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花钱花钱花钱,你到底应该把钱花在哪个坑坑里?

来源:二三娱乐

“我就是比较爱花钱,我买衣服,买化妆品,买数码产品。每个月都是负数。”

我对面一个女生跟我喷自己爱花钱的毛病。

不知道怎么地,我突然间想到了《搏击俱乐部》里那个曾经酷爱买家具的主人公。

后来,他分裂的另一个人格(泰勒)一把火把他家烧个精光。

他从此失去了锁链,得到了全,世,界。

当我一回神的时候就万分自责,自己的潜意识里好阴暗啊。

不过话说回来。

不妨利用这个年关,盘点一下我们的开支,顺道看看花钱到底该怎么花,你的花钱style是什么风格。

一般来说,钱都花在三个地方:

1) 物质消费

上了一周班,周末下班后到旁边的商场里,满眼望去,齐刷刷各种颜色的衣服,抚摸上边柔软的面料,用鼻子闻闻都能闻到香气。女人们心中有个声音会大声呼喊:

“厄滴,厄滴,斗思厄滴。”(用陕西话说有劲)

于是,无论有钱没钱,必然掏出长长的钱夹,那只涂满了美甲的纤手捏出一张金色信用卡,在把衣服、包包、化妆品包好那一刻,女人们会有一种实实在在的拥有感。

是的,这一生一世,还不就是为了这种充盈的拥有感吗?

而现在,商场变得更加便利,它进入到手机里。交钱的动作也从掏出钱夹、拔出信用卡、刷一下卡这么复杂的动作,变成“点三次”,输入6个数字,手机屏幕上就蹦出一个大大的“对勾”。

那种钞票从钱包离开的心碎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成就。

待到快递烂漫时,那种拥有感又迅速上身。

物质消费,代表的就是“拥有感“。

2) 精神体验

你们是否看过一个电影《地心引力》,就是一个人演的电影?

我看过。


我那次看地心引力,看到最后主人公在逃离舱进入地球,舱体周围都是火,主角在里边紧闭双眼,等待坠地。

然后我竟然莫名其妙的激动,泪流满面,不能自已。

以至于周围看电影的人都转头看了我一眼。他们似乎想说的是三个字

『至于吗?』

这就是体验。

同样一部电影,每个人的精神体验甚至完全不同。

不光是电影,即便一个极其细小的故事,每个人的体验也会不同。

我曾经参加一个工作坊,并做过一个游戏,四五个人一组,其中一个人讲一个他自己的小事。其他人听完了之后干三件事。

1. 说一下自己听到了什么,哪些词句很有印象

2. 说一下这带来什么感受

3. 说一下这勾起了自己的什么回忆

4. 说一下自己会因之做点什么

(此处有彩蛋,在最后给惊喜)

一个人讲了一个她小时候自己的大姑如何在学习方面关心自己的故事。她讲了很多细节,她的大姑的样子,虽然容貌不出众,但总是打扮的很贤淑;当父母不在家,她就会去大姑家写作业,而大姑总会给她泡一点甜水(橘汁、麦乳精……,在那个年代似乎只有这两种甜水是能泡的),让她觉得特别温暖;大姑是她第一个学习导师,告诉她对于某种类型的应用题该怎么思考;……

但是好玩的是,每个人听完了之后有印象的地方却并不相同,有的人会对外貌不出众但很会打扮这个细节有印象;有的人会对麦乳精有印象,有的人会对数学成绩有印象;……

当印象不同,后边的感受、回忆、以及下一步做点什么就千差万别了。

而我记得我当时说的是:『我下一步要去我前公司看看我的前上司。』

以上我所说的事情,就是体验。花钱买了一种体验。

看电影,看话剧,去公园玩,旅游,参加工作坊,买一本书阅读,做一顿饭、吃没吃过的东西……

这些都是一种体验。

体验跟物质消费的最有趣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

物质消费可以比较。

你买一个包包1000块,我就买一个COACH的2000块,然后她又买一个GUCCI的新款8000块,然后她又买个限量版LV。这个比较总是没完。

而体验没法比较。

你不能说:『我的体验就比你的体验更高』『你的体验比我的体验牛逼』

因为每个人的体验是唯一的,是自己生活的全部。

精神体验,代表的是『经历过』。

3) 投资

每年有多少钱扔到了投资里。

投资,就意味着你每花一块钱,都会去考虑未来能产生什么『增值』。

请注意,物质消费和精神体验,也许也会有这种回报,比如你花钱买一金戒指,没想到5年后金价上升这戒指还更值钱。但物质消费和精神体验,你在花钱的时候是不会去考虑『增值』的。

用一个比喻来形容投资,巴菲特的比喻最恰当:

『滚雪球』

它越来越大,增值越多。

一想到投资,大家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

股票

基金

保险

房产

古董

确实,你也可以看看,你每年有多少钱放到了这些里。

这应该是理财的话题。怎么投资,才能像巴菲特一样『滚雪球』。

不过是否想过『投资自己』?

厄,这里有点心灵鸡汤了。

学习确实是投资自己的一部分。

甚至是投资的第一步。

你想投资股票,是不是得先学习怎么玩股票,这个学习本身也是投资。

不妨就拿炒股为例。

2015年股市走了一个过山车,大多数人血本无归。

但是如果你仅仅是亏很多钱,很沮丧,不看股市了。那其实是被情绪左右了。

你是否有想过,你的亏损,也许不是亏损,而是一种投资,一种学习玩股票的投资?

那接下来,就会问自己:在这一轮投资中,学习到了什么?

我学习到的就是:『一定要坚守技术规则。规则胜过一切。』

哪怕你学到了『我这样人不适合玩股票』,那也算增值,这意味着你会把时间放到对你而言更有价值的地方。

而有时候,花钱投资自己,比不花钱投资自己,更有效。

我曾经花几百块钱,找到了一个『在行』的行家『殷冠雄』老师请教怎么调理自己的声音,因为想让自己讲课讲的时间长,讲3天不累。他会针对我的特点,告诉我几个练习点,用来练习『腹式呼吸』,随时找时间练习就好。这几百块,就算是投资自己了。它的价值就在于,人家是专业的,一针见血,直接指出问题和适合的练习方法。

好多时候就是这样,到处都是方法,但哪个方法更适合于这个人,就得需要专业点的人来提出,练习,调适,而这些,是值得花钱的。

谈到这里:

你是否盘点一下自己这段时间的花钱,到底是花在了

物质消费?还是

精神体验?还是

投资?

我的建议是:

『物质消费』少放,多放在『精神体验』和『投资』上。

精神体验能让你更开心,投资能让你更有用

当我把这个观点告诉我老婆时,正在刷淘宝的她回了我一个字

你们猜是什么?

最后,我之前提到的那个工作坊游戏,来自叙事疗法技术:『见证』,对每个人都有治愈作用,大家可以在团建时玩玩。

步骤如下:

1. 四到五个人一个小组。

2. 其中一个人讲一个自己的过往的小故事,什么都可以,烦恼也可以,开心也可以,让自己有印象也可以。

3.其他人听的时候不要有任何表情,不要回应,要『装死』,

同时在本上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a. 记录很有印象的词句

b. 记录这带来的感受

c. 记录这勾起了自己的什么回忆

d. 记录自己会因之做点什么

4. 大家轮流分享,一个人分享时,其他人装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