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们的媒体

来源:二三娱乐

今天又领教到了安大新闻传播学院的一位牛人——芮必峰,之前还接触过的蒋含平,两位都是足可以让我自惭形秽的人。以前上Miss蒋的《中国当代新闻事业》,确实如其所说,让我明白了现今中国新闻发展如此的原因,原来其原始功能是党的喉舌,主要话语权掌握在社会精英的手里。而同时,作为一名outsider,我也发现时刻跟随新闻动态的快感。 现在把该讲座的精华记录下来: 芮必峰讲座分成四个部分:(是不是大牛的思路脉络都特别清晰)1、认识媒体文化;2、媒介的两次革命;3、微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4、我的微博经历和感受。其大牛之处在于将复杂的理论简单化,彰显超越年龄和长相的人格魅力。啊!被迷倒了! 第一点,lory从麦克卢汉和鲍德里亚两个洋牛人切入带我们认识媒体文化,将麦克卢汉的观点分成四个key point (层层深入啊!有木有)a、媒介即信息(从技术角度看微博塑形了我们的生活)(in this point of view,the speaker used a vivid parable,which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sofa and chair.)b、媒介是人体的延伸(impressive idea)c、冷热媒体理论(lory的观点是冷热程度和公众的参与程度呈正相关)d、媒介将社会重新部落化(blog:部落格,有木有!) 将鲍德里亚的观点分成几点(姐姐当时貌似有点小走神,再看滚动的围脖墙呢),可以确定的是鲍对媒介的发展主要是持消极的态度,而麦主要是持积极的态度,(一正一反举例,标准范文格式,有木有!)鲍德里亚称媒介打破了社会格局,人们不知道风往哪儿吹,这是不是会产生不安全感呢。(p.s,lory说概念加范畴可组成很好的结构,以后可以通过这种顺序进行概念的学习),鲍提出内爆和外爆的理论,内爆往往就是无公众和统治阶级之分的,而外爆则是指工业革命和领土扩张。最后说了类相,特指和能指,此处走神5分钟,死罪! 第二点 媒介的两次革命相当于两点划分一条直线,第一点是古登堡革命,第二点就是互联网革命。lory从革命后的媒体特征解析两者。在我们的媒体时代:内容生产高度组织化,单项传播模式(脱离宗法关系后,依靠媒介加固统治),我们主要是通过器官接受,经营模式主要是以获取受众为基础的获取二次费用(以点击率,发行量将我们的眼球吸引后指向广告)。 在我的媒体时代(插播:莱布尼茨是伟大的理论家,在很早就预言了0、1数字化的东西构成世界,作为上帝的存在)内容向个人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我们通过器官接受同时发布,盈利模式转变为免费+收费的商业运作模式。 第三点 微博在西方所带来的主要是社交方面的作用,而在中国却表现出强有力的参政、议政功能。在文化生产方面亦受到意识形态和资本的制约,但同时,在日常生活方面确实使我们享受更大的自由度,这点我表示赞同,as far as I am concerned,我的QQ,人人,微博上分别是不同的交际圈。 第四点 lory的微博从8月10号开始是他自己的内容。 最后lory还说到默多克丑闻事实上是因为冒犯了西方的价值观。 最后我提了两个问题:第一个貌似没有表达清楚(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啊)Q1微博火起来的前提是人们有了话语权,有被关注被尊重的快乐,然而,在这种草根话语权的地盘,人们又需要摈弃那种以关注度论英雄的精英掌握话语权的时代,这是不是有些自相矛盾呢?Q2怎么样保证我们感知到的世界不是一个严重失真的世界,按照lory的说法,任何人的世界都不可能纯客观。(好吧,我哲学了!) 最后把lory的推荐list写下来(看了以后基本上10分钟以内不说外行话哦) 《认识媒介文化》史蒂文森 《数字麦克卢汉》保罗莱文森 《信息方式》《第二媒体时代》马克波斯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