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时时刻刻为了取悦他人和父母而委屈自己,不用太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和想法而缩手缩脚,不用看别人脸色在意别人的批评,按照自己内心真实的自己,真实的想法而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和感受?
真实的你越走越迷失,真实的你被关在了哪个阴暗的角落里?你在哪里?
那个不得不扮演虚假的角色才活下来的你,想不想不用活在虚假的世界里,重新找回真实的自我,获得情感的自由,用新的想法和行动帮助自己摆脱情感孤独,或许获得这一切有可能要克服很多困难,但绝对值得。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自我会迷失?逐渐学会带着一个面具麻木的生活?我们先看一看家庭所带来的限制性影响,不过,家庭带给人既有好的一面,也无法避免不好的影响,这种传承的方式是潜移默化的,父母与孩子几乎都是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过,只要意识到这一点了,就是改变的开始。
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一些家庭模式带给你的限制性的信念:一,个性被压抑。
在与不成熟的父母相处过程中,有可能有些父母可能非常恐惧,害怕,焦虑,自己孩子有个性。他们感觉当孩子有自己的个性的时候,对自己是一种威胁,他们难于把握和掌控。当孩子们面对这种逃避真实感情有很大不安全感的父母的时候,对自己也感到非常的痛苦,很迷茫。而这种痛苦,迷茫,困惑正是个性的开始萌生的时候,但孩子想要表达真实的自己,在父母面前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想法,渴望的时候,父母命往往非常恐惧,非常害怕。他们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该如何应对,最后往往采取控制自己的孩子的方式解决,通过指责,批评,甚至谩骂等等来消除内心的焦虑和恐惧,而孩子们也会,因为父母的焦虑,指责,批评。开始逐渐地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的感受,想法和渴望。逐渐塑造出了一个虚假的角色,来维持一种表面上的稳定关系。
二,否定排斥个人的需要和爱好。
有着严格控制欲望的父母,当他们感到非常的焦虑不安的时候,他们就会控制自己的子女的一言一行,教导他们该如何思考,该如何行事,这样他们感到非常的安全。正是这样,他们逐步地尝试让自己的子女觉得与父母和周围的人不同是不好的,拥有自己的个性,真实的需求和爱好是非常可耻的事,会被批评。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会越来越觉得自己那些优点,个性一点都不好,会逐渐慢慢的压抑内心,逐渐的学会假装自己是个“正常”的孩子。
这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些本该有的普通的行为,会被指责,会被批评,每当孩子感到痛苦,悲伤,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时,每当因为委屈表达出了愤怒,这些往往都会被指责,被批评,被教导不应该这个样子。这其实是在慢慢的磨灭孩子们真实的个性,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慢慢的他们就不再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同时他们还会被教导要接受那些父母一直灌输的一些思想观念,比如:自我怀疑和犹豫,要喜欢做父母喜欢的事情,对自身缺点的罪恶感和羞愧感,乐于倾听,尤其是倾听父母的建议和抱怨,扮演刻板的性别角色,比如作为男孩应该有勇气,不应该流泪,应该表现的非常自信,女孩儿就是柔弱,被保护,依赖他人的样子,不应该像个男孩子一样。
如果你的父母情感不成熟,他们还会灌输一些挫败的想法,最突出的是,要首先要考虑他人的需要,而不是自己内心的真正需要,不能为自己辩护,不能寻求帮助,不能渴望任何事情。
大部分父母会借用一句模棱两可,不知所谓的“为你好”来解释一切,但如果反问父母“为你好”是什么意思?哪里为我好了?假如是为我好,好或者不好是不是我说了算?父母可能会哑口无言。
这些被家长们所认为的“好”,其实是压抑,磨灭了自己内心的个性情感,渴望,是一种虚假的“好”。这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认为自己有真实的想法和渴望是羞耻的,是不应该的,是真正值得批评的。但是一旦意识到自己的心态是这样的,那么也有方法可以迅速地发生转变。比如有一种治愈性幻想是:如果自己对父母百依百顺,那么自己就能够得到父母的认可,得到父母的和解,父母将来会改变,变成自己认为的那样接受自己。
这都是不可能不现实的,称早打消这种想法
还有在脑海中一遍遍的回荡着,那些父母或家人批评指责的声音,会让自己感到非常的不舒服。就像一个魔咒一样,反复出现在自己的脑海里,一直在自己的耳边回荡。其实,父母并没有故意去害自己的孩子,而这其实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不知不觉中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就会吸收父母的观点和思想。这也是正常的社会化学习的一个过程,每个人在他的文化里面,都需要经过这样类似的成长过程,才能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只是有时候父母会处理的不太恰当,以致使我们脑海里留下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或者一些限制性的信念,但父母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这些限制性信念基本上也来自于父母的父母。是父母小时候不知不觉接受的他们父母的思想。
比如脑海里经常回荡着:你必须要怎么做,你如果不这样做就怎么样,等等这一类的话。甚至是一些批评指责的声音。同时这这些诅咒一样的声音,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方法从脑海里消除的。无论是指责,批评,谩骂,愤怒,苛责,等等这些负面的声音。在你的脑海里一遍一遍的折磨着你,所以要打断这些声音,让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用成熟的理智去看待这些声音,冷静地观察这些声音。首先要冷静地观察这些声音,避免进入情绪化的状态,仔细的观察,去发现这些声音到底是你内心真实的声音,还是与你父母所说的话非常的相似,到底是哪一种声音?首先要观察它,识别它,然后用你的理智方法,去判断到底是保留它,还是把它从你的思想中剥离出来。同时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能够与真实的父母相处好的话,那么自然也能够有这些负面的声音相处好。这是一个逐渐改变的过程,也不必太过焦虑,急于一时,当你发现你与真实的父母相处好的时候,这些声音自然而然就会消失。但是如果现在暂时与父母的关系并没有达到融洽的地步,可以逐步地学习,多留意观察父母所说的话与行为。无论是你真实的父母,还是用脑海中的负面声音都可以逐渐的相处的融洽。最终使自己拥有轻松快乐满足的人生,拥有自己掌控自己人生的感觉。
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假如你已经是成年人,你要百分之百地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虽然说人是在个体与外在的环境下共同下长大的,但外在的环境本来就是我们不能控制的,包括父母,包括外在的一切。既然不可掌控,那就把焦点放在自己能掌控的事情上面,归根结底还是说自己要对自己百分之百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