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启超家书》

来源:二三娱乐

在今天无聊的时候我想起了我原来看过的简书,写的是关于林徽因和梁思成的,这位写简书的是根据梁思成和林徽因的传来表达他的一些感受,当我看了他的感受之后,我内心也有所触动。

1.一个人在这边,一个人在那边,他们优秀着各自的优秀

梁思成:14岁时考上了清华学堂,成为中国政府公派留学美国的一名弟子,当时清华是美式教育,不止止重视文化教育,艺术,体育,音乐都是同等的重视,而他又受其父的影响,不仅把西方文学学的很好,中学素养也非常棒。

林徽因:12岁进入培华女子(全英氏教育)中学学习,经过里面的学习,林徽因的谈吐教养和学识水平都不得了,而后又受其父影响,去欧洲远游,又增长了不少见识

2.一个合适的地点,一个合适的时间,两个同样优秀的两个人会相遇

不得不说他们是真的很优秀,不过我今天我说重点是梁启超对梁思成的教导。

梁启超对梁思成的教育非常重视,不时的教导思成该怎么做,像这么一篇信:思成,关于你的学业,我有点意见,你学的东西太专门了,我怕你因为学业太专门的缘故,而导致终生生活的乏味,那么你生活中本应该能享受到的乐趣,也会削减不少,而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如果哭丧着脸活一辈子,那声明就成了沙漠,要它何用?所以我希望你毕业之后,能找出一两年的光阴,用点功夫学些常识、学些文学或人文社科方面的部门,等你回来时还我一个活泼有青春气的孩子我就心满意足了。一个人所学习内容的充实扩大,和他生命内容的充实扩大是成正比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直以来所坚持要多学习一点爱好的缘故,如果不去学习这些爱好,我将终生处于蒙昧状态而难以获取足够多的乐趣,而我所秉持人活着的意义就是诗意地活着----换句话说,就是要活得有趣,让自己的生命内容扩大而充实,什么东西能给我有趣的感觉,我就去接触去学习。老闫也说得好,“我有时也在思考,天天读这些文史哲之类的书有用吗?现在得到了答案。”)

我的学问趣味极多,当然这也是为什么我无法专职,然而我的生活内容也因此异常丰富,每当我历经若干,趣味转到新的方面,我就仿佛获得了新的生命,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极有价值的,我的思成你可以思考。

    梁爸爸写信给儿子梁思成希望他能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是在他在留学学建筑的时候,梁爸爸感觉思成所学专业太专门才有的指引。而梁思成在清华学习期间,它的兴趣爱好是十分广泛的,这不仅帮助他“赢得并保卫”了与林徽因的爱情,其次他的兴趣爱好都对他将来的事业有帮助,当然就像梁爸爸所说广泛的兴趣爱好对自身人格的塑造本身就是十分有益的,我们知道,一个人有多少种健康的兴趣爱好,他的寂寞就能得到多少种排遣,他的孤独就能得到多少种寄托,他就能营造多少种生活情趣,多多少少他会把自己塑造达观有趣的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