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说连载 】似零非零(九)

来源:二三娱乐

【小说连载 】似零非零(九)

      (九)长点心吧

        贾士强生长在东北一座偏远的矿区小城。这里的山水养育了他,也给了他不同时期不一样的梦想。

        小时候,喜欢吃糖却得之不易,他的梦想是长大了当一名供销社营业员,穿着白大褂卖糖块,要多少有多少。

        懂事了,目睹矿区生活的艰辛,耳闻矿难过后矿工家属撕心裂肺的哀嚎,他的梦想是做一个的攀山登顶的登山者,去挑战,去征服去超越矿山带来的恐惧。

        上学了,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教导下,他最初的梦想是当个科学家去建设伟大祖国。 但后来,梦想慢慢地从不着边际的“高大上”,演变为简单而现实的目标,那就是考上大学,走出矿区。

        这一梦想的形成主要归功于他的班主任----一位在学校里“不可一世”的“马列主义老太太”。

        “马列主义老太太”是同学们私下里给起的绰号,其实她本人并不很老。

        她姓孟,是个标准的南方人。 当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感召下,带着理想,满怀激情,主动请缨来到边疆矿区支援建设。

        据说,她出生于书香世家,是孟子的后人。家族中有不少人都在旧政府里任过职,大伯还曾是国民党的高官,如此出身让她在“文革”中饱受磨难,遭遇了很多难以言表的苦楚,所幸顽强地活了下来。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学校师资匮乏,她被落实政策安排当教师。多年下来,培养了大批学生,成了远近闻名的优秀教师。

        “马列主义老太太”喜欢穿一套灰黑色的涤卡列宁服,衣服的上衣口袋里规规矩矩地别着两只钢笔,头发永远是标准的五号头,戴着黑框眼镜,厚厚的镜片后面是一双犀利的眼睛,平时不苟言笑,极其刻板而教条。

        她上课的时候喜欢在黑板上写板书,用粉笔能写出毛笔的风韵。

        每次书写之前,必定要戴上一副蓝色有点暗格的套袖,套袖由于天长日久已经洗的发白了,两头用猴皮筋收着口,显得紧紧的。

        写完后,再褪下套袖,必定是右手先下拉左腕上的套袖,再用左手下拉右腕上的套袖,再轻轻地抖一抖上面的粉笔灰,然后一丝不苟地将它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讲台上。

       一切是那么慢条斯理,优雅有度。

       她对学生的教导永远是不厌其烦,反反复复地讲一句话:“你们都长点心吧!好好学习,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考出去,到更远的地方去看看。”

       在她眼里,每个学生都应该是一个一心一意只想着学习的机器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她有一套自己的理论:知识改变命运,成绩创造人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生不努力学习就什么也不是,什么都没有。

       她对学生之间的早恋十分反感,苦口婆心地说:“搞什么早恋?!现在你喜欢谁,谁喜欢你,都没有任何意义。等你们将来上了大学,层次提升了,自然会有更好的人来喜欢你、爱你了,你也会找到更优秀的人去喜欢、去爱了。”

       每每说教起来都是谆谆教诲,语重心长,说到动情之处,往往是连自己也会真诚感动。

        她对于防范正处于青春懵懂、感情萌动的学生们“早恋”更是有着一整套战术:严防死守于无形,斩草除根于萌芽,摧枯拉朽于意念。

        这一套组合拳无人能敌,让所有学生望而却步,为之胆寒。

        “马列主义老太太”总是不停地唠叨,同学们的耳朵都快磨出了茧子。

       听的次数多了,慢慢地也就习以为常,不以为然了,但那句“你们长点心吧!”却深入人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全班同学的一句“口头禅”。

       无论是日常闲聊,还是谈话说事,大家都习惯性地以“某某某,你长点心吧!”作为开头语,就像曾经在“疯狂”时期,说话前必先引用一句毛主席语录一样。

       偶尔有人还会故意模仿一下她说话的腔调和表情,引来一阵哄笑。

       随着说的越来越经常,自然也就学得越发的惟妙惟肖,一来二去,这句“你们长点心吧!”成了一种标志性语言,就像一个标签印在了每个同学的心上,一生难忘。

       那个时候,贾士强还是个未发育成熟的小男生,思想单纯幼稚,对“马列主义老太太”的话是入脑入心,一门心思地好好学习,他在书桌上写着座右铭:

       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

       学,学,学!书中自有颜如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