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在冏途

来源:二三娱乐

文/高放

从省城出差回家,坐上太原南至运城北的动车,时尚流线型的车体,宽敞明亮、干净整洁、装有空调的车箱,坐在里面感到很是舒服和惬意。还有那在车箱里不停地穿梭、身材高挑、面容姣好的“动姐”们也十分养眼。时速高达二、三百公里的动车,风驰电掣,穿山越岭向前飞奔,而坐在车箱内感觉就像坐在一个静止的房屋内,安静且平稳。身子闲着,脑子就活跃了起来,以前出行时的很多经历,不由地在脑海深处泛起了波澜。

两条腿交替向前,最原始的走路方式

衣食住行是人生最基本的四大需求,说起“行”,在飞机、火车、汽车三大出行工具中,现在人自然会首先会想到安全、舒适、快捷的飞机。就我们五、六龄后普通人来说,说二十年前没有坐过飞机一点不奇怪,那个特殊年代,坐飞机是特权阶层及有钱人的专利,对大多数草根百娃,甭说坐飞机,一辈子怕连飞机身上有没有长毛都不知道!

骑行,七十年代最时尚的代步工具

长途汽车倒是不然,由于它的要求条件不高及较低廉的成本,“铺铺路,修修桥,沟沟洼洼到处跑”,不象火车那样需要铺筑铁轨,也不象飞机那样需要机场跑道,因而坐汽车出行成了许多普通人首选,特别是山圪沓老百姓走出大山的必选。由于汽车站一般离家门近,出行较为方便,选择坐汽车出行还是占了多数。那时道路没有现在这般四通八达、笔直平坦的柏油路或水泥路,而多是窄而弯、陡而不平的石子路或灰土路,车速开到四十多迈就算是很“牛逼”的了。跑在路上的车都象喝了老酒似的,一路疯疯癫癫,摇摇晃晃,遇上下雨天,或者是路上堵塞时那可就更加悲催了。

自驾游,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记忆犹新的两件事:一次是上省城办事,坐的是县上长途汽车公司的汽车,那会儿哪有高速,车沿着汾河漕边公路,转辗盘桓至吕梁山腹地灵石大山中时,由于交通事故造成了堵车。拥堵的车辆延绵十数公里,整整堵了六、七个小时,在秋风瑟瑟中受寒挨饿,最后到太原城已是午夜时分,还半天找不旅馆安身,让人很是郁闷加无奈。

长途汽车,山娃走出大山的希望

另一件事是坐单位车去古城西安,途中下起了雨,小车在泥泞的公路上艰难爬行,有好几次搁浅在泥坑动弹不得,西安离运城也就二百多公里,跑了整整十个小时,才跑了一半路程,眼见天黑了,只好在途经的大荔住了一晚,第二天接着跑。

“行路难,难于上青天!”那时行在旅途确实比现在神州飞船上天容易不了多少。可以说出门碰着倒霉的事,就如江姐进了白公馆,李玉和遇上了贼鸠山。说好点是凤凰涅槃、意志磨练,说不好点是对人肉体的折磨、精神的摧残。

绿皮火车一一一个时代的象征

我国火车及铁路从詹天佑始,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一路奔来,到了七丶八十年代,那个会喘粗气、会“呜呜”叫的绿色铁皮火车作为交通大动脉,更是驰骋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物流客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至今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那时火车运行的速度比长途汽车快不了多少,但相对安全、平稳一点,因而比之汽车,相对更受到人们的喜爱。

飞机,今天大多老百娃都能做得起!

其实,火车比汽车坐上美,是相对而言。冒烟会叫的绿皮火车比现在的动车可是差了许多,不说速度、舒适度,仅感观、环境就难以相提并论。旧火车发出的是“况且、况且”的声音,加上车箱连接处“叮咚”的碰撞声,一路上不绝于耳。这种车厢没有空调,夏天车厢内闷热,而冬天只能靠燃煤来取暖。车厢中的电能来源于车厢自带的小发电机和蓄电池,只能满足照明的基本用电需求。车厢内没有电茶炉等基本的饮水装置,乘客要喝水,只能等待餐车烧好开水后再分发到各个车厢中。对于大部分旅客,绿皮车无疑是体验“脏、乱、差”的代名词。车上拥挤不堪,人声噪杂,厕所扑鼻的异味远远就能闻及,地面上到处到是垃圾、痰迹,加上列车象老牛一样一直在轰鸣与愰动中艰难爬行,给人的感觉真的不爽。特别是夏暑天,车内空气污浊,男人烟屎味、女儿香水味、小孩尿臊味,加上臭汗、臭脚味⋯⋯各种浓烈的味道弥漫在车箱,直熏得不少人当众翻肠倒胃、恶心呕吐。

走天涯,拖着行囊就出发

那年月列车运输从没有限制超载的规定,大多时候是能拉多少就拉多少,压根没有现在倡导的“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概念。车箱里的男女老少、南来的北往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总是济济一堂,满满当当,除了座位上坐的,狭窄的过道上、车箱之间短短的通道上,站的、蹲的、还有躺着的。对许多人来说,与其说是“坐”火车还不如说是“站”火车,但说是站其实也站得不安生,站在过道(唯一可站的地方)一边要不时为过往的人侧身让行,一边眼睛不能闲着,不停地揣摩与搜索着即将到站的人,好抢个座位,那怕就坐一小会,好犒劳一下站了几个甚至十几个钟头的发麻疲软的双腿。

迎着朝阳,吭着歌,我们走在大路上!

我出行数百里全程站过过道、甚至铺张报纸苟且卷缩在座椅下享受过“卧铺”的待遇,也曾用乞求怜悯的眼神换取过别人座位边角小蹭片刻。那个时代给人的感觉是什么都缺,就是人不缺。

而今除了飞机、动车、长途汽车外,在交通工具家族中又添了新宠一一私家车,普通人拥有一辆汽车已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地球越来越小,人与人距离越来越短,现代人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展,坐地日行数千里早已不是神话,这些无不得益于社会进步与发展。交通工具日新月异的变化,成就了新的一代人蒸蒸日上、丰富多彩的生活。

人生,从背起书包那天起!

身躯蜷曲在车箱中,一边海阔天空地畅想着,一边在手机屏幕上指划着,写着这篇文章。太原到运城400公里二个多小时的路程,没有感觉就到了,由于还沉浸在思绪中,竟忘了下车差点去了西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