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体的冲动、易变和急躁
群体完全受着无意识动机的支配,它的行为主要受脊椎神经的影响,因而群体与原始人非常相似。换句话说,独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
个人是按照他所受到的刺激因素决定自己的行动。所有刺激因素都对群体有控制作用,并且他的反应会不停的发生变化。群体是刺激因素的奴隶。因为这些刺激因素总是十分强烈, 所以群体是冲动的。另一方面, 刺激群体的因素多种多样,群体总是屈从于这些刺激,因此群体也极为多变。
勒庞认为,群体像野蛮人一样,认为在自己的愿望和这种愿望的实现之间不会出现任何障碍,它没有能力理解这种中间障碍,因为数量上的强大使它感到自己势不可挡。
二、群体的易受暗示和轻信
勒庞在上一章说过,群体的一个普遍特征是极易受人暗示,还指出了在一切人类集体中暗示的传染性所能达到的程度。群体通常总是处在一种期待注意的状态中,因此很容易受人暗示,同时进入大脑的念头很容易变成行动。
极端轻信是因为,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很少对主观和客观加以区分,并且容易对自己看到的事件进行歪曲。在这里,勒庞引出了一个概念:集体幻觉的机制。他认为群体中的某个人对真相的第一次歪曲,是传染性暗示过程的起点。在暗示和相互传染的推动下,一个人编造的奇迹,立刻就会被所有的人接受。在他的这种推论下,也举出了相关的例子证实了自己的推论。这些所举的事例中,都说明了暗示的起点一般都是某个人多少有些模糊的记忆所产生的幻觉,在这一最初的幻觉得到肯定之后,就会引起相互传染。因此他的结论是,集体观察极可能出错,大多数时候它所表达的是在传染过程中影响着同伴的个人幻觉。所以古斯塔夫勒庞不相信群体的证词有价值,还认为史学著作是纯粹想象的产物。在这里我觉得他的观点过于片面。
三、群体情绪的夸张与单纯
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其突出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夸张。而且群体夸张的感情,通过暗示和传染过程而非常迅速地传播后,它所明确赞扬的目标就会力量大增。
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所以在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就是,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词、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
四、群体的偏执、专横和保守
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论。另一方面,意识到自己的强大,群体便给自己的理想和偏执赋予了专横的性质。因此这可以用来解释——在公众集会上,演说者哪怕做出最轻微的反对,立刻就会招来怒吼和粗野的叫骂。
勒庞认为,群体强烈地受着无意识因素的支配,因此很容易屈从于世俗的等级制,难免会十分保守。群体的多变,只会影响到表面的事情。其实他们就像原始人一样有着坚不可摧的保守本能。
五、群体的道德
勒庞首先对道德进行的定义:一种道德指持久地尊重一定的社会习俗,不断抑制私心的冲动;另一种道德把某些一时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算作道德的内容,而群体所表现出的道德显然是第二种。
研究过群体的少数心理学家只着眼于群体的犯罪行为,认为群体的道德水平十分低劣。勒庞也认为存在这种低劣的道德水平,这是因为我们从原始时代继承了野蛮和破坏性的本能,它蛰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一旦进入不负责任的群体时,他便会彻底放纵这种本能。
但是勒庞也认为群体能表现出极崇高的道德行为,并且举出了大量例子来证明观点。他认为群体对个人的道德有净化作用,并且这种净化是一种常态。
最后对群体的不道德行为,勒庞认为不该对群体求全责备,因为他们是受无意识因素左右,不善于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