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午休后自然醒来,不知该做什么。有一个声音在遥远的地方传来,它在说:你该写东西了,哪怕是一段小小的文字。
昨天有幸和新认识的朋友通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鼓励我保持写文字的习惯。说起写文字,惭愧于自己极少的生活阅历和迟钝的洞察力。
曾经的我,深陷于欧文的“空想主义”。比如对于一种爱好的培养,首先把它想象优化到最好的结果。小时候的我,喜欢画画,没有画画的材料和工具,我就拿着棍在地上乱涂乱画,翻开小学时代的作业本,背面总能找到当时的“大作品”。
后来我又发现自己喜欢上唱歌,中学时代,每天哼着小曲儿骑自行车上学,放学。喜欢在笔记本上写写文字,在配上自己创作的画。闲时拿出来翻看,倒有别样味道。
可是,这些年来,所谓的兴趣仅仅是兴趣,连爱好也算不了。
说爱想象吧,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虽然偶尔灵感降临,有时甚至半夜翻开枕边的笔记本记下,记下新颖点子后便没有的后期发展。
在微信流行不久就有人做起了微商,并且开始致富。我会查资料思考这些商业模式成功的原因,再想如何创新。到底是知识太浅薄,理解能力差,对于经济学中提到的专业概念都似懂非懂的自己,查查资料后还是选择放弃了。
曾经以为自己爱画画,可别人想看看我的画作时,我的绘画水平只停留在幼儿园的程度,与其说是绘画还不如说涂鸦。也就是乱涂乱画自娱自乐罢了。十几年过去了,对点染色彩,勾勒线条的喜爱从未减少。高中时本想学习艺术,无奈现实各种牵绊没法进一步靠近梦想。一晃又是三四年,看到以前的同学背着画报在湖边写生,阳光洒在侧脸,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好生羡慕。
一直以来喜欢习惯做一件事的状态,就像从小学开始断断续续地写日记。每次回家,翻开书柜里藏在最底层泛黄的小本子,记忆一下回到童年。小时候的趣事用铅笔在薄薄的纸张上铺陈开来。
青春期的时候也写过很多的书信,有寄出的,更多的是写给若干年后自己的。就像此刻写的这些,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些将成为追忆的印迹。
曾经的画画,唱歌,创意。如今还是一个梦想。我想等有灵感了就写,有钱了就学画。可时不待我,空想自然还是是空想。等到有创意灵感了,也许再也不会在深夜记下它;等有点小钱了,我可能还会为生活奔波,哪有时间再去唱歌学画。更别谈写写散文,坐在窗前看花开花落了。
朋友的话的确有理,他鼓励我坚持写下去,哪怕只是的一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天的量变终将为质变打好基础,我不是写手,也没本事成为作家,只想用这种方式记录生活的轨迹。
生命不易,生活着本身是件美妙的事,及时利用时间去做想做的事,去见想见的人,一路走去,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