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部电影一上映就火。很多人看过以后说:“这部电影四个故事,全部都是关于清华的毕业生。我又不是清华毕业的,关我什么事?”
其实,仔细看过电影以后,你会发现:这部电影不仅是关于清华毕业生的,它还是关于年轻人,乃至是关于中国人现状的一部电影。
(以下内容稍有剧透,如有不适,也一定要撑着看下去。)
四个故事是这样的:
第一部分:现代,张果果(张震饰)的故事
张果果是广告公司职员,因工作需要接触到了来北京分娩四胞胎的一家人:四胞胎出生时情况危急,需要大量钱财做手术。
后来广告策划没通过,张果果进退两难,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帮这一家人。
这时,张果果的朋友跟他说:“果果,你可要小心。我去年跟你一样,揽下了这种事。结果那家人不仅要我给他们找医院、找房子,还让我给大人找工作。我这不就相当于认了一门亲戚了吗?”
仔细想想,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见到老人家跌倒了,我们不敢上去扶,是因为旁边的人都说:“别管他,走吧,小心讹你一笔。”
你想行使善心,但一想到别人被骗的遭遇,一听别人给你的“指点”,立马就怂了。
第二部分:1962年,王敏佳(章子怡饰)、李想(铁政饰)的故事
王敏佳和李想是好朋友,有个共同的老师。老师经常被师母家暴,于是他们就伪造老师的字迹写了封信,向师母的工作单位揭发。
(插叙:施小施的内容:其实,这里师母也是一位可怜的女人。
她省吃俭用供这位老师读书,一心就想跟这位自己盘出来的老师过一辈子,可惜呢,事随时迁,这位青梅竹马的老师已经不爱她了,观念已经不一样了,他很对身边的所有人都很好,唯独对他的妻子格外“无情”,一切分得清清楚楚,因为他不想跟她再有任何关系,经管他们已经有了一纸婚书。
他们两人各吃各的,锅碗瓢盆都要分开。到了这个地步,也是可怜了这个师母了。女人一旦认为这就是她要过一辈子的人,就是会犯傻,哎,更何况在那时候的那个年代,根本就不流行离婚呀?也挺可怜我们中国人的。很多人都是听家里安排,学习爱好工作是家里安排,就连找对象跟谁结婚几岁结婚生几个孩子都要被家长控制,哎,我以后一定不要做这样的母亲。我认为,父母扮演的角色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地放手,当然,要让孩子内心充满爱,有力量,让他敢于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受伤了知道家里有很爱他的家人,不管是否考虑双百分还是是否功成名就,你都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就变成了家里不受欢迎的孩子,你依旧是家里的好孩子。
后来,师母看着孤零零的王敏佳倒在操场上,群众的辱骂声又重新一波又一波地从四面八方而来,“你这个婊子,你这个XX……”此处可以自己脑补,假如你真的有看到过别人肆无忌惮地撕破脸的撕逼,还有旁观者的冷嘲热讽,呵呵,好恐怖的人性,人之初,性善还是性恶???
小施觉得,我们应该都有良知,有时候被这个追名逐利的世界给带偏了,之前也曝光的“教师摔猫事件”“妈妈在高铁上当孩子的面撒泼阻止发车”,就这些小又典型的事件就不反应出,我们的社会真的生病很严重了。还有很多很多没有曝光出来的事件,他们依旧存在着。当然,那些还活得真实、保持本真的人,已经很少了。
记得有一次跟陌生人聊天,他说,他是这么教育他的孩子,假如谁欺负你,你就加倍的还回去,一定不要心软。她的孩子还只是小学生。
我当时真的就震惊了。我不知道他遇到了什么事,应该也是受了很多的气,所以才会用这样的观念来教育自己的下一代,你能说他不是因为爱自己的女儿吗?你能说他不知道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吗?你觉得他没有被他的老师教育说“要做善良的人”吗?
是我们不愿意善良,还是这个世界对善良者本身就很残酷,导致本来善良的人也面目可憎了,世界也就黑暗了。就好比我们的空气,本来就是干净的,没有污染,可是,随着社会人欲的发展,雾霾就越来越严重了,连本应该抬头就可以看到的蓝天白云也就变成了奢求了。
唉,这到底是发展?还是在倒退?)
这件事被师母发现了。她诬陷王敏佳是小三,还要开批斗会公开她。李想很痛苦:错误是他和王敏佳两人犯下的,他该不该说出来,与王敏佳共同承担呢?
他已经得到了去藏区支边的重任,如果他供出了自己,这项光荣的任务一定会被剥夺。
你想行使勇气,但别人的眼光让你无地自容,甚至附带把你的利益也剥夺。他人强大的淫威让你无法突破。
第三部分:抗战前期,沈光耀(王力宏饰)的故事
沈光耀是高富帅。在西南联大,是一个神一般的天才。
飞虎队需要在学生中招募空军,他义无反顾举手报名。
可是他的母亲来了,坚决反对他从军:“你所能得到的名利光荣,祖上早就有了。妈妈只希望你过上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平安过这一生。”
无奈之下,沈光耀屈服了。
你想绽放生命,自由选择自己最理想的职业,但家人的控制让你妥协了。
第四部分:20年代,吴岭澜(陈楚生饰)的故事
吴岭澜国文和英语都得到了班上最高分,但物理化学却考不及格。尴尬的是:他就是物理化学专业的学生。
校长梅贻琦问他这是怎么回事,吴岭澜回答:“在这个国难当头的时节,最优秀的人都要学实业。”
这其实是今天很多学生选专业的心态:理科好找工作、工资也高,明明自己不喜欢,却因为身边的人都这么干,所以我也要这么干。
我觉得《无问西东》很接地气,原因就在这里。跟故事里的四位主人公一样,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绑架”的年代:
你只能这样干,你不能这样干。这种“绑架”,有善意的,有恶意的,也有无意的,但本质上都一样:在旁人的“绑架”中,你始终无法做自己,最终生生活成了别人眼中的一个“好孩子”,却成为了自己眼中的平庸者。
想起了电影《白鹿原》。
白嘉轩是白鹿乡大家长,恪守传统道德,不知变通。他的儿子——白孝文,畏父如畏神,从来对父亲都是言听计从。
小时候,白孝文和伙伴们黑娃偷看牲畜交配,还抡过去一砖头,吓跑了两个牲畜。
牲畜主人非常气愤,抓住几个孩子到白嘉轩面前兴师问罪。
白嘉轩气急败坏,拿起酸枣枝就打。其他小孩子都跑了,剩下白孝文不敢躲也不敢跑,结果被父亲一鞭抽下来,抽成了性无能。
长大以后,白孝文接受了包办婚姻。他心里很不爽:其他小伙伴要么勇敢抗婚,要么远离家乡,他一个人却要守着这个他不喜欢的女人过日子。
媳妇知道他的状况,多次闹翻;他跟小伙伴们说好了要放火烧军阀的粮仓,最后也因为父亲的阻拦不敢去参加。
小伙伴都觉得他就是个“怂货”。白孝文什么都“无能”,一腔愁闷憋在心里。
回顾《无问西东》的几个主角,不也是类似的心理吗:
吴岭澜被环境所迫,不得不学理科;沈光耀迫于母亲的威逼,无法从军;李想迫于时代的疯狂,不敢站出来承担责任;张果果担心麻烦发生在自己身上,不敢帮助四个孩子。
他们不是生理上的性无能,却可以归结为一种心理上的“无能”:你想要疯狂活出一把自己,但因为没有足够的勇气,你放弃了这种尝试。
最后,你变成了自己都看不起的人。
做个普通人,很简单。但问题是:如果你生在疯狂的年代,做个普通人代表一件成为罪恶的帮凶,你也会过得很郁闷。
在李想和王敏佳的故事里,王敏佳被人诬陷。她在批斗台上嫣然一笑,意思是“我不怕你们”。师母看不过眼,愤然大喊:“她居然还敢笑!打死她!”
(插叙:施小施的内容:再后来,师母用手指试探王敏佳还有没有气息,她吓得坐到泥地上,死了,王敏佳死了。师母吓到了。现场已经空无一人了,镜头里只剩下师母藏青色的裤子的那一屁股的泥水,一晃一晃地离开了这案发现场。
师母面无表情,走在小巷子里,跟她的丈夫不期而遇了。
师母站住了,一动不动,她的丈夫从她的身边冷冷地斜着身体从她身边安全挪过去,没有碰到她一根头发,我想她内心应该已经冷到了极点,多么寒心呀,这样的婚姻真的没有意义。
她继续往家里走,一边走一边把它们再重新看一遍,是呀,她把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这个老师,这个老师就是他的全世界,只可惜,他们已经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了。
她看着他们家的院子,她看到了很多很美好的画面,她跟他,他在弹风琴,她在帮忙拉风琴,他们眼神充满了爱意,多温馨的画面,可是,她不曾体验过,一切只是空想。
她走过了院子,走过了她整天洗洗刷刷的洗衣盆,连眼睛都不眨一下,“轰”一声,纵身已经跳进了井里。干脆利落,倒也可以清净了。争吵了打骂了大半辈子了,我觉得跳井的她也是蛮勇敢的,因为,敢去真的去死也是要勇气的,当然,我不是鼓励走极端,请勿乱给我戴帽子,谢谢理解。
她的老公,一直尾随着她,也许觉察到她这次有点反常。可是,也一直默默不做声。
当他看到已经来不及了,一直忍气吞声的他,也爆吼了第一句对她的急切“淑芬!淑芬!””
“有人跳井了”
“有人跳井了”
多么苍白的一句话呀,有人跳井了,夫妻一场,换来的第一句称呼也就是“有人”,在他的心里,这个陪他吃过苦过来的人就是一个很一般的、没有什么特别的人一样,有时还比不上邻居,邻居起码还得到他的亲切的问候与关心。
而她呢,跟他是最近的,但是也是最遥远的,最冷冰冰的。
最后,整个院子里只剩下老师,还有他终于吼的那一句
“淑芬跳井了!”
淑芬,多温顺的名字,应该是一位通情达理的人呀
可是
她是一位狰狞的、陷害王敏佳的罪魁凶手
但
又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从她眼里看到的最后的画面来推断,她要的其实也很简单呀,只是想过一个平常女人想要的生活,可是呢,偏偏要不到,其实,换个角度,换个思路来看,再换个“假如”,假如她生活美满幸福,我想,整个剧情要反转了。
我也到了老大不小的年纪了,我也一直在问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自己跟自己相处的时候,自己的呼吸、思绪是怎么样的?自己想要的人生是怎么样?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走什么样的道路?
这一连串的问号,我真的还是在边走边在思考,先别着急立马得到答案,慢慢走,答案应该会水落石出的,对吧。
2018年了,你又对你自己有什么样的思考和计划呢?
祝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