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钻进时间的黑洞

来源:二三娱乐

与其说是我忘记了时间的先后,不如说是我们在重复着这相似的每一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完全脱离了时间的掌控。

------宫崎骏《起风了》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情况,抱着手机刷新闻、刷朋友圈,一刷就是大半个小时,时刻想知道朋友圈子里发生了什么?

急着去赞,急着去回复!实际上,时间就这么被消耗掉。

如果说爱情就像断线的风筝,那么手机就是狗皮膏药(这比喻打得),甩也甩不开。

等刷完手机,你问他记住什么了,看到什么了,但又说不出。

我问过同事一个问题,假如下班忘记拿上手机或钱包,你会选择哪个遗留在办公室?

钱包 OR 手机?

相信大部分的答案都是前者。我不介意你们把钱包都仍给我

碎片化的生活模式,分散了太多人的焦点

日复一日的大家已经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早上起床,翻出手机,刷刷朋友圈,晚上睡觉前,刷刷朋友圈。热点新闻一个都不放过,自以为这样会拓展眼界、增值自我,到最后发现收效甚微。

我们花费了大量的碎片时间在手机上,的确有一部分人想通过碎片化时间学习,但是很多人浪费了太多时间却没有进步。

走马观花

越是碎片化的事物,越让人容易忽视。正如我们在高速公路上不会关注广告牌是一个道理。

碎片化的生活几乎让我们忘记了专注,停止了思考。

尤其是我现在每周的日记,是需要绝对的安静。绝对的专注。尤其在夜阑人静时,太喜欢这种没有任何干扰能做自己事情的时间。

1000多字的文稿。如果在晚上写作,从构思到初稿,可能就一个来小时完成。但后期的文字修正、排版、选图等加工起码花半天(当然现在还在熟悉各种微信编辑器的玩法,相信后期这个时间会缩短)

如果在白天呢,太多干扰了,试过从早到晚都不知自己写啥玩意。

能在安静的环境下学习与工作,绝对事半功倍。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像皇帝,因为我们每天接收大量的信息,在古代也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知道各种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

这些信息对我们有用吗?

没用。

但是我们觉得很有用,仿佛自己很关心国家大事,仿佛知道了很多,但能在脑海里的又有多少?

其实,什么都改变不了,唯一改变的就是我们的情绪,被各种新闻信息绑架了我们的喜怒哀乐。时间就这样溜走了。

比如这个月特别火的徐晓东。因为他瞬间PK了练了三十年的雷公太极,为什么很多网民觉得很难过?因为他击碎的其实是大家的想象。

我们想象的中国武术是很强大的,是充满着神奇力量。真正的中国武术应该是高手在民间,不会轻易出招的,或许受金庸古龙等武侠小说的影响,高手都是摘叶飞花能秒杀人和赋予浪漫色彩。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个武侠梦。

张三丰的太极练习到极致不是四两拨千斤么?怎么轻易别人PK掉呢?

一切都是想象!

就如同有人说若李小龙还在都可以秒杀徐晓东,这是我们想象的。

事实上呢?即使4个李小龙,可能也会被一一KO。

在我们想象中,李小龙是没有对手的。

实际上呢?

泰森都可能PK掉李小龙,什么技巧,什么攻击,什么速度,一个专业运动员经受过了什么样的训练?

徐晓东也瞬间成为众之的,枪打出头鸟。但能说中国武术是忽悠吗?我依然相信高手在民间。

一条看似漫不经心的评论,也许就如同一支毒箭一般,射向了别人的心房。从而情绪也被左右。

不要去关心八卦,不要去关心政治,不要去关心战争。

只关注自己,也可以关注凌风传说。

写这些观点其实会有掉粉的风险,我咋那么清高了,难道我不看朋友圈?

也看,我也中毒了,以前我看的是书,现在看的是杂七杂八的订阅号。所以我也在反思。

以前看书的是贪多。恨不得一天能看完整本书,我说的不是小说。

后来改进读书的方法。不贪多,每天就一个章节或者10页,学完后摘取一段有价值的内容,写笔记。做总结。用这个方法一个月才看完一本书,但吸收程度绝对相比一两天就看完的好得多。

你多久没静静坐下来读一本书呢?

大家好,我是凌风,更多精彩干货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moying_not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