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将自己家的春联粘在门上,有妻子的帮助,一下子多了几许温暖的感觉。
想起自己往日在回老家过年之前,都是自己一个人,默默而又无助的在门外忙碌着,这家中的老大和老小,呵呵,那才叫一个轻松啊,看电视的看电视,玩游戏的玩游戏,自己一个人在外面忙活着,心里怎能平衡呢。
今年,一下子多了个帮忙的,这太阳该不是从西边出来的吧。
呵呵,一边贴着门上的对联,我就和老婆闲唠嗑了。这对联是自己的单位的一个同事写的,年纪轻轻,书法功底倒是不浅,苍劲潇洒的笔迹,让自己这个多年来一直坚持手写对联的汗颜不已。
春联,自己坚持年年写,即使前几年,印制的对联大行其道时,我始终没有放弃使用手写春联。我始终认为,贴在门上的对联,只有手写的,才真的够有年味。
今年,我好多同事都慨叹,中央八项规定执行之后,印制对联的渐渐少了,或许也因此,手写对联又渐渐多了起来。今年的对联,我是在家中写的,写了近一个小时,不禁腰酸背疼,感到从未有过的累。但是一想到这些对联,将要粘在老家的房前屋后,那鲜艳喜庆的红和黑的鲜明对比,一股子吉祥如意之感,顷刻间就驱散了所有的困乏。
书写对联,成本不高,计划好了,也不费事。两张大红纸,一张按着宽边连续对折两次,再裁开,折出八个字的折痕,这样写起来就不会很费劲了。
一张大红纸,可以写出两幅八个字的对联。年年书写,早已心中有数。另一幅就用来写横批。横批写多少,也得算好了。这些也难不倒我,写了多少年了,那个地方写些什么,是协横的还是竖的,都在我心中呢。大门,一副对联要配三个横批儿,写上的内容是诸如:新春吉祥,万事如意,大吉大利之类的话,一定错不了。
除了这一处要用三副之外,还有就是祭祀老祖的地方也要用到三幅的。这里用的一定是这样的三幅横批不变的:祖豆千秋,永远孝思,万古流芳。
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就是比较特殊的横批儿了,粮仓上要写上“粮食满仓”,猪圈上要写上“肥猪满圈”,鸡窝里要写上“金鸡满架”,水井处要写上“井水如泉”,车子要写上“车行千里”……总之,平日里能为像人们服务的事物,都得想着他们,为他们送上祝福,希望在这新的一年中能继续为自己带来好运,为自己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出大门醒目的地方,一定要找个地方贴上“出门见喜,抬头见喜”之类的话,在整个正月里,只要一出门,就可以时时见到这样的祝福,那整个正月里,心情都会满心的舒适。
我不知道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着手写春联,那时也不怎么流行到市场上买现成印制的对联。乡人们也不愿意花那份钱,都是四处求人写一写就是了。我的父亲就是这样要求我的,自己家中有个读书人,出去买对联,那就更叫人瞧不起了。
自己第一次写对联时,心中着实好激动,不敢直接在长对联上写,就用横批儿先练练。写好了,自己是怎么都不满意的。但是爸爸好像很高兴,在对联粘出去的时候,借着出去遛弯的机会,偷偷在门外打量了好久。从那之后,村中就有好些乡人们,每年到了春节时,就会夹着红纸到我家中,央求着我写几幅……
最近几年,乡人们也都渐渐出去买印制好的对联了,没有人求我写对联了,心中倒有几分失落了。但我知道,先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可能也不在乎买对联的那十块儿八块的小钱了。
我在到乡人们家拜年时,也不再去研究谁家墙上对联出自谁的手,到底写了什么内容了。那种对春联研究攀比的冲动已经渐行渐远了。
只是,如今,这年味渐渐淡了,是因为自己渐渐老去,还是因为如今生活的条件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