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明十六帝简评(下)

来源:二三娱乐
孝宗朱佑樘,年号弘治,在位时间1487-1505

明朝中期唯一可称得上明君的帝王,其在位期间,驱除奸佞,任用贤能,勤于政事,朝政腐败的局面有所扭转;轻徭薄赋,兴修水利,经济继续发展,史称“弘治中兴”。其为人宽厚仁慈,人品极佳,终其一生仅娶皇后张氏一人,历史上几乎绝无仅有。当然,朱佑樘归根到底只是一位守成之君,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对日渐腐朽的明朝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在位时间1505-1521

明朝极具传奇色彩的皇帝。其少年继位,处事刚毅果断,诛杀宦官刘瑾,平定宁王之叛,大败蒙古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这是其可称道之处;但是纵观朱厚照的一生,不乏荒唐昏庸之举,其热衷嬉游玩乐,沉湎于豹房,荒淫无度,而且亲近奸佞,甚至自署官号,视国事朝政为儿戏,以致朝纲紊乱。因此,朱厚照纵然不是昏君,也绝算不上称职的皇帝。

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在位时间1521-1567

明朝颇具争议的君主,其本是孝宗之侄、武宗堂弟、兴献王朱祐杬次子,然而由于武宗死后无嗣,最终根据“兄终弟及”的原则以皇室近枝的身份承继大统。执政前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完善内阁制度,一扫武宗时期的秽气,并且减免赋税,赈济灾荒,“天下翕然称治”;执政后期,移居西苑,迷信方士,误用奸佞,朝政日坏,边防废弛。终嘉靖一世,前期有所作为,后期日益腐化,当然其虽移居西苑,却对朝政有着绝对的控制,属于昏而不庸的“中材之主”。

穆宗朱载垕,年号隆庆,在位时间1567-1572

世宗第三子,因兄长早亡而承继大统。继位之后,亲贤远佞,在徐阶、高拱等阁臣的辅佐下,采取了革弊施新的政策,朝政为之一振;困扰明朝多年的“南倭北虏”问题也在此时期得到缓解。然而,其本人纵情声色,沉迷媚药,荒于政事,加之“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从而加剧了内阁之间的权力争斗。在位六载,只算得上是平庸之主。

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在位时间1572-1620

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位的前十年时间里,因其年幼,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朝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社会经济获得很大发展,成就了明朝最有生机的十年;其亲政初期,尚能励精图治,颇有勤勉明君的风范,并主持了“万历三大征”,巩固疆土。统治中期以后罢朝怠政近30年,加剧了朝堂党争,使得政治日益败坏;其本人穷奢极欲,矿监税使横行,民变迭起,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朱翊钧本可成为一代英主,然而他的消极怠政、横征暴敛,置江山社稷、人民利益于不顾,最终使得大明王朝不可避免地在覆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明史》评价“明之亡,实亡于神宗”,真可谓一语中的。

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在位一月

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君主。他在即位之初,废矿税,饷边防,补官缺,颇有振作之意,然而其纵欲无度,在位仅一月便命丧红丸,史称“一月天子”。

熹宗朱由校,年号天启,在位时间1620-1627

不知道是历史的误会,还是历史对明朝政治的讽刺,朱由校最大的爱好是做木匠活,若他是个木匠,或许会做的非常出色,可他偏偏是个皇帝。在他统治的七年时间里,党争与宦官专权达到顶峰,朝政黑暗已极,明末农民大起义正式拉开序幕,兴起于东北的后金政权步步紧逼,内忧外患使得明朝江山千疮百孔,岌岌可危。

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在位时间1627-1644

明朝最具悲情色彩的君主。他本是藩王,无缘皇位,却因熹宗无后而“兄终弟及”,然而他接手的大明王朝早已积重难返。尽管他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在位十七年兢兢业业,事必躬亲,但他绝非力挽狂澜的中兴之主,既无治国之谋,又乏驭人之术,且优柔寡断,刚愎自用,对大臣动辄问罪、砍头,以致自毁长城,无人可用;此外,他虽然屡次下罪己诏,结果却是口惠而实不至,苛捐杂税层出不穷,民不聊生;在位的最后时间里,在南迁和调兵入卫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图虚名而招实祸,终究落得个自缢煤山的悲惨结局。应该说,朱由检的所作所为确实不似历代亡国之君那般昏庸,也着实强过他的父兄,若其生于太平之世或可成为一代守成之君,可历史偏偏让他生于“事事皆亡国之象”的时代,纵然是太祖、成祖那般英明神武恐也无力回天,何况是他呢?

明朝实行两京制,初定都南京,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作为陪都,宫殿建筑、六部衙门一应俱全。北京被攻陷以后,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煤山,在南京的留守官员拥立福王朱由崧为帝,史称南明。由于福王政权不求振作,加之内部腐朽,很快便宣告崩溃,此后明朝地方势力先后拥立了鲁王政权、唐王政权、桂王政权等,他们或称监国,或直接称帝。由于这些政权已经不具备全国性,因此南明帝王不列入帝王世之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