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每一位内心不安份的同胞 ----副记
程序猿,技术宅,黑框眼镜,格子衬衫,双肩背包,996,闷骚,工科屌丝这些仿佛是IT工程师标准标签,有些是自我调侃,有些是外界不了解的眼光,有些是自我禁锢。有一次一位社会经验丰富的人对我说,这些到底是真的是你们的标准还是你们自己把自己给自己贴的标签呢?这些标签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呢?
还记得我们为什么进入这个领域吗
我听过很多原因:1,我大学学的就是这个专业啊;2,因为现在IT很火啊;3,因为IT赚钱啊;4,这是我的梦想,我热爱我的工作;5,我想要好的生活,可是目前就IT能给我这样的生活啊(说白了,还是钱),我也在等待更好的机会啊。我们不能对别人的原因指指点点,更不好去纠正我们自己认为别人不好的观点,因为我们的理由在别人眼里也不一定正确吧,所以我只抱着探讨的角度或者我的角度去写这篇文章。也请读者用辩证和广义的角度去看待这边文章
IT行业目前来看,的确有能让人羡慕的收入,所以有很多同胞投身进入这个行业,希望早日实现财务自由,亦或IT只是暂时的选择,将来如果一旦有其他好的机会,将投入到其他行业。希望过上安安稳稳的小康生活,这是别人的选择,应当被尊重,我只能祝福,希望你们能早日实现财务自由。对于真真切切热爱这一行的同事,也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丰厚回报,因为有太多大厂的优秀IT工程师,一年的综合收入远高于小型公司的年利润。也并不是说有其他思想的同胞对这份工作就不热爱,没有被注入热爱的事业,怎么会走得好呢。对于希望有好的机会出现,从而转投其他行业的同胞来说,是否还记得一段熟悉的语文文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成功往往是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爆发,如果我们把我们自毕业后的5年,甚至10年,20年,“浪费”在了“我”认为不是“我”最终想要的目标上,没有从这段路中积累到足够让自己爆发的经历,经验和所需要的东西(后文会提到),这份寄希望于“机会”的成功,我相信,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每一段经历都应该值得我们去尊敬,去品味,去认真对待和积累些什么。
对于很多等待机会的同胞来说,应该离不开两个字:创业,程序员创业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这里我想由一个故事引出我的观点(当然也不仅仅是我的观点了)。我在NCU读书上党课的时候,当时的导师我很佩服,但是我忘记他的名字了。有一件事,我至今印象深刻。那次上课他对我们说:“我问我们学院的一位同学,你最近在看什么书啊?,那位同学回答说是某光头情感专家给女儿写的多少忠告。并且那位同学还用很崇拜地语气对我说了里面的话是多么有道理,多么值得学习”。这时导师的语气变得严肃,“所谓的情感专家?他连情感节目的主持人都算不上,还只是一位嘉宾,就这样的人写出来的书也能让这位同学这么爱不释手,充满崇拜,那么你的水平和层次也就只能在这个档次上面了”。导师的语气开始带着愤怒,并且举着《毛泽东思想》对我们说,“这是给予一个国家希望,建立和经营一个国家的思想,这种思想都不能让你们去仔细学习和品味,你们的水平是低到什么程度了!”。说完,导师将书重重地拍在讲桌上。
既然是一个建立和经营国家的思想,那么如果运用到创业上面来讲,绰绰有余,如果从广义地角度去品味,然后再来看自己是否有创业的资本,或许更有收获。我仅仅从我微薄的学识和理解上面从广义的角度去分析“三大革命法宝”对于创业的启示。“三大革命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学者对其总结是毛主席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总结。如果将三大法宝广义映射到创业资本上来讲,我的理解为:统一战线:即有效资源的整合,自己手上有多少人脉,渠道,资金资源,没有这三样,相当于闭门造车,要走的路很艰难,或许有人会说,人脉和渠道可以创业的时候慢慢开阔啊,那么反问,人脉和渠道为什么要听从你的安排呢?武装战线:自身过硬的实力,这一点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就可以看出来,不要老想着别人会帮你,自己都没有过硬的实力,迟早被吃死。党的建设:即要有过硬,团结的团队,持久创业不可能单打独斗,还要会去经营团队,如果连自己项目组的同事的关系都处不好,怎么去经营一个团队呢?党的建设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部分就是党的思想建设,我认为这可以映射出两点:第一,企业文化,这个不多说,是经营团队很重要的一个东西。第二,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将要干什么,未来需要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为这份成绩,现在能做什么样的努力。没有以上说的三点,创业,何必和自己过不去或者找死呢?的确有很年轻就创业成功的案例,但是别人的积累,我们真的看懂了吗?
现在我们现在能做些什么
上面的观点我只想说明,厚积薄发,我们真的全面了解我们写的每一个程序,每一个功能模块的到底是做什么吗?我们真的有很认真地去对待我们的同事吗?你有了解过同一个公司不同部门的同事他们有在做什么吗?最近面试过一个现在国内很火的一个电商平台的国际贸易部,在大前端主管(我是iOS)面试中,他确定了我的技术能力后,问了我一句,你知道你现在的项目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吗?我第一回答是“这东西能说??”。面试官回答说,有很多程序员,自己都不真正地清楚自己在干什么,这种人,我宁可不要。接下来,我在不触碰机密的情况下,用了和技术面试一样的时间和面试官探讨了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难能可贵的是这位面试官能很好地和我互动,即使他第一次了解我的App,或许我特殊经历原因,我的回答令他还算满意。那么反问过来问读者,你真正地了解过你写的代码背后所带来的价值吗?有很多App没有任何购买功能,但是为什么很多公司依然大力支持呢?我建议去看一个演讲视频叫《马云的格局》,里面的观点,我比较欣赏。
所以对于内心期待其他机会的同胞来说,不如先真正了解一下自己现在真正在做什么,透过代码去看看,除代码语言以外的东西。结合我上面的观点,去慢慢积累一些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对于真正想把这条路走到底的同胞,你的付出也终将得到回报,我有一次看《前任1》的时候,有一个场景,韩庚在张涵予面前大夸自己的事业,说是希望让张涵予来自己公司当财务总监,张涵予是个老江湖,笑一笑,随声附和,但是韩庚后来才发现,张涵予的年收入比他们公司一年的盈利都高。虽然是一部电影,但是社会上这种人真不少,不如去了解一下阿里P9,腾讯T4及以上职位的人年收入是多少,就知道努力会有回报的,不要灰心,那句“等我干程序员发财了,我就和你离婚”的段子,这是对自己的不相信还是贬低呢?
所以,做好自己现在的每一步,计划好下一步,这才是格局,空谈我以后要怎么怎么样,内心想想就行,别说出来,否则显得华而不实或者好高骛远。
后记
很久没写议论文了,可能没有以前那么熟练了,只是希望各位同胞,不要看低了自己,更不要固步自封,或许有读者会问,那作者你说这么多,你做到了什么呢?我只能说,我还年轻,我还在走第一步呢!