糊的边界,软科幻、低魔、现代神话、蒸汽朋克都多少带有对方的属性,但你一定要把科幻和魔幻分开,还是能做到的,个中缘由之后叙述。
我看的幻想文学不多,总结一下我记忆中剩下的,多少觉得有这么点规律:科幻容易引起崇高,魔幻喜欢带来讽意。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反例是《银河系漫游系列》,科幻的虚无讽刺;《指环王系列》,魔幻的宗教崇高。
《星际迷航》或者《我,机器人》是科幻崇高的典型代表,《碟形世界》是魔幻讽刺的典型代表。这里不想展开谈,我怕记串故事情节,惨遭科幻小将降维打脸。就讲讲几个要点。
1.科幻是有可能到来的未来预言,魔幻是从未发生的平行宇宙历史。魔幻世界与我们毫无关系,无利害;科幻世界揭示了人类命运,崇高!
2.科幻更容易接触宇宙、生命、时间、空间之类的宏大形上话题。
3.魔幻是反实证主义的,在这个意义层面上讲,它是荒谬的,不讲道理的,适应讽刺文学的要求。
4.魔幻比起科幻更接近寓言。
5.多元主义对分野无影响。
崇高与讽刺是一组对立,对应着技术乐观与虚无主义。在对立没有被超越之前,我建议尽量向中间靠拢。在你国环境下,必须选择讽刺。
当代科幻:宏大与微小
当代文学唯一还敢与宏大叙事和主体性纠缠在一起的类型文学,只剩科幻。这是因为科幻挂靠在科学话语上。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正在走向总体性,它寻找着能解释一切现象的理论——终极理论,科学也是当代知识合法性的最大来源。科幻与魔幻能分离,全靠了科学在历时发展里,在和宗教与非科学互动中,划定了自己清晰的范围界限。科幻文学跟着沾光,成为一个特例。
但是它的宏大始终离不开微小。上世纪主流文学退隐,微小叙事占据市场,划分出大量类型文学,细致地满足各种读者。科幻就是类型文学之一,而科幻之中,又有许多数不清的子类型,调动崇高情感的科幻又是其中之一。没有微小的宏大不是好宏大,而有微小就肯定有宏大。
贵圈就是没有微小的宏大。让我们看看中文亚马逊上科幻图书销售榜前100名分别有哪些。
贵圈药丸在100本书中,扣除国外文学,扣除错误分类(8本)后,总共有27本属于国产科幻作品,其中22本的作者是刘慈欣,剩下五本中三本是《科幻世界》杂志的合订本,一本是银河行星的《病毒纪元》,一本是王晋康的《时空平移》。后两本书由常出版刘慈欣作品的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发行,标题和描述中都提到了“刘慈欣推荐”。原来刘慈欣是贵·科幻圈的戈培尔!
比对英语版亚马逊。今年科幻销售冠军是Andy Weir《The Martian》。讲述第一批登陆火星探险家的故事,硬科幻生存小说。令人瞩目的还有:《侏罗纪公园》作者新作《State of Fear》,讲述环境法律师和他的团队对抗环境恐怖组织人为制造气象灾害的阴谋(想看!)。《Fahrenheit 451》在一个电视统治一切,文学即将灭绝的世界里,主人公的工作是销毁最危险的东西——书本。《2287 A.D. - After Destruction: A POST-APOCALYPTIC NOVEL》兼具科幻与魔幻的探险小说,卖点可能是大量的色情描写。《Pines》秘密特工解开古怪美国小镇背后的秘密。《Hunger: BBW Alien Lottery Romance》名字够直白了,外星浪漫小说。《The Girl With All the Gifts》一个普通小学女生被神秘和艺人抓走,评分很高,评论都表示不能说故事内容,透露一点就没意思了。《Ready Player One》,青年科幻读物,华纳今年三月已经开拍。《1984》绝对的传奇。
最后《The Three-Body Problem》,贵圈的骄傲,在英语亚马逊琳琅满目的分类中,一个微小的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