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周易》在给我们讲故事1

来源:二三娱乐

《周易》一直被认为是最为难懂的经典,早年接触到它后,被它那奇奇怪怪的文字折磨的够呛,始终找不到一点的感觉,几次下大决心来读它,都是以失败告终。终于机缘巧合,读到了《周易正义》这本中国唐朝的“法定哲学教科书”,才弄明白《周易》的内在逻辑结构,明白了《周易》的内在逻辑结构,反倒觉得《周易》的特点,不是难,而是简单。

《周易》的难,是难在它的文字,有了古人的这些解释也就不难了。而它的道理却是简单而清晰的。这些简单而清晰的道理,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来表达,这些故事,有的生动活泼,有的妙趣横生。我想把这些感悟到的故事写出来,或许对有相同喜好的人有些帮助。

《周易》是一本以六十四卦的卦画为图,用看图说话的方式,给我们讲述了这些故事,以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些“强弱消长、进退凶吉”的基本道理。

《周易》是所谓的万经之首,其后的中华文化的各种伟大思想,正是建立在这些最基本、最浅显的道理之上的,所以这些道理虽然简单,但更加伟大。

我所读的是唐朝孔颖达注疏,王弼,韩康伯注解的《周易正义》。也就是武英殿《十三經注疏》之一。读着这本书首先就会有一种奇妙的感觉,时光穿梭的感觉,仿佛是穿越数千年的时光,去倾听不同时代的哲人们在讨论一些相同的问题。

我们姑且接受一般的传统说法,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周易》,孔子作《十翼》,加上王弼,韩康伯的注解,和孔颖达的注疏。那么我们就是穿越了时间去和一个几千年前的伏羲,三千年前的周文王,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一千八百年前的王弼,一千六百年前的韩康伯,和一千四百年前的孔颖达来探讨人生哲学,这真的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关于王弼,可以顺便说一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老子》通行本,就是所谓的王弼版,而王弼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才二十岁左右,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能有干成这样造福千古的事情,确实伟大!

我下面讲的这些个故事,都是基于我对《周易正义》的理解。如果你觉得我讲的符合他们的原意,你可以当我是转贴。如果你觉得我理解错了,就当我是原创吧!

我们知道,伏羲所画的是八卦是: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每一画称为一爻,—称阳爻,--称阴爻。乾坤两个卦画,可以自然地记得,它们可以表示父、母。剩下的六卦可以这样记住,八卦各爻的顺序是从下往上的,所以震为长子,巽为长女;坎为次子,离为次女;艮为少子,兑为少女。

当然八卦可以代表很多组概念,就像XYZ可以代表不同的物理量是一样的。我是采用这组概念记住各卦的卦象的。

那么为什么爻只分阴阳、卦只有八卦呢?你可以看到有许许多多的解释,而我的理解是,这正好对应我们所处的宇宙时空,即:时间和三维空间。时间只有前后,对应爻只分阴阳;而空间是怎么对应八卦的呢?

还是回到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周易-系辞》的这段话: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对应零维,两仪是一维,四象是二维,而八卦自然就是三维了。

古人用六合来描述我们的世界,但六合只是描述了方向,八卦才是对应的空间,很容易想象:学过数学的都知道,二维笛卡尔坐标的四个象限,是对应二维空间的四个区域;与此类似,八卦就是三维空间的八个区域。

可是伏羲画的八卦,还只是一个个单独的时空区域,如果要研究变化、研究相互作用,就必须至少牵涉到两个。周文王推演出了将八卦两两相叠,于是有了《周易》的六十四卦,以及这些相互作用产生的变化。

好了,我们来看一下周易里常用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如果你不想被这些术语搞得头大,可以先跳过这一段。

《周易》六十四卦,每卦由上下两卦组成,上卦又叫外卦,下卦又叫内卦。所以每卦共六爻,从下往上依次为:初,二,三,四,五,和上。如果是阳爻就叫九,乾卦全为阳爻,依次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和上九;而阴爻就叫做六,坤卦全为阴爻,依次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和上六。

为什么阴爻叫六而阳爻叫九,自古就已经有不同的解释,我愿意采信这样的解释:坤卦为全阴,共有六划,所以以六代表阴,而乾卦是三划,但阳要包含阴,所以取其总和九来代表阳。第五爻是每卦的中心,我们所说的九五至尊就是指的这一爻。而第二爻是下卦的中心,是第二重要的位置。

一般来说,五位总是一卦的中心,尤其是九五往往更是,但这一中心,类似于皇位,而在不同的卦象里,如同在不同的情况下,往往一卦的中心,又可能是其它的爻,就像有时候身居皇位的皇帝并不是这个社会的中心一样,比如曹操时代的汉献帝。五位也就不是这一卦的中心了。

二、三、四、五爻所处的位置也分阴阳,二、四为阴,三、五为阳。所以六二、六四以阴爻处于阴位,九三、九五,以阳爻处于阳位,都叫得正;相反九二、九四以阳爻处于阴位,六三、六五,以阴爻处于阳位,就叫做不正。

上下卦相应的爻,即,初和四,二和五,三和上的阴阳相配也有特别的含义。如果是阴阳相配就是有应,有响应,有接应;反之如果同为阴,或者同为阳,则是无应。无应不一定就是不好。如果这一卦是在说利益分配,那么有应,就是有私心,境界不高。另外每一爻与其上下两爻之间的关系,叫做比,就是比邻的意思。也是常常会论及的关系。

其实,大部分的爻辞,就是根据它在这一卦中的处境来写的,它是处在最下面?还是最上面?最上面又叫最外边,常常是过分了;是否得中?即二、五中位;是否有应?相比邻的情况又如何?最后还要和整个这一卦的中心思想关联起来。再考虑上下两卦的阴阳关系,吉凶悔吝自然就出来了。而六十四卦的每一爻的处境必然无一相同,以这么多的不同境况来描述人世间的不同际遇,说它是包罗万象就一点也不过分了。所以你读完我写的这些后,或许你也可以根据六十四卦的卦象,去写你自己的《易经》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