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7年第20周成长记录(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构建完整的学习体系)

来源:二三娱乐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现在想想,还真是,你以为别人比你聪明,其实别人只是比你勤奋。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不会多也不会少,但是想要掌握一项技能,从入门到精通,重复练习的次数要比很多人想象的多得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多多的刻意练习,那就只能像鲁迅那样把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起来。这周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到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构建自己完整的学习体系。

一直以来,自己都被一些错误概念所误导,如近来相当流行的“碎片化学习”。于是自己关注了很多大咖的公众号,一有时间就拿出来刷个不停。结果是鸡汤干了一碗又一碗,生活依旧没有丝毫改变,很多知识知道了个皮毛,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感觉就是明明很努力很勤奋恨不得吃饭睡觉都用来学习了,但是依然奔走在loser的路上一去不复返。真不是心塞、难过和沮丧之类的感觉所能形容的。

直到后来有人帮我纠正了这个错误的概念:碎片化的是时间而不是学习,学习一定是整体化的!初次看到的时候感觉如当头棒喝:对呀,自己怎么一直没想到,时间可以碎片化,但学习不能啊!碎片化的学习不就好像想要依靠捡硬币发财这么愚蠢吗?但是依靠碎片化的时间仍然可以构建完整的学习体系啊?区别不过是原本花1小时的整块时间学习看完的东西,把它拆成了3个20分钟看完。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每天居然有那么多的碎片时间可以利用。吃完早饭到出门上班,有10-15分钟的碎片时间,我把它拿来学习英语对话。中午午休的20分钟,拿来背早上对话里不认识的新单词,晚上敷面膜10-15分钟巩固下白天的学习成果。不仅可以每天保证半小时的英语学习时间,更重要的是把原本以前都被自己刷手机、发呆浪费的碎片化时间都利用起来了。每天坚持,英语水平居然也小有提升。

上班路上因为要换乘公交和地铁,因此阅读纸质书籍并不方便;我选择了电子书,并且主要以倾听语音为主。现在自己购买了得到的每天听本书栏目,刚好每天够我在上班途中听完一本。下班时再听一遍就当重复阅读了。对自己而言,像阅读、英语学习、一些简单的网上课程学习都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每次学一点点,多次学习后就可以搞定。而整块的时间则可以用来做财管的练习题等,比较需要集中思考并且在短时间内搞不定的东西,毕竟财管的计算题10分钟可能连题目都读不完。

上个周末自己和朋友去苏州旅游;我在高铁上听完了两节财务管理的课程;在餐厅排队等候就餐的时候看完了当天专栏的学习内容;在办理酒店入住后休息的30分钟里完成了当天的英语测试,还在去往景点的地铁上听完了一本书。当然这一切都丝毫没有影响到我的出行,因为一到景点我又主动切换成娱乐模式了,该吃吃该喝喝,拍照观景忙得不亦乐乎。

返程的时候,利用在火车站候车的时间,我开始写这周的成长记录和感悟,不知不觉1个多小时的等待过得贼快。回顾这两天天玩得非常尽兴,但是学习任务也没有落下,合理安排碎片化时间,做到娱乐学习两不误,想想就很开心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