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22点40分,自虐第十七天。听坚持养成写作的习惯是30天。到今天已过半了。我记得焦三爷说过: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的。我的唢呐也是吹给自己听的。
今天我也弄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开启近代化的历史使命落在了欧洲,而不是东亚国家和伊斯兰世界。近代化也称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多元化为主要标志的。这两者又有着非常微信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即资本主义是在政治民主多元化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正是政治多元化孕育的民主基因。为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提供了最佳的水土环境。并保证其成长壮大。使欧洲最早完成工业化进程,进入近代社会。而欧洲的多元化的政治秩序来自于黑暗的中世纪。
自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开始。欧洲历史就一步步的进入了四分五裂的中世纪。因为基督教的倔起壮大。欧洲政治处于神圣的教权和世俗的王权两套政治制度的统治框架之下。长期之下,欧洲一直是几十个邦国林立,彼此纷挣不止。这些个君主都缺乏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的实力。为了防止在流血中同归于尽,只能想办法相互共存。
虽然短暂的神圣罗马帝国曾为大一统做过尝试。但它的皇帝宝座竟是靠贿选当上的。并无真正的实权。伏尓泰曾戏言神圣罗马帝国:一不神圣,二非罗马,三不是帝国。这个帝国最后的一位伟大皇帝查理,在他的脑子里,欧洲秩序的根本也是建立在均势基础之上。没弄明白他要建立理想的大一统帝国是无法容忍多元化的意志存在。多元化与大一统是死敌啊!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对李后主的使者说:天下一家,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赵匡胤是明白江南无须有罪,一山岂容二虎!天下只要一个皇帝。跟有罪无罪何干!而查理将法国国王释放,以图用其宽宏大量换取法国的臣服,实在犯了李后主的幼稚病。欧洲的这帮君主普通缺乏赵匡胤式的东方帝王的政治思维。
中国和伊斯兰世界的政治秩序一直在重建和分裂中循环往复。分裂作为大一统秩序下的崩溃。也是向重建大一统秩序的最终过度。其繁荣也是建立在大一统的历史时期。而欧洲恰恰相反,因四分五裂而兴盛,异彩纷呈。追求共存也成了欧洲君主的理想选择。而均势也就作为共存下最佳平衡秩序,成了近代欧洲的主流政治韬略。
欧洲君主对多样化共存的执着显然大过对大一统秩序的渴望。当然这也是现实中的欧洲君主们缺乏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的实力决定的。时间久了,多元化成了欧洲政治秩序的典型特点。说白了,查理大帝的幼稚病源于欧洲主流政治的思维惯性。多元化的认同。
中世纪欧洲所培育的多元化的政治秩序为后来的商业国家的崛起留下了一个一个的活口。先是发现新大陆的西班牙、葡萄牙,后来的海运贸易强国荷兰。以及以海盗起家的岛国大不列颠。最终是新教国家英国用最先的工业化在欧洲撒开了近代化的口子。其国力最盛时工业产值半天下。当时的拿破仑挟欧洲之势依然败于英国 。说白了是败在英国强大的国力之下。可以想象当时英国的国力!现在我们假设一下,假如当时查理有赵匡胤般的政治智慧。干掉法王弗朗西斯一世,并最终统一欧洲,将欧洲归于基督教的统治之下。将新教彻底剿灭。那么欧洲对新大陆的发现对欧洲的近代化毫无意义。其最多也是一场强盗式的掠夺而己。对欧洲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的产生和发展将毫无作用。既不会产生海上马车夫荷兰也不会产生日不落帝国英国。
赵匡胤对李后主的赶尽杀绝,在后来的中国帝王身上不断重演。且一个比一个凶残。明代朱重八对功臣的屠戮,清一代兴起的文字狱更是将意识形态的控制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一直有中国的学者不断研究这个课题。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在宋、明、都曾出现过,其形态仅停留在商业资本和手工作坊的初级阶段。并没有进一步成长。都归咎为王朝的更迭和动荡的社会环境。其实这种说法也没错。但缺乏更长历史视野。
从欧洲进入四分五裂的中世纪。欧洲就与中国和伊斯兰世界分道扬镳。欧洲并不是不迷恋大一统,当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就是对大一统政治秩序的一个尝试。最后以幼稚的方式失败。不幸中的万幸,它的失败更加夯实了欧洲多元化共存的政治秩序。而这种多元化的欧洲秩序为新教国家离经叛道式的崛起留下了足够的历史空间。最终英国在欧洲破土而出,最先进入近代化。并凭借其强悍的国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全球霸主。直到今天英国的政治家们对平衡术的玩法也是登峰造极。今天作为曾后起的强国日本曾不断模仿。安培重拾英国的平衡之锤战略,在东亚欲构筑U型链反制中国。不过日本实在欠缺英国政治家们深厚的战略素养。不知道这位野心勃勃的安倍到底学到几分。
无法是中国还是伊斯兰国家,多元化都是大一统政治秩序下的死敌。对近代化来说:光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是远远不够的,近代化既缺乏足够的历史空间闪转腾挪去完成生存试验。而且在一元化的意识形态环境中。这种商业思维作为一个变态的存在是否能生成自身的价值观体系。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明代对海盗王“汪直”的剿灭,可以折射出中国皇权对待海上贸易的一致的态度。而南北宋对商业的宽容其实是一种不得以的苦衷。
清末在轰隆的炮声中狼狈的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