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大脑和心智就是专门为学习设制的,学习就是人类的本能。
学习的设计是动物的本能。
婴幼儿是无知的吗?完全由欲望驱使的吗?
婴儿是一张白纸吗?
几千年前苏格拉底说孩子天生就认识复杂的几何学。
几何学在当时是尖端科学。
孩子生来就拥有能够理解几何学的规律。
发展心理学者高普尼克认为孩子会学习。
孩子能够观察、思考和推理。《园丁与木匠》
孩子心智如何运作?分三个部分讲讲本书的核心部分。
孩子的大脑是专门为学习而设制的超极计算机。
有初始程序。有自我升级的能力。
直到几年前,婴儿能够思考,还是让科学家们不相信的事情。
思考是我们从婴儿期就开始具备的能力。
通过实验验证了婴儿可以理解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还可以预测它们会出现在哪里。
孩子好像天生就知道,远处的物理看起来更小。
孩子们好像知道世界上的物体是三维的,但我们的视网膜看到的是二维的世界。
声音是一种声波。但我们却能听到声音。
中间的转换是怎么完成的呢?刚刚出生的小婴儿怎么认识这个世界的?
理解他人和学习语言的初始程序。
新生儿可以模仿妈妈的表情来和妈妈沟通。
哪怕是出生不到一个小时的新生儿,他都可以模仿大人的表情。
但是子宫里可没有镜子,说明婴儿有内在感觉。把自己的感觉和其他的身体连在一起。这是共情基础。
只要婴儿跟我们步调一致,就是在跟我们沟通。
婴儿怎么从咿咿呀呀发展到说出简单的词。
爸爸说的啊和妈妈说的啊,虽然不太一样,但婴儿知道是不一样的。
我们的大脑已经预装了最最基本的语法规则。学第二外语很难,因为我们要重组语言程序。
由于婴儿有预装好的初始程序。生来就知道自己和其他人一样。到两岁的时候,就会遇到一个相反的现象。
科学家做实验,给宝宝做两组实验,14个月和18个月大的宝宝。有饼干和西兰花两种食物。
如果孩子是成长中的心理学家,那妈妈们就是孩子们实验的小白鼠。三岁大的孩子的大脑活跃程度是大人的两倍。
通过尝试,寻找新的刺激。它的驱动力来自我们的天性。妈妈感到,孩子们好像每天都在找事。
如何给事物进行分类?探寻因果关系?
孩子和科学家探索世界的是一样的。
吃喝、逃跑、战斗、繁衍。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成人有什么用?
儿童这台超级计算机,就是复杂社会网络的一部分。
小婴儿为什么这么可爱呢?这是一个生物事实。
我们成年会心甘情愿地做孩子的实验品。
我们有妈妈语,让语气结构显得特别清晰。
对婴儿学习语音有很大帮助。
妈妈语还有另外的功能,能教会孩子认识语言规则,婴儿对语言差别非常明显。
讲韩语的宝宝更看重行为,讲英语的宝宝更喜欢分类。
教育是一种协同机制,妈妈语这样的本能在正确的时间给孩子正确的信息。
学是孩子的本能,教是父母的本能。父母发出的所有的信号都是在教育。
像个孩子一样投入时间和热情去培养自己养育孩子的能力。
随着我们的成长,大脑越来越稳定,越来越高效。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认知能力的本质,去启发我们更强大的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