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公司新来了一批实习生。
工龄两年的我于是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老员工],4名新人在我面前冲向岗位,活力四射。
月底时[新人]被老板临时安排统计各部门本月工作资料,几个人手忙脚乱的找齐,什么时间发来的都有,最后一个交给我时已经临近下班。
发过来的东西却差不多,都是一个文件夹,一堆乱七八糟的报表、考勤、和数不清的以数字命名的照片。
我选资料选的有点心累。
只好转告老板的话:以后每个月都会有这项工作,记得从月初就开始准备。
第二个月[收作业]的时候文件分类与上个月相比好了很多,但是内容有点混淆:培训跟卫生情况放在一起,计划跟物资放在一起,照片被分散在不同文件夹里。
唯独有一个,点进去就能清晰的知道每一个文件夹里是什么:【XX部门】【文字材料】【任务书完成情况】【合同签署表】【申请书】【设备维修情况】【其他】,照片也分了三个文件夹:【一线员工】【二线员工】【会议留存】
一望而知。
02
高二时的同桌是个超级学霸,远远的甩开[人民群众]很多分,我们班的角逐都是从第二名开始的,因为第一名从来不是别人。
坐在我们前排一个成绩中上的男生尤其刻苦。
很少看见他闲聊;学校组织徒步活动,他把课文抄在纸上背了一路;吃饭晚会一点去食堂,因为可以不用排队;据他室友说几乎每次醒来都能看他台灯亮着,起码凌晨一两点……诸如此类,说都说不完。
我的学霸同桌不止一次的对我说:XXX真是太用功了,我觉得杀了我也做不到他那么有毅力,除了学习基本什么事也不做,我会疯的。
多实在的一句话。
当然学霸同桌自己也是个超级努力的人,不然怎么可能第一名一坐好多年?连她的笔记也是全班同学的[半教科书],互相传来传去的抄,为了防止传丢了,她自己甚至影印了备份。
可她想不明白,那个比她还用功的男生怎么只是个中游偏上的成绩?
直到有一次体育课,几个没出去活动的同学围着历史老师玩[口述小论文]——老师随便出题目,大家来想会用上哪些知识点。
同桌在,[刻苦男]同学也在。
然后同桌很快就发现不一样了。她回答的问题,按着一定的顺序,要么沿着时间线,要么按照共同特点,罗列出一二三四,从不丢点。
而每次轮到[刻苦男]同学,总是想到一条说一条,没有任何线索,全凭脑海里全盘搜索。答案是八点的题目,往往答出五六点,就再也想不起来了。
后来同桌跟我说,其实那天的题他都会,就是回答的时候丢三落四,我都替他冤得慌。
又说,平心而论,他记忆力真好,我要是这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答法,能说出三四条就不错了。
03
很多时候你明明也很努力,究竟为什么赶不上别人?
因为缺乏条理。
所以别人能把一些琐事整理的井井有条,而你只能杂乱无章;别人能在试卷上写满十点,你只能东拼西凑的写出一半;别人几句话说清楚一件事,你啰里啰嗦讲的口干舌燥,还没几个人听懂。
你需要练习清晰的逻辑。
1.从小的生活习惯开始
很多时候思维不清晰是因为生活习惯混乱,你是不是喜欢随手乱放东西?桌面永远堆得乱七八糟?找一份文件、找一本书恨不得掘地三尺。
先从你的桌子开始,除了笔、纸、电脑、办公电话、杯子以及必要的文件,不要放多余的东西,至于文件,按照类别做好标签,放到文件盒里。用过的东西放回原位。
2.学习思维导图
非常锻炼逻辑性的好方法,【中心主题】【主干】【支干】能让你快速梳理刚学完的一个整块的知识,用关键词整理读书笔记、工作相关既简洁又清晰,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思维明显有条理起来。相关书籍和方法网上有很多,不要贪多,一两本完全够用,重在实践。
3.使用目录
与思维导图作用类似,一本书读完之后想想整体的框架和结构,但要按照目录梳理,思考为什么编辑和作者会用这种顺序进行编写。
4.写日记
这是为了让你说话的时候能抓住重点,不要长篇大论,任何事情都可以,哪怕听别人讲的也可以,用简练的语言把事情描述清楚,每天一件即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