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孙杨和傅园慧,闪耀在奥林匹克光环下的两种人生

来源:二三娱乐

看过几次奥运会,第一次看奥运会是我们国家08年的北京奥运会,当时才上初中,只记得场面很恢弘壮美,具体的比赛内容就记不真切了,还记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获得的金牌数最多。这就是我对第一次看奥运的印象,当时不懂什么是奥运什么是体育,只知道运动员之间相互博弈,相互角逐,还挺刺激的,其实我更喜欢说是相互厮杀。哈哈,感觉自己坏透了。

第二次是12年的伦敦奥运会,第三次就是这一次的里约奥运会,如果非要让我选更喜欢看哪一次的奥运会的话,我会选这一次的里约奥运会。因为看点多,没办法我就是个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人,感觉都快把自己黑出翔了有没有。

ONE

最主要的原因是,里约奥运我才开始思考、理解奥运和体育,其实体育的最终目的不单单是竞技,更多的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类认识自己和发现自己的一种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以及自己的长处和短板,体育比赛正好是一个自我培育和塑造的检测器,你的精神内核和人格维度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无限放大。

这就是体育应该呈现出来的内核和外延,体育不应该只是数字和奖牌的呈现,不应该只是肉体的比拼,更多的是呈现出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体育成为一种呈现自我和做自我的态度体现,那你就会拿出什么样的精神气质和获得什么样的比赛成绩。

TWO

这里就必须提孙杨了,在这一次里约奥运会中,孙杨和霍顿的撕逼相信大家都比我更清楚,在比赛前两人结下梁子,赛后孙杨要求霍顿道歉,霍顿却不愿意道歉,两方就开始了一场撕逼血战,同时媒体也煽动了两国人民的互相抨击,闹的是鸡飞狗跳。

其实类似于孙杨和霍顿这样的撕逼,在奥运会上并不是首次了,在以往的奥运会上也发生过很多类似的撕逼事件,也许是因为他们的国家文化和我们的不一样,导致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认识也不一样。他们觉得竞技就是竞技,人文道德就是人文道德,这是两码事,运动员拼的就是竞技能力,而不是道德品质。

于是国人发现,要求霍顿道歉并不好使的时候,便力挺孙杨用金牌回击他,用他们的思维方式来说服他才是最管用的。因此在这一场撕逼中我们不能评判谁对谁错,站的立场不同,结果就不同。

THREE

倘若是只有孙杨和霍顿的撕逼,相信你也会乏味;不同的项目、不同的运动员所呈现出来的不同,才是奥林匹克所应有的魅力和包容。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傅园慧,这位95后的姑娘一时间红遍了大江南北,在国奥团中她算不上什么大人物,她也不是最闪耀的夺金点,当不了夺金点,她却做了最闪耀的表情包。相信每一位朋友的朋友圈都被这位操着一口杭普话的姑娘刷过屏,她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都能挑战你的想象力。

来看看她的经典语录:

1、58秒95?我以为是五十九秒!我有这么快?!

2、我已经,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

3、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4、像我这种清新脱俗的美少女,一看就跟外面的妖艳贱货不一样,拿本王的屠龙刀来!

5、拔了很多(火)罐,像人形瓢虫一样。

6、他们说我变娘了,我很生气,怎么可以这么说我。

7、(用脚玩水瓶后拿给朋友喝)你干嘛,我脚香的。

8、我不怕他,这叫顺着他(教练)。

傅园慧的语言艺术可谓是奥林匹克历史上的一笔别味的精神财富。你能从中听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冲击力和想象力;也能听出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的幽默诙谐。

FOUR

说实在的很久没有见到过这么有趣的姑娘了,也许是我们身边无趣之人太多了。有些人既没有突破自我的能力,也没有傅园慧这般自嘲的乐观主义精神,却总还摆出一副自以为是的睿智,这就让人很讨厌。

大家喜欢傅园慧,是因为大家在她身上找到了共鸣,是因为大家在她身上找到了自己对体育的认识和体育应该达到的意义,是因为她代替了大家做了我们平时不敢做的事。在社交中我们被教导要喜怒无形,言语谨慎,可见内心都是热爱简单纯真的。傅园慧的出现,让人们开始不再只是盯着金牌榜,也开始学会用轻松的心态看待奥运会和运动员了,这可能就是对奥运认知的升级吧。

FIVE

正是因为奥运赛事中有这样那样的嬉笑怒骂,让奥运变得有人情味儿,同时充满了丰富的质感,不至于只是硬邦邦的比赛。只有当硬看点和软看点融合了,奥运在大众眼里才会变得更有意义。

孙杨的精英主义,傅园慧的乐观主义都是真性情的抒发,都是美,都是力量。我们可以为孙杨点赞,同样可以为傅园慧加油;这是两种人格的生活态度,他们没有谁高谁低,也不矛盾不冲突,这就是人性的丰富和参差不齐的有趣之处。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自己生命中的真心英雄。

(想听迷人的声音版,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曹同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