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活里,头脑一热的时刻?抓住还是弃之?

来源:二三娱乐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头脑一热的时候,总会冲动的告诉自己要去干一件一直不敢做的事。

可能是好事,但也绝对是有一定难度的“不太理智”的决定的事。

关注很多公众号,偶尔看看,会可笑地发现自己时常点开的都是“标题党”,或带着激情,或带着低俗的好奇。而在享受阅读的好奇之后,也会有被“激起欲望”的时刻。

每当我被激发起这样的“欲望”,想去尝试和改变,但随着时间慢慢走着,总有很大的部分坚持不下来,这时候,被“骗”去的“冲动”令我懊恼不已。原因有二,第一:花钱,太多的打着“梦想”旗号圈钱的化妆店、健身房和教育机构了;第二:可笑自己的智商,我当时怎么那么蠢就冲动了呢。

今晚,旁听长辈们聊天,我偶然挑起了一个“国际义工”的话题,两个40多岁的“年轻人”随即开始聊起少年人的“闯荡”。

“如果我更年轻,我就肯定说走就走。”(再聊一个有关国际义工旅行的话题)

“会去中东嘛?那里可是战乱呀。”

“为什么不,人活着,明天在不在,都不一定的事情。”

……

这时候,我在旁边听着。脑子里的两个小人分别是:我想去,因为走出去是一直一直的梦想,帮人即帮自己,在异国他乡中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我不能去,我怕危险,怕意外的到来,怕父亲母亲和其他家人生活在担忧中。

这时,还有其他的很多小人们:我想去,但我没钱去;我想去,但我没时间去;以后去,肯定可以的;我不想去,为什么不安稳过日子呢?我不想去,因为我做想尽力平安生活……

每个人的选择固然不同。在我的脑子里的几个小人打架的时候,我发现了自己的想法若干分散如下:

世界上,有些人活着真的好像死了。长大结婚生子,等孩子在长大再结婚再生子,一代代脚步丈量的圈子只有那固定的几千公里、几公里范围。不屑,但是没权干预这种自由的选择。

世界上,有些人活着永远好像那么精彩。在朋友圈中,周游世界,我着实是羡慕的。但是美丽背后的真实到底怎样?我们不去深思也没法考证。慵懒地为他们贴上“*二代”的名号,再自我安慰地“鄙视”着他们——活在享受的温室花朵,在我的审美范围里一点也不美。

当然,个体都是矛盾的。

毕竟,世界上,有难以说清的故事和个体。不可能将每种情况非黑即白地分类好,而绝大多数的都处于各种灰色的交差带,偏离多少,又有无数。富二代也好,穷三代也罢……每一个个体长成今天这样都于“呱呱坠地”后的每一天的相遇有关,遇见的那些人那些事,成就了今天的每一个我。无权过问甚至判断别人,因为我们有太多的“不关你事”“管不着”。

这样的思索下,我也没有答案,只有对于自己是否选择的困惑。关于每一个重大选择和未来想成为的人的自我设定。我想我只有翻来覆去地失眠过,纠结过,患得患失过,才有柳暗花明。

也想着,是否关闭一些社交消息,减少片段信息的输入,多点整信息的输入。这样,我可以更少干扰make myself(找寻自我)。

以前觉得这句话读来汗毛直立:终其一生,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在花着四分之三的时间成为别人。现在更觉得有一点幸运,因为还好我们有选择成为一个某某的权利,照葫芦画瓢,画出来的还是带有自己特色。

头脑一热,又乱写着一些杂思。等不到未来的结果,只有每一步去走。还有头脑一热的时候,那就随它去吧,撞着南墙的人,那一路也收获更疼的教训。好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